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敏求记》条辨

2017-04-13 11:42陈开林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神道艺文志四库全书

陈开林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钱曾(1629—1701),字遵王,号也是园,虞山(今江苏常熟)人,钱谦益(1582—1664)族曾孙,清代著名藏书家,著有《述古堂藏书目》(亦称《述古堂书目》)《也是园藏书目》《读书敏求记》等。其中,《读书敏求记》四卷(以下简称《敏求记》),为其家藏善本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称其“皆载其最新之本”[1]745,乃我国古代目录学经典之作,以“考核极精,辨论极当”[2]482著称,蜚声士林。与此同时,书中因著录图书较多,也存在不少问题,以致时遭攻讦,如彭元瑞就认为“书中无甚考证,间有舛误”[3]。

这一截然对立的观点却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同时出现:一方面肯定该书“述授受之源流,究缮刻之同异,见闻既博,辨别尤精”;另一方面又指出书中“编列失次”,“于考证不甚留意”[1]745。其后,在传钞、刊刻过程中,书中谬误时有滋生,对此,学人多有匡正。章钰先生集诸家成果,纂成《钱遵王读书敏求记校证》[2](以下简称《校证》),为集大成之作,对书中未尽之义多有发明,对错讹之处多有辨证。

然而,限于见闻,章钰先生的校证尚有一些不足。首先,《敏求记》中的部分条目存有错讹,《校证》并未予以剔抉,有待考订。其次,部分条目的考订,只采用了出现较晚的证据,未能探本穷源,找到更为有说服力的较早的材料。本文爬梳载籍,拟对这两方面的问题予以条辨。

1.《古四声等子》

按:《敏求记》著录有刘鉴《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一卷,随之著录《四声等子》一卷,称:“即刘士明《切韵指南》,曾一经翻刻,冠以元人熊泽民序,而易其名。”[2]68认定《古四声等子》与《切韵指南》乃同书异名。

钱大昕《元史艺文志》载:“刘鉴《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一卷。一名《四声等子》。字士明,陕西人。”[4]243魏源《元史新编》卷九一又沿袭钱氏之说。而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著录《切韵指南》一卷,云:“先是有亡名氏《四声等子》一卷,鉴书因是而作。”[5]认为《古四声等子》与《切韵指南》乃不同之书,并且《古四声等子》出现在《切韵指南》之前。

此外,嵇璜《续通志》卷一五七、嵇璜《续文献通考》卷一六○、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三、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七、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七著录此书时,均称不著撰人名氏。

对于《敏求记》的这一论断,章钰指出:“此书实非刘士明原书,《四库提要》已详加纠正。”[2]68检《四库全书总目》卷四二,既著录《四声等子》一卷,又著录《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一卷,并以二书对校,发现诸多不同之处,认为《四声等子》“实非鉴作也”[1]362-363,并称《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参用《四声等子》。

除此之外,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一四著录明万历丁丑刊本《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一卷,亦有考辨:

《四库全书》著录,倪氏、钱氏《补元志》,黄氏《千顷堂书目》俱载之。倪氏谓先是有无名氏《四声等子》一卷,鉴书因是而作。钱氏谓是书一名《四声等子》。倪氏是也,钱氏殊误。《四声等子》自有无名氏之本在,亦著录于《四库全书》,不得合为一书也。盖士明即以《四声等子》中间分析,尚有未明,不能曲尽其旨,乃因其旧例次成十六通摄作检韵之法,析繁补隙,详分门类,并自述元关六段,总括诸门,尽其藴奥,以成是编,与韩伯晖《五音集韵》互为体用,诸韵字音皆由此韵而出也。末附《经史动静字音》,本不分为一卷,而倪、黄两家俱于《切韵指南》一卷下,别出《经史动静字音》一卷,谢氏《小学考》亦从之,注曰未见,胥失之矣。[6]

周中孚所论颇为全面,肯定了倪灿之说,指出了钱大昕记载的失误,进而对《四声等子》《经史正音切韵指南》二书的关系进行了考订,并驳正了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谢启坤《小学考》中的误载。

2.《韵略易通》

按:《敏求记》著录《韵略易通》一卷,称:“正统壬戌九月,和光道人止庵编《韵略易通》成而序之”,并云“止庵不知何人。”[2]69章钰指出:“简庄征君云止庵为兰廷秀,见黄俞邰《补明史·艺文志》。”[2]69简庄征君即陈鱣(1753—1817),字仲鱼,号简庄,又号河庄、兔床,浙江海宁人,嘉庆戊午(1798)举人。著有《经籍跋文》等书。

其实,关于《韵略易通》的作者及卷数,前人多有明确记载。祁承爜《澹生堂藏书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三、嵇璜《续通志》卷一五七《艺文略》、嵇璜《续文献通考》卷一六○《经籍考》、万斯同《明史艺文志》、徐乾学《传是楼书目》、张廷玉《明史》卷九六《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四等并载其作者为兰廷秀,卷数均为二卷。其中,《澹生堂藏书目》注明二册,《传是楼书目》注明一本。

唯有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一载“《韵略易通》一册”[7]15,不言卷数。钱曾《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卷二著录“和光道人止庵《韵略易通》一卷一本”[8]435。《敏求记》亦称一卷,恐为不全之本。

关于兰廷秀,万斯同称“字止菴。正统壬戍序”[9];《四库全书总目》称“廷秀字止庵,正统中人。爵里未详”[1]384,所言表字与《敏求记》同。而《千顷堂书目》称“字正庵”[10]95,《续文献通考》称“字上菴,正统中人,爵里无考”[11]。故兰廷秀的表字一作“止菴”、一作“正庵”、一作“上菴”,其字形相近,因书缺有间,无从考实。

3.《奇字训释》

按:《敏求记》著录《奇字训释》一卷,章钰指出:“《述古目》作《淳熙奇字训释》,注‘钞’字。”[2]85《述古目》即钱曾《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其著录《淳熙奇字训释》三卷一本,[8]438卷数与此不同。

另外,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亦著录《奇字训释》三卷一本,并注云:“绵纸旧抄本。后有朱承爵跋。”[12]朱承爵,字子儋,明代江阴人,著名藏书家,著有《灼薪剧谈》二卷、《存馀堂诗话》一卷。《敏求记》称《奇字训释》一卷,或恐误“一册”为“一卷”。

4.《乾象通鉴》

按:《敏求记》著录《乾象通鉴》一○○卷。因《乾象通鉴》书首有自序,作于“建炎元年六月”[2]270,文中称“臣季言”“赴行在献之”[2]270,故《敏求记》据之称“臣季不知谁何,据其称献之行在,应是宋高宗时人”[2]270。关于“臣季”,章钰指出:“劳权云《恬裕目》李季撰。”[2]270《恬裕目》即黄庭鉴《恬裕斋藏书记》,劳权、劳格对此书作过多处批语。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三载:“初,河间府免解进士李季集天文诸书,号《乾象通鉴》。季寓居婺州,贫不能达,乃命本州给札上之。既而天文官吴师彦等颇摘其讹谬,诏与旧书参用,遂以季为将仕郎。”[13]明言《乾象通鉴》作者为李季。

此外,留正《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九、王应麟《玉海》第三《天文》、《宋史全文》卷一八上、莫友芝《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卷三、孙星衍《平津馆鉴藏书籍记》卷三并称作者为李季。

莫友芝《宋元旧本书经眼录》载:“此书次序体例,按之《玉海》所载景祐《乾象新书》御制序大槪相同。《乾象新书》为杨维德等所撰,李季盖增损以为已书。今《乾象新书》久亡,赖此以存历代占验之学。”[14]82指出了李季编《乾象通鉴》乃增损杨维德《乾象新书》而成。

宋高宗《御制序》曰:“河间府进士李季,朕往在京邸即识其人。迨乎南都建国之初,不远千里,抱其所著之书来献应天行在。”[14]83-84因此,五松居士(即孙星衍)认为“《乾象通鉴》虽以绍兴二年置翰林天文府,其成书在北宋时”[14]82。

5.《天玄玉历璇玑经》

按:《敏求记》著录《天玄玉历璇玑经》七卷,钱曾《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卷五亦著录此书,注“七卷二本”[8]477。章钰指出:“《明志》作五卷。”[2]275实则焦竑《国史经籍志》卷四《子类》、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一三、万斯同《明史艺文志》等载此书均为五卷,并非七卷。另外,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二亦载此书,未言卷数。

6.《天文异略》

按:《敏求记》著录《天文异略》四卷,称“此亦玩占书也,有后序,不知何人撰”[2]275。《校证》未作考订。今检《四库采进书目》中有《两淮盐政李续送书目》,其内有《天文异略》,注云:“四卷。唐李淳风。二本。”[15]李盛铎亦藏有此书,同为四卷,题为李淳风撰。[16]

7.《神道大编象宗图说》

按:《敏求记》著录《神道大编象宗图说》一卷,云“闽人赵淳卿篆于卷首”[2]279,不言其作者。章钰指出,“《述古堂目》无‘说’字”[2]279。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二著录《神道大编象宗图》,亦不言作者。[7]57《述古堂目》所载或即绛云楼旧藏之书。

关于此书作者,《校证》未作考索。今检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一三著录周述学《神道大编象宗图》,注云:“字继志,山阴人,精心术数,尝胡宗宪幕,佐平倭有功。《神道大编》凡十余卷,今存者仅十一二而已。”[10]357万斯同《明史艺文志》亦著录周述学《神道大编象宗图》。

周述学的著作,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一一《子部》著录有三种:《神道大编历宗通议》十七卷[17]219、《神道大编历算宗会》十五卷[17]221、《神道大编象宗华天五星》九卷[17]225,均为明抄本,并无《神道大编象宗图说》。而平步青在《霞外攈屑》卷六中迻录《敏求记》之说,并附案语云:“《神道大编》为周云渊先生述学所著。《象宗图学》一卷,其子目也。西街重远堂《杨氏藏书目》尚有《历宗算会》十五卷,八册;《象宗萃天五星》九卷,三帙,亦其子目之二。”[18]320据此,则《神道大编》《象宗图学》实为二书[18]320。此说为诸书所未载,可备一说。

8.《五行类事占》

按:《敏求记》著录《五行类事占》七卷,称“宋司天台张正之辑”,并云“正之尝著《祛惑钤》,为史丞相所赏”[2]280。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五一著录《五行类事占》,载录无名氏之序,后附案语,称:“张正之,仕履无考,似是宋人而入元者。《读书敏求记》著录。”[19]557《校证》据陆心源之说,称“《记》中史丞相,‘史’字疑误。以史浩相孝宗,去元代尚远也”[2]280。章钰所疑,较得其实,然缺乏证据,今加以考证。

《袪惑钤》,即《六壬祛惑钤》。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三子部五行类载“张居中《六壬祛惑钤》。字正之”[4]258。今检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卷八中有《司天判官张居中六壬祛惑钤序》,作于癸巳(1233)中秋,云:

予故人张正之,世掌羲和之职,通经史百家之学,尤长于三式,与予参商且二十年矣。癸巳之春,既克汴梁,渠入觐于朝,形容变尽,惟语音存耳。乘间,因出书一编,日《六壬祛惑钤》。[20]

可见,大丞相实指耶律楚材,与其曾担任中书令的身份相符合。《敏求记》因认定张正之为宋人,而误大丞相为史丞相。耶律楚材生活的时间与南宋、金朝均有重合,并于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中进士。因与张正之“参商且二十年”,故而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一三著录“张居中《六壬无惑钤》六卷”[10]370,将其归入“金人”类。

9.《太乙统宗宝鉴》

按:《敏求记》著录《太乙统宗宝鉴》二十卷,称“吾家藏旧抄《统宗宝鉴》有二,前俱有大德癸卯晓山老人序”[2]288-289。此书的卷数,嵇璜《续通志》卷一六一、嵇璜《续文献通考》卷一八二、阮元《文选楼藏书记》卷一、徐乾学《传是楼书目》、丁仁《八千卷楼书目》卷一一等均著录为二十卷,所载与《敏求记》同。

朱睦 《万卷堂书目》卷二著录为五册,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二著录为六册,均不言卷数。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卷五一著录为十八卷,所载稍有差异,并载有晓山老人《序》,文末题署“时大德七年岁在癸卯孟夏望日”[19]564。寻绎序文,此书为晓山老人所著无疑。

然而,李芳《王修与诒庄楼藏书》一文称清代王修诒庄楼藏《太乙统宗宝鉴》,序文末句“大德”作“正德”、“癸卯”作“癸酉”[21]。正德乃明武宗年号,正德六年即一五一一年。据此,则晓山老人当为明代人。恰与《明史》卷九八《艺文志》所载吴珫《太乙统宗宝鉴》二十卷[22]相符。钱大昕认为此书为元代晓山老人所著,只是经后人增改。[23]

10.《伤寒明理论》

按:《敏求记》著录《伤寒明理论》四卷,称:“此书首尾断烂,序作于开禧改元,称成公,当乙亥、丙子岁,其年九十余。则必生于嘉祐治平之间,诚仲景之功臣,医家之大法。成公不知谁何,盖北宋时人也。”[2]338关于《伤寒明理论》作者争议,肇端于《宋史·艺文志》,其既著录成无己《伤寒论》一卷,又著录严器之《伤寒明理论》四卷。实则严器之仅为《伤寒明理论》作序而已。《四库全书》著录《伤寒明理论》三卷、《方论》一卷,附于《伤寒论注》十卷之后。《四库全书总目》称金成无己所自撰,发明张机之说,并云:“无己,聊摄人,生于宋嘉禧治平间。后聊摄地入于金,遂为金人。至海陵王正隆丙子,年九十余尚存。”[3]857又引严器之序、张孝忠跋,叙述始末,颇为详尽。阮文达因失于检点,乃认为《四库全书》未收《伤寒明理论》,因此在《四库未收书提要》中著录此书,并定作者为严器之。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七三于《宋史·艺文志》所载成无己《伤寒论》一卷亦有考订,称:“案无已撰《伤寒明理论》四卷,又注仲景《伤寒论》十卷。《志》称《伤寒论》一卷,误也。《志》不载成氏《伤寒明理论》,而别有严器之《伤寒明理论》四卷,未审即一书否。”[24]亦持论模糊,未能正本清源。

其实,关于成无已撰《伤寒明理论》,前人多有确载。如晁瑮《晁氏宝文堂书目》、高儒《百川书志》卷一○、焦竑《国史经籍志》卷四、王履《医经溯洄集》、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等均有记载,钱曾、钱大昕、阮元均失之眉睫之前。

关于《敏求记》论断失误之缘由,均因所见版本残缺所致。对此,张元济先生曾为《伤寒明理论》三卷、《方论》一卷撰书录,对此有所考辨,节录如下:

钱遵王藏四卷本,见《读书敏求记》,但首尾断烂,故开禧改元之张孝忠跋误以为序,且佚其名。是本前二卷刊本,卷首锦峤山严器之序,但署“壬戌八月”,无年号。后一卷及《方论》,据景定辛酉建安庆有书堂刊本抄配,末有开禧改元五月历阳张孝忠跋。然余以为此二本者,一刊于北,一刊于南,实不相配。何以言之?余尝见明嘉靖覆本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卷首洛阳严器之序,亦但署甲子中秋,无年号。前序称“锦螟山”,此称“洛阳山”,今属河南省宜阳县,在洛阳西南境。序称“业医五十余年,《解》后成,公出其书以相示”,又张孝忠跋“成公生于嘉榷治平之间”。依此推算,其生后第一甲子为元丰七年,才二十余岁。著成是书必为第二甲子,当绍兴十四年。维时洛阳亦已沦陷,严为成公序所著二书,均不署年号,盖身为遗民犹有故国之思。[25]

就传统认定的成无已《伤寒明理论》四卷,张元济对其作了区分,划定为《伤寒明理论》三卷、《方论》一卷。不仅对《敏求记》的讹误进行了辨证,而且对《伤寒明理论》《方论》的刊刻时间、地点亦予以考察,还对《伤寒明理论》的三个刊本的流播进行了详细考证,有理有据,清晰明了。

钱曾以藏书精善而闻名,所著《敏求记》因著录善本而备受青睐,学界对之多有考索,成果颇为丰硕。翻检这些成果不难发现,学界对《敏求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成书、性质、体例、成就等方面,而少见针对其著录内容加以考订。本文择取《敏求记》的部分条目,加以条辨,以使其内容更为完备、准确。当然,限于见闻,《敏求记》存在的其他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管庭芬,章钰.读书敏求记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彭元瑞.知圣道斋读书跋[M].北京:中华书局,1985:19.

[4]钱大昕.元史艺文志[M]//续修四库全书:第9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倪灿.补辽金元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33.

[6]周中孚.郑堂读书记[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288-289.

[7]钱谦益.绛云楼书目[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钱曾.钱遵王述古堂藏书目录[M]//续修四库全书:第9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9]万斯同.明史艺文志[M]//王承略.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24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80.

[10]黄虞稷.千顷堂书目[M]. 瞿凤起,潘景郑,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1]嵇璜.续文献通考[M]//四库全书:第630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85.

[12]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M]//续修四库全书:第9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555.

[13]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2册[M].胡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3:920.

[14]莫友芝.宋元旧本书经眼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5]吴慰祖.四库采进书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58.

[16]李盛铎.木樨轩藏书题记及书录[M].张玉范,整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433.

[17]丁仁.八千卷楼书目[M]//续修四库全书:第9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18]平步青.霞外攈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9]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M]//续修四库全书:第92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0]耶律楚材.湛然居士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183.

[21]李芳.王修与诒庄楼藏书[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4(3):75-77.

[22]张廷玉.明史:第8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4:442.

[23]陈开林.《皕宋楼藏书志》考辨十一则[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7(9):14-17.

[24]钱大昕.廿二史考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1031.

[25]张元济.张元济全集:第8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74-75.

猜你喜欢
神道艺文志四库全书
按神道 促睡眠
《四库全书考证》新近出版
日本神道的《易经》视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辨证五则
《明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订误十一则
于敏中与《四库全书荟要》纂修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著录标准商榷
文斓阁《四库全书》两种概考
《汉书·艺文志》“辑而论篹”句释说——“论语”二字话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标点错误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