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视角下探讨普校重听学生的适应问题

2017-04-13 19:39黄丽娇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聋人边缘听力

王 敏 黄丽娇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9)

边缘视角下探讨普校重听学生的适应问题

王 敏 黄丽娇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9)

听力障碍学生主要包括全聋和重听两类。重听学生和全聋学生在听觉、语言习得及心理各方面存在根本性差异。文章在分析重听学生特殊性的基础上,探讨他们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从学校教学、班级管理及家长教育等方面给出可行性建议。

边缘学生;融合教育;重听生

边缘学生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如学业困难、心理问题等)在学校课堂生活中脱离了主流学生群体,被主流学生群体及老师忽视的个人或小部分学生群体。[1]边缘学生是在“边缘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1928年帕克提出“边缘人”概念;20世纪80年代,“边缘人”概念从社会学延伸到教育领域,后来不断发展形成边缘学生理论。学生边缘化导致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习、心理健康、群体归属等方面产生不良后果。边缘学生的形成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研究者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概括出了四个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及自身因素。有人形象的把学校比喻为边缘学生的成品加工厂,而且在现实教育中学校教育的确成了导致边缘学生形成的最重要因素。[2]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听力障碍学生中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既不同于健听学生,也不同于聋生,他们的身份可以用“模糊”形容,这类学生被称为重听生。他们能够听到声音却达不到健听学生水平,能够进行口语表达但不清晰,即对语音清晰度的获取及语言表达存在问题。他们的听觉和语言障碍会影响交流和信息获取的有效性,进一步影响学业成绩;也使重听学生在与教师及同伴的交往中产生众多困难,很容易造成与教师同学之间的隔阂,导致他们脱离群体。久而久之,重听学生被教师和同伴遗忘,逐渐沦为班级和学校中的边缘学生。本文以边缘学生为视角,分析重听学生的听觉和语言习得特点,探讨重听学生在融合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从学校教学、班级管理和家长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促进融合背景下重听生学校适应的建议。

一、重听学生的特点

重听学生既不同于聋校学生,又与普校学生有很大差异。本文从听觉和语言习得两方面来分析重听学生的特点。

(一)听觉特点。听力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听力受损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能力、认知情况、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影响人们的感情生活和社会行为。[3]在我国,重听是指听力损失程度在41~70dB之间,这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交流、学习等。重听人在助听设备的帮助下,可以处理部分语言信息以及在普通环境中学习。听力损失在40分贝不影响日常生活。听力损失在70分贝以上属于聋人,他们在有助听设备帮助的情况下仍然无法通过听觉来处理语言信息。这样看来,重听人似乎能够借助听力和口语进行沟通。但他们在复杂情况下,依然存在障碍。他们对家人或熟悉人的语音以及日常生活用语更容易识别,对陌生人、不熟悉的内容,以及多人同时交流的情境,他们在交流中会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大多数重听学生无法在普通环境下通过语音进行有效交流和学习,而这将对重听学生的交往、学业等众多方面产生消极影响。

(二)语言习得特点。重听学生的学习习得与聋校学生有着本质不同。聋校的大多数聋生第一语言是不同于主流语文语法的手语。重听学生的第一语言是主流语言。聋生在语文习得中最难的是掌握主流语文语法,重听学生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会因为听力缺损,无法习得完全清晰的语音,在获取信息时往往会发生遗漏、语音模糊等问题;进行语言表达时,他们存在语音不清晰或者语音变形的情况,别人可能听不懂他们的部分发音。例如,别人发出“mou”音,但是在重听学生听来可能是“mu”音,当他需要发出“mou”音时,发出来的音是“mu”。与健听学生比较,他们的言语可懂度低于健听学生,达不到完全依靠主流语言进行沟通的程度。

重听学生能够听到部分语言信息,可以进行口语表达。他们更希望进入主流社会,融入听人群体,但由于他们听觉和语言上的独特性,使他们无法完全融入。因此,大多数重听学生在随班就读过程中必然出现学业、交流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成为边缘学生。

二、从边缘学生视角审视融合重听生在学校适应中存在的问题

重听学生在听觉、语言习得方面的特点,导致多数类似学生在普通学校中无法完全融入到健听学生中,在课堂学习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因为良好的课堂学习和同伴关系都需要以有效交流为基础。因此,很多普通学校中的重听学生会逐渐成为边缘学生。本文从如下几方面探讨普通学校重听学生的困境。

(一)交流困境。边缘化学生往往游离于班级之外,处于班级或学校中的“角落地带”,常常被教师和同学遗忘,与他们交流的机会很少,逐渐成为“沉默一族”,陷入交流困境之中。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4]交流过程是语言接受理解和语言表达过程。交流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当我们说出某句话时,可以通过对方的表情动作等来判断所使用语言是否合适,并以此来修正认知,使交流更加有意义。

一般情况下,充分交流有利于实现更好地表达能力。但在普通学校环境中,重听学生与教师及同伴的交流机会少,缺少口语表达交流的机会。我们常常认为重听学生与健听学生接受同样教育后,他们对于主流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对于人际交往和沟通等方面能够达到同年级学生水平。然而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并非如此。听力损失使得重听学生的有声语言能力(口语)受到限制,参与交流能力受到限制。所以,重听学生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中,常常会出现信息遗漏、意思错误理解、词不达意等问题。而且他们往往无法借助对方的表情等来修正自己的话语。对于普通学校里的重听生而言,这会严重影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有效性,导致他们陷入交流困境。

(二)学业困境。边缘学生理论认为:边缘化学生会淡出教师的教学视线,退缩在课堂教学环境的角落里。[5]他们成为课堂活动中一群“沉默的羔羊”,一群孤寂的“课堂守望者”。[6]课堂是重听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要成功地实现教学活动的目标,不仅教师必须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同样应该将必要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5]当重听学生成为课堂中边缘化学生时,他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极低。

普通学校的学习过程基本上是借助语言发生的,普通班级教师教学语言是汉语口语。重听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听看结合。一方面,他们通过听觉来获取一部分信息,但是由于教师的语速问题使他们获取的信息不全面;另一方面,他们借助口型的辅助作用来理解口语,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是动态的,不会一直面朝重听学生,当教师背对重听学生时,他便无法看口型。而且,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要比我们的日常生活用语更加专业,对于学生来说看口型变得更加困难,借助看话来理解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困难。所以,由于上述原因,重听学生难以有效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他们很多人是能通过良好的自学能力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这也使得他们愈发边缘化。他们一般不会主动与教师互动,[5]边缘化重听学生常常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一般也不会主动向教师请教问题。这样一来,成绩相对落后的重听学生的学习问题会逐渐堆积,最终影响学业信心。

由于上述的交流困境,影响重听学生的学业成绩,可能加剧个体的消极自我暗示,从而影响重听学生交流动机,形成恶性循环。

(三)群体归属困境。边缘学生观点认为:边缘化学生虽然身处班集体之内,却不被主流群体接纳,被排斥在主流学生之外。相对于交流和学业问题,重听学生的群体归属问题更为复杂,而且对个体生活影响深远。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重要特征就是需要归属于某一群体。当我们获得这种归属需要的满足,即我们感到被亲密关系所支持时,我们会更加健康和快乐。[7]当重听学生成为班级里的边缘学生时,他也会被主流学生群体排斥,产生离群问题,缺乏群体归属感。

很多重听学生是所在班级里唯一的特殊学生,甚至可能是学校的唯一。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交流困境和不同的心理体验使他们无法融入健听同伴群体中,无法获得归属感。作为个体心理发展基本需要的归属感,如若不能得到实现和满足,可能会影响心理健康。

此外,很多普校重听学生期望通过良好的学业成绩获得同伴的认同。但现实是当他们取得优异成绩时,却常感受到来自其他同学质疑或排斥。一位非常成功的重听学者回忆自己的普校经历曾这样表述:“想当年在普校随班混读的时候,没有什么朋友,只好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老师的夸奖来寻找存在感。”即使成绩优异,这位重听学者依然经常被班上同学欺负,“我向父母哭诉,父母也只能安慰我说,你成绩比他们好啊。”

重听学生在融合教育中的边缘化现实由多方面原因导致。每一个方面的问题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这些问题最终影响他们做为聋人存在还是听人存在的归属困境。

三、促进重听学生学校适应的建议

边缘状态通常由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四个方面形成。重听学生的边缘化亦如此。普通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主要教育场所,时刻受到社会的影响。当下,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聋人文化和手语的语言学地位,这为我们从上述各方面考量重听学生在普校中的适应问题提供了更充分的社会学范式。

(一)教师要了解重听学生特质,理性对待重听学生的成就。对于很多重听学生而言,教师的作用要远远超过家长的作用,所以,重听学生在随班就读的过程中要重视教师的作用。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重听学生特质以及重听学生与聋生之间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针对他们可能出现的学业、交流、归属等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给予关注、辅导。对于部分教师也可以了解手语及聋文化方面的知识,例如,通过与聋校教师交流,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等,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进行普及。

同时,教师要理性对待重听学生的成就,恰当鼓励。一位成年聋人在回忆自己在普通学校就读经历时说:“我以前在普校高中读书时,有一次考试考得好,老师高声表扬说‘我要表扬某某,耳朵不好,学习用功,继续加油!’但是这表扬在我看来更让我感觉像异类。”聋从来不是障碍,重听学生表现优秀时,教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理性看待重听学生的成就和障碍。教师在鼓励重听学生时,要使用合适的语言,恰当的鼓励重听学生,避免在无意中的伤害。

(二)学校要普及有关听力障碍的信息,减少健听学生对重听学生的误解.班级同学构成重听学生十分重要的同伴关系。同学对重听学生的态度,深刻影响重听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学校可通过日常宣传和教育促进普通学生对重听学生的了解和接纳。

学校可以向学生科普助听器、电子耳蜗等助听产品的相关知识,消除普通学生对这类助听产品因好奇而可能出现的对重听学生的伤害。因为重听学生最明显的外部特征是佩戴助听器,有些学生只是出于好奇而寻机玩弄助听器,这对于重听学生来说是不愿意经历的体验。曾经随班就读过的听力障碍者说:“我的助听器基本上是班里淘气孩子的玩具。”所以,学校要普及听力障碍及助听器的相关知识,不要让助听器成为“玩具”。

学校还可以创设机会,让普通学生接触并了解重听学生,减少对他们的误解。没有真正的接触,偏见就会一直存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些活动,让健听学生了解听力障碍相关知识,理解重听学生听力、语言及心理方面的特点,使健听学生逐渐明白一个事实:重听学生是有自己特点的一类学生,如同每个人的体重、视力差异。尽最大可能减少消极的“标签效应”是学校、班级教学与各项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三)家长树立正确的康复观,理性选择教育安置形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家长在诸方面影响学生个体的成长。

首先,重听学生的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康复观。许多重听学生的家长通过各种方法期望治愈孩子的听力障碍,例如,手术、针灸等。这些尝试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康复效果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又对重听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重听学生的家长要明确语训对孩子的意义和伤害,树立正确的康复观。

其次,家长要理性选择教育安置方式。重听学生家长需要明白一个事实:在普通学校中,重听学生在以认知为主的的学业成绩上发展较好,但是可能存在归属、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无法预测,也不可磨灭。生活在聋校中的学生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是心理压力小,同伴关系好,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生活更有益。所以,家长必须权衡聋校和普校的利弊,选择合适自己孩子的教育安置方式。

此外,家长要理性面对事实:大多数重听孩子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最终归属的是聋人群体。所以,家长要了解手语和聋文化对孩子的意义,对手语有客观积极的认知,不要单纯追求孩子的口语发展;允许孩子接触聋人,鼓励孩子接触聋人,为他们将来的社会适应做好准备。良好的手语沟通能力是听障个体能否融入聋人群体的前提。对于手语学习,也存在关键期。在这一问题上,很多人会误解为手语在成年后比较变易习得,其实不然。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学生生来就是“边缘学生”,普通学校里的重听学生也不例外。为了使融合重听学生的教育变得更具有意义,需要家庭、教师以及同伴的通力合作。完成高中教育的重听学生,大多数进入聋人学院,少数进入听人学校;但他们在最终融入社会时,多数在聋人群体。我们更要明确:大多数重听人最终的归属还是聋人群体。即使是在普校读书的人,他们的择友、婚恋、就业多数与聋人相关。当下的教育要从语言、心理等众方面为重听学生在未来的成长及社会适应中起到积极作用,而不是以听人的价值标准去要求他们。

[1]李亚楠.边缘学生的形成——济南市A校“边院学生”的个案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1.

[2]邱德峰.边缘学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1):56-59.

[3]张倩.听觉障碍儿童听力理解能力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5.

[4]于兰.人与人的沟通——人际交流.结核病健康教育[J],2003(2):53-54.

[5]蔡亚萍.边缘化学生的课堂境遇与教育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4(5):61-65.

[6]吴亮奎.角色重构:让边缘化学生回归课堂[J].中小学教育,2007(4):16-18.

[7]董文超.重听大学生边缘性处境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 刘金荣]

ExploringtheAdaptationofStudentsinRegularSchoolsinthe PerspectiveofMarginalization

Wang Min Huang Lijiao
(College of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9)

Students with hearing impairment mainly include two types:deaf and hard of hearing.There ar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in auditory,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between hard of hearing students and deaf student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studen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that they may encounter in regular schools,and gives the feasible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school teaching,class management and parent education.

marginalized students;integrated education;hard of hearing students

G762

A

2095-0438(2017)07-0030-04

2017-02-18

王敏(1992-),女,山东临沂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聋文化、聋教育;黄丽娇(1975-),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聋文化、聋教育。

猜你喜欢
聋人边缘听力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手语与聋人文化自尊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