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军++贾吉玲++刘玮瑶++于旭静
[摘要]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家庭教育中不同阶级女性的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哪些维度产生影响以及不同的教养风格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如何等。通过本研究拓展已有的相关理论、丰富国内的研究并为青少年适应社会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就如何通过改善父母对女性的教养来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问卷调查法、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结论:不同阶级的家庭教育对女性及其后代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影响。家庭教育良好的女性及其后代在交友时更加自信,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交友广泛,而且若其家庭收入处于中上水平,其特征表现更为明显,后代受其母亲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程度一般;家庭教育一般的女性及其后代在交友时会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后代受其母亲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程度较高;而家庭教育差的女性及其后代在交友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不易交到合适的或者長久的朋友。
[关键词]家庭教育 人际交往 女性教养方式 统计处理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94-02
一、研究背景
受当前中国的教育模式、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可以归类在学习、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个性四个方面。[1]其中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它涉及到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对他们来说,悉心培养和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他们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3]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个体在家庭中接受人生的第一个教育历程,许多人格、观念的养成都是在家庭中奠定基础的。[2]父母的言行举止作为子女的仿效榜样、参照模式和反思镜鉴,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持续的示范、导向、濡染、催化和矫正作用。[5]成功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子女奠定健康发展的基石,然而母亲的教养方式与父亲的教养方式[4]存在区别,其子代的接受程度以及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别,因此我们从这一点出发,研究家庭教育对不同阶级女性及其后代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被试的选择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根据理论构想和开放式调查结果,编制A、B卷。开放式A卷调查对象为山东某高校大学生的母亲,包括人口学问题共45个题项,共收回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为96.5%;开放式B卷调查对象为山东某高校大学生,包括人口学问题共45个题项,共收回有效问卷252份,有效率为84%。家庭教育分为3大维度,分别是家长自身的因素、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家庭生活环境[6],人际关系分8个维度,分别是人际期望、人际张力、人际报复、个人特征、人际结交能力、人际融合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相似性和互补性。[7]每题分值为1分、2分、3分、4分,根据评分标准,得分越高表示人际关系越和谐。最后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
三、研究结果
经查阅资料得知:家长自身因素中家长的世界观与思想品德影响女性及其后代的人际融合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家长的文化素养影响女性后代的人际结交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中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热爱的程度和方式影响女性后代的人际张力、人际报复、人际融合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影响女性后代的个人特征;家庭生活环境中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女性后代的人际报复、个人特征;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影响女性后代人际报复、个人特征、相似性互补性;生活方式影响女性后代的人际报复和人际融合能力。以下我们便通过相关性和显著性的分析对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A卷的分析
(1)家长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对女性及其后代人际交往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表明家长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与女性后代的个人特征有不明显的负相关性,与女性后代的人际融合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其人际沟通能力不相关。
(2)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女性后代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表明家长的文化素养与女性后代的个人特征有比较显著的负相关,与女性及其后代的人际结交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女性后代的人际沟通能力无关。
(3)家长对子女关心热爱程度和方式与女性后代人际张力的相关性为0.168,显著性为0.362;与人际报复的相关性为0.132,显著性为0.710;与人际融合能力的相关性为0.114,显著性为0.445;与人际沟通能力的相关性为-0.007,显著性为0.832。
(4)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女性后代个人特征的相关性为0.092,显著性为0.281。
(5)家庭经济状况与女性后代人际报复,个人特征的相关性分别为0.089,0.321;显著性都为正相关。
(6)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好坏与后代人际报复pearson相关性为-0.176,呈负相关,与后代的个人特征pearson相关性为0.127,呈正相关。父母的家庭生活观念与后代子女的人际报复pearson相关性为-0.038,与人际融合能力pearson相关性为-0.204,都是呈负相关。
(二)对B卷的分析
(7)家庭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与人际报复、互补性和个性特征呈负相关,分别是-.002、-.005、-.190。由它的显著性可知,家庭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与互补性显著性为0.002呈显著相关,与其他方面不相关或者相关性不强。综上家庭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与互补性有显著的负相关。
(8)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热爱程度与人际沟通能力person相关性为-0.53,呈负相关,与人际期望person相关性为0.69,呈正相关。由上述的显著性可知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热爱程度与人际期望和人际沟通能力之间不相关或者相关性不强,分别是0.323、0.406。综上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热爱程度与人际期望有相关性不强的正相关。
(9)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人际报复、个人特征、人际沟通能力的person相关性分别为0.207、0.111、0.058,都呈正相关。由它的显著性可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人际报复的显著性为0.005,呈显著相关。综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人际报复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10)家庭生活的闲暇利用方式与人际融合能力、人际结交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个性特征的person相关性分别为0.091、0.089、0.151、0.005,呈正相关。由它的显著性可知,家庭生活的闲暇利用方式与人际沟通能力的显著性为0.031,呈显著相关,与人际融合能力、人际结交能力和个性特征呈不相关或者相关性不强。综上家庭生活的闲暇利用方式与人际沟通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
(11)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人际报复、个人特征、人际沟通能力都呈正相关。由它的显著性可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人际报复呈显著相关。综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人际报复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
四、结论
(一)第二代和第三代人际交往能力的特点
我们在调查的结果中发现,第二代人和第三代人的人际结交能力、人际融合能力、人际沟通能力都比较强,平时交朋友时对朋友的期望值也较高。交朋友的时候大都看中对方的性格特征,对家庭背景和长相关注度并不高,同时喜欢跟自己能力互补的人在一起学习切磋,报复心理不强。但是有一部分人的人际张力有些问题,人际沟通能力有欠缺,不能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也不能完全理解别人的话,这部分人的沟通能力还需提高。
(二)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对第二代人的调查结果得出大部分家庭的成员关系很融洽,家长们都很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学习教育,尤其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其中大部分家庭都是中等阶级,孩子的经济状况上下幅度不大,少部分生活贫困的家庭对孩子的心理以及交友有较弱的影响,使孩子对交友缺乏了自信。生活条件很好家庭的孩子在交友时就显得更有自信,有活力,人际结交能力更强一些。
通过以上数据结果分析表明,不同阶级的家庭教育对女性及其后代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明显影响。家庭教育良好的女性及其后代在交友时更加自信,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交友广泛,而且若其家庭收入处于中上水平,其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后代受其母亲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程度一般;家庭教育一般的女性及其后代在交友时则会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后代受其母亲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程度较高;而家庭教育差的女性及其后代在交友时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不易交到合适的或者长久的朋友。家庭教育差的女性及其后代,若想改善其人际交往能力,需提高父母与他们的沟通频率,多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更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建议
家庭教育对不同阶级女性及其后代的人际关系有影响,若想提高子代的人际关系,给父母提出以下建议:(1)家长要予以合理引导:家长要鼓励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开展与同辈群体的交流交往,并积极培养青少年的各种社会技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交友关;(2)真诚地作出反应,表达父母的真实感受;(3)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有冲突时也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4)孩子在场时千万不能吵架;(5)帮助孩子学会解决同伴交往中的矛盾;(6)增强孩子的自信心;(7)提高与子代的沟通频率:这里介绍几种简单、可操作性强的沟通形式:定期举行家庭会议;有一本专门的对话本;书信交流;对一时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先以微笑将其保留。
给学校的的建议,学生教育要树立正确导向,应正确把握青少年独生子女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开展互助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加强德育向孩子传递正确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交友技能,促使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另外学校要组织多种兴趣小组、社团等。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的实证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2]刘利丹.家长关于早期教育相关问题观念的调查研究[J].中国.10635S20040257[P].2007(07).
[3]慈勤英.性別收入差异的教育水平、行业及职业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4]laudia,The meaning of college in the lives of American women: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NBER Working paper,1992,No.4099.
[5]Mare,RobertD,Five decades of educational assortativemating,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1,1.
[6]李晓东.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的实证分析[N].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7]达伦乔治.SPSS14.0步步通(心理学专业)[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