民国时期习武之风盛行的历史动因与影响

2017-04-14 00:43白银龙赵兴武普春旺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国术习武民国

白银龙,赵兴武,普春旺

(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民国时期习武之风盛行的历史动因与影响

白银龙,赵兴武,普春旺

(玉溪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探讨民国时期的武术活动开展情况,为我国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咨询.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了民国时期习武之风盛行的历史背景和影响.主要结论:民国时期是国家对武术最为支持的历史时期;民国通过开设中央国术馆,鼓励民间百姓习武促进了武术的快速发展;民国习武盛行的历史动因是:强国强种,抵抗外辱;社会动荡,习武自保;政府重视,国民体质堪忧.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唤起了爱国情怀、发扬武术国粹、为武术教育奠定了基础、改善人民体质,并造就了大批武术人才.

民国时期;习武之风;历史动因;影响

武术是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技术理论和思想观念,长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哺育.武术也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1].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军事斗争和统治阶级的意志捆绑在一起.从秦朝到清朝,武术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十分曲折的过程[2].清朝时期武举制度已经发展成了十分完善的体系,然而到了清末时期武举制度已经废除.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其命运与统治者的意志和利益是紧密联系的[3].到了民国时期,武术在民间又有了更为广泛的流传,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被人们称之为“国术”,可见武术在当时受到的重视程度之高.故很多学者将民国时期称为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其间涌现出来的武术名家、宗师也堪称历史之最,并且在当代的很多关于武术的电视剧、电影都是以民国时期的武术活动为背景展开的.这反应了民国时期习武之风的盛行,以及对于尚武精神的推崇.本文主要对民国时期习武之风盛行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我国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

1 历朝历代对武术的态度流变

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到民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发展,期间对于民间武术和民间武器携带、储藏的态度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都表现出了很多相似的地方,大多数时候都持有禁止和反对的态度.在这期间也经历了国家机构选拔武术人才的武举制度,由创立到清末武举制度的废除等一系列变革.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基本都明令禁止私藏武器,贾谊的《过秦论》中,记载:“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其意思就是下令收缴天下兵器,禁止民间收藏兵器,并将兵器铸造成12个铜人放置于咸阳城内,这是关于禁武的最早史料记载,而所禁止的主要是武器,对于武术活动并未提及[4].

唐朝朝廷对于武术表现出了非常重视的态度,创立了武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武举考试一共举行了500多次,通过比武为国家招贤纳士[5].素来“重文轻武”的宋朝更是多次颁布并重申“禁武令”,宋太祖赵匡胤明令“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民间武装力量对其统治地位构成威胁,从宋太祖后的几位宋朝统治者对禁武令的重申多达5次以上,足以看出宋代对于民间私藏武器的防备心理.

元朝时期明令禁止汉族习武,元朝在统治整个中国后为了防备普通民族的反抗,制定了民间禁止拥有武器的禁令,元朝的武术主要被保留在舞台上,武术受戏剧影响,逐步走向艺术化,武术的功能被逐步异化.更为严厉的禁令是规定几户人家才能有一把菜刀,毫无疑问,这是历史上禁武最为严格的时期.到了清朝雍正时期禁武令再次颁布,清廷下了道著名的“禁武令”圣旨:禁止民间人士佩戴刀剑行走,禁止百姓拳斗,禁止民间擂台较技,违者依律重处,擂台死伤按杀人论罪[6].对于禁武的内容和处罚方式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表明了政府对民间武术活动有了更严格的限制.

纵观整个历史长河,从秦朝开始,中国开启了禁武令,到清朝我国2000多年的武举制度走向了消亡,国家对民间拥有武器基本都是反对的,对于民间武术开展也很少持开放和支持的态度,清朝武术的地位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时代产物的武举制度消失殆尽,从中能看出武举制度作为封建统治者选拔武将的制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失去了原本的作用[6].而民国建立后表现出了与历代不同的态度,武术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武术发展是不同于任何历史阶段的,从国家和民间都表现出了对武术的极度重视.这种思想意识的改变体现出了统治阶级对于武术的看法有了实质性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也是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作出的选择,归根到底还是统治者意志的一种体现.

2 民国时期习武盛况

2.1 政府招贤纳士

民国时期政府十分重视武术活动的开展,在政府方面,1927年开设了中央国术馆进行武术教学,最初名为“国术研究馆”[7].以弘扬中华武术,增强体质为目的.其发起人主要有蔡元培、孔祥熙等人,馆长是张之江,冯玉祥先生担任理事长,每年定期召开会议为国术馆的发展出谋划策.国术馆分为三级体系,即中央国术馆、省市国术馆和县级国术馆.在中央开设国术馆后,国民政府更是下令全国各地县市设立地方国术馆,以此推动全民习武.中央国术馆除行政管理和编审教材书刊外,还开设学生武术训练队(班),培养武术师资,以便推广武术教育.中央国术馆在当时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专门划拨经费.国术馆的馆训是“术德并重,文武兼修”,当时吸引了很多青壮年通过国考进入国术馆学习.这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官方开设的武术教学机构.一半以上的学校都将武术列为了正课,习武之风在中华大地愈演愈烈.

2.2 民间习武盛行

清朝时期,因为义和团运动,政府对民间习武表现得十分恐慌,并出台了一系列法令来严禁民间私藏兵器、练习武术,尽管政府明令禁止,但是这丝毫阻挡不住民间习武的热情,他们秘密结社,习武交流[8].民国建立后,政府一反常态,公开鼓励民众习武和开设武馆,以至于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全民习武的热潮,有史料记载:“当时南京有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武术高手,就连普通百姓中身手不凡的也不在少数,在街道、坊间习武的人数更是十分普遍”,可见当时南京人还是崇武、尚武的.在习武的群体中还有女性加入到其中,在当时不论男女老少都自发进行武术学习,这在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是无法比拟的.在这期间各个地方开设的武馆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并出现了一些赫赫有名的武术大师孙禄堂、李景林、李书文等,当时的广东一带涌现出了大批武馆,也孕育出了一大批武学名家,其中就包括咏春拳的一代宗师叶问.从当今的一些电影和电视剧《一代宗师》、《精武门》和《道士下山》等以武术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也能看出民国是个全民习武的时代.

3 民国习武之风盛行的历史动因

3.1 强国强种,抵抗外辱

清朝末期,清政府昏庸腐败,不图进取,对内搜刮民脂民膏,对外妥协怕战,军事方面毫无抵抗能力,而欧美国家早已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抓住了快速发展的时机,此时的中国已经十分落后[9].帝国主义遂多次对我国进行了侵略活动,公元1900年(清光绪26年)八国联军侵入中国,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赔款最多,签订国家最多,并丧失多项主权[10].此后,各个国家企图瓜分中国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危机,这种危机也促使了民众的觉醒,此时,清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靠武术造反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但依靠武术锻炼好了身体方有抵抗外来侵略之力量.“强国保种”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同度.而此时的体育思想也提出“尚武”以振奋民族精神,“强国强种”以抵抗外部侵略势力.这不仅是一种体育思想的体现,更是一种民族主义的体现,将武术的功能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了一起.

3.2 社会动荡,习武自保

社会环境对于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11].晚清到民国期间我国不仅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的社会、政治情况也十分混乱,也是我国一段比较动荡的特殊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处在军阀混战之中,摩擦战乱不断.各个军阀为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武力解决.有历史数据显示,从1916到1928年间共发生军阀之间有一定规模的混战140多次.各个省市都基本处于战乱之中,南方的太平军与北方的捻军肆虐,对民间百姓的生存、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匪徒猖獗,人民的生活状况堪忧,不要说安居乐业,就连生命安全也受到威胁,所以,民间不得不通过习武增强自身能力,在这种没有政府安全保障和社会机制混乱的时代背景下普通民众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唯有通过习武增强自身能力能够有效抵抗暴力,获得赖以生存的机会.就如我国历史上的义和团也是一次清政府官方鼓励的全民习武运动.所以,正因19世纪晚期中国的动荡,才引得民众重新拾起各路武艺,遂有高手出世,以武犯禁.武林重振的基础就在于此.

3.3 政府重视,国民体质堪忧

任何一个时代国家对于武术的态度都会对武术的命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我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国家都害怕民间组织的壮大对其统治产生威胁,迫不得已禁止民间进行习武活动,但不得不正视的是在清朝以前我国都是强国,直到清朝末年我国的国际地位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2].这种由盛变衰的境遇也让统治者不得不重视通过武术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进而抵抗外辱.民国时期政府鼓励民间习武,并可自由开设武馆,其中,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众所周知,在民国时期中国人被列强称为“东亚病夫”,这是对我国国民的极大侮辱,但是在当时国民的体质达到了历史最差水平,特别是吸食鸦片的人数众多,很多青壮年不思进取长期吸食鸦片,最终导致了身体素质下滑,变得骨瘦如柴,手无缚鸡之力.这样的身体状况不要说是抵抗外国侵略,就连自己的生活也无法自理.所以,国民体质的整体下降让政府和一些有识之士将目光集中在了通过武术提高民众身体素质上,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武术增强体质也就应运而生.

4 民国习武盛行产生的影响

4.1 唤醒了爱国情怀

民国时期国家涣散,整个中华民族犹如一盘散沙,老百姓刚刚从军阀分裂统治中走过来,大多数人的爱国意识变得十分薄弱.民国政府作为鼓励武学的主要举措之一就是创办了“中央国术馆”.并且形成了多级完善的体系,从中央直到县级,具有体系庞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在当时对于武术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央国术馆的口号:“强种救国,御侮图存”,所以中央国术馆培养的武术人才,几乎都是术德并重,文武兼修的武林俊杰.在中央国术馆的带动之下民间习武之风非常浓厚,其中,出现了不少爱国的民间武术家,这些习武之人不畏列强,通过自发组织抵抗外来侵略,尽管没有对外来侵略者造成直接的打击,但从更高层面上看,中央国术馆和民间武馆为民国时期民族意识的觉醒,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抵抗外来侵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2 发扬了武术国粹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我国的武术流派众多,各个门派交相辉映,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但历朝历代对于习武之人抱有矛盾态度,朝廷需要通过武举选拔精通武术之人报效国家,抵抗外来侵略,帮助其巩固统治地位.同时,统治阶级又害怕民间习武之人众多,普通百姓通过武力推翻统治者.因此,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稳固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各流派武术的发展.特别是历史上作为重要武术活动基地的少林寺的命运一直与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联系在一起.因此,民国时期政府对武术的推崇和鼓励对武术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不少学校都将武术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很多已经失传或者即将消失的武术文化在当时受到了极大的补救,推动了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

4.3 奠定武术教育基础

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是“中央国术馆体育传习所”的简称,其主要生源来源于国考,所有想进入中央国术馆学习的青年必须通过层层选拔方可入选.当时的国考内容包括为第一轮考试:套路演练;第二轮正试:为双人武术对打,不分级别与体重,采三战两胜制.试科如下:拳脚门、摔角门、刀剑门、棍枪门、搏击5个项目的考试.最后一轮是口试:口试的目的就是了解报考者的武德及其应变能力,使其不仅精通武艺,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武德和报效国家的品德.国术馆开设了一系列的教授班、师范班、练习班等,特别是很多学校将武术作为学校必须开设的体育课程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为我国现代武术教育,乃至体育教育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4 增强人民体质

正如马克思唯物主义所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国民的体质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一个国家没有身体健康的公民,要想走上富强之路简直就是空谈.特别是在古代人们对于身体能力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了现代社会,身体素质的高低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清朝末年,英国大肆在我国贩卖鸦片,上至朝廷重臣,皇亲国戚,下至普通黎民百姓,吸食鸦片者无数,上至仕宦文人,下至引车卖浆者,抽大烟的比比皆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郭布罗·婉容,是清朝史上最后一位皇后,当时就吸毒成性.到了民国吸食毒品的风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吸食大烟的人还大有人在,就连作为国防核心力量的军队里抽大烟的现象也十分严重,这样的军人素质怎么能够抵挡住列强洋枪利炮的攻击,民国时期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低谷,民国鼓励武学的初衷也是出于改善国民体质的目的,通过鼓励老百姓习武,老百姓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提升,摘除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4.5 培养武术人才

民间英雄崇拜情结始终是习武者的不懈追求,武术人才是武术发展的主要力量,而民国时期就是武术英雄辈出的时代.民国政府通过鼓励百姓习武,并选拔武术高手到中央国术馆深造吸引了很多的武术爱好者,期间涌现出的武术名家也称得上历史之最,其中较为出名的武术宗师孙禄堂对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各门拳法无一不精,号称三项全能大宗师,并自创了孙氏太极拳;李景林精通武当剑法、杨氏太极拳提倡全民国术化,国术能强身强国强种强族,强化振兴民族精神,李书文精通八极拳、劈挂拳、六合大枪;尚云祥精通形意拳、八卦掌、心意六合拳、丹田气打等,像这样出类拔萃的武术精英还有很多.因此,民国习武之风的盛行,造就了一批技术全面的武术人才,成为发展武术的骨干.民国时期不仅是武术人才济济的时期,更是各门各派武学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时期,对于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 总 结

任何社会现象的兴起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民国时期武术的发展也亦如此.重文轻武是我国很多朝代存在的较为严重的极端思想,这种偏见必然对武学发展造成束缚和禁锢.民国期间,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爱国图存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而武术发展正是顺应了统治阶级的意志,也促成了民国习武之风的盛行.民国是我国历史上新旧思想碰撞最为激烈的时期,也是传统思想意识与现代文明交融发展的时期,民国所处的社会背景为武术发展打下了注脚,并通过开设中央国术馆、鼓励民间习武和开设武馆等措施带来了全民习武的盛况.习武之风兴起在唤醒我国国民的爱国热情、发扬武术国粹、奠定武术教育基础、改善人民体质、造就大批武术人才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1]郭玉成,许杰.精武体育会与中央国术馆的武术传播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2):76-79.

[2]陈刚,於鹏.中央国术馆武艺教官群体像——兼谈民国初期武术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72-175.

[3]周俊旗.民国初年的动荡——转型期的中国社会[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4]刘文武,闫民.论武术的分化[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3):47-50.

[5]林伯原.试论宋代武术的发展变化[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89(1):49-57.

[6]李吉远,谢业雷.明代武术的发展——基于武术古籍的研究[J].体育学刊,2015,22(1):113-117.

[7]杨建营,程丽平.大武术观统领下广义武术概念的确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4):88-93.

[8]罗时铭.寻觅武术产生的历史足迹:兼谈中国武术的概念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2):38-41.

[9]张银行,郭志禹.公共服务视阈下的民国武术社团组织研究——以精武体育会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1):35-39.

[10]易剑东.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的比较研究[J].体育文史,1995(6):20-22.

[11]马爱民.略论民国时期的武术研究及在学术问题上的争鸣[J].体育科学,2009,29(1):83-88.

[12]旷文楠.中华武术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21(3):1-6.

[责任编辑:徐明忠]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wind of the prevailing motivation and influence history

BAI Yinlong,ZHAO Xingwu, PU Chunwang

(Yuxi Teachers College Sports Institute,Yuxi 653100,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in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activ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analyzed in history background of kung fu and influence.Main conclusion: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the country most support for martial arts history; By setting up the central martial arts museu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encourage the folk people stay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rtial arts; Prevalence of republic of China, kung fu history reason is:power is strong, to resist outside; Social unrest, kung fu self-preservation.Gover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al physique.Positive influence is:aroused patriotism, promote wushu quintessence, 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wushu education, improve the people’s physical fitness, and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martial arts talent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wind of martial arts; historical factor; impact

2016-07-03;

2016-08-20

玉溪市社会科学2015年基金项目(Yxsk106)

白银龙(1989—),男,云南弥渡人,玉溪师范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

G852

A

1672-3600(2017)06-0089-04

猜你喜欢
国术习武民国
民国时期武术家群体的“国术观”
——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为中心
《时报》与民国国术传播研究
习武与自强不息之精神研究
国术考试的具体制度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南京国民政府国术推行工作述略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王宝强幼年习武照曝光 苦练一字腿鹰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