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创新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2017-04-13 10:25:45徐善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院校

徐善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四川 遂宁 629000)

新时期高职院校创新和谐师生关系研究

徐善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四川 遂宁 629000)

本文从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实现途径几个方面对新时期高职院校创新和谐师生关系进行研究。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创新

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在高职院校里,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尊重、互助、合作、协调和睦的师生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对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以及高职教育效果有着重要地影响.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基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性

1.1 学生方面

1.1.1 高职院校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

一方面,高职大学生为了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必须牢牢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另一方面,高职大学生还要学习理论知识之外的基本工作技能。纯粹的理论学习是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技能的要求的,而高职院校和谐的师生关系既便于学生对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又能够便于教师在理论教学之余,结合自己的专业经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经验性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

1.1.2 高职院校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健康成长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发展过快,大学生就业压力、生活压力较大,导致高职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许多单位评价员工尤其是招新员工时已经将心理健康、性格健全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提升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对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学校方面

1.2.1 高职院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方面,高职教师职责是“传道受业解惑”,传道即是传授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技能。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教师和学生在交流沟通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针对不同的专业以及学习的薄弱环节有差异地设计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所讲知识。另一方面,学生的职责首要是学习。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地积极地跟教师沟通意向,某些重点、难点没有理解、掌握可以有勇气请老师再讲一讲补充一些内容。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2.2 高职院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校管理学生

首先,高职院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强化教师对学生教化的实际制约作用。师生关系和谐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有更多感情上的交流、情感上的关怀以及精神上的安慰过程。在师生关系和谐的氛围下,高职学生会更加珍惜师生友谊,接受教师的管理,觉得教师管理自己是合情合理的,便自觉地遵守学校纪律。其成长道路更会趋向于教师的期望。其次,高职院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现在的高职大学生均属于95后,独立性差,自我意识强,思想不成熟,看问题片面甚至偏激,容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而误入歧途。而师生关系和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凭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生,照亮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慢慢地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引导学生思想健康成长并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思想道德水平。再次,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对学生实行实时监管。高职大学生自理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高职阶段学习方法由原先的教师主讲学生多做习题巩固改变为以自学为主,学习的难度强度与高中阶段明显加大,空余时间相对高中明显增多。自控力差的学生在脱离了家长和教师的监管下,会解脱一般的疯狂地利用空余时间玩游戏或接触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学习内容的变化陌生环境下人际交往的尴尬等等一些突如其来的变化会让学生脆弱的心理超过上限而产生某种程度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时刻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动向,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情况,让学校在做学生管理工作时,更能够有的放矢。

1.3 社会方面

1.3.1 高职院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为社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高职院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高职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消化,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能够为社会输出尽可能多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使大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观念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发挥自身才学能力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3.2 高职院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有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构建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和谐校园的一组重要关系,因此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化解师生矛盾、培养师生感情,是在局部上构建和谐社会,是学校为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做出的应有贡献。将和谐理念、和谐思维深深地融化在学生的血液里镶嵌在学生的思想里,当他们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时,这种思想和行为将会是未来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2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2.1.1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矛盾多元化

首先,这种矛盾冲突表现在态度偏差。教师方面过分强调师道尊严而不注重学生思想和人格,引发师生间的矛盾;而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过强不懂得尊重老师,引发师生间的矛盾。其次,高职院校师生冲突表现在制度层面。有些课程学生没有兴趣,尤其是学生自己认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就表现为不配合老师的教学,有的直接就是课堂上公然睡觉,你讲你的我睡我的,甚至有的学生就说过“我能够来到课堂就已经很给你面子了”;即使是专业课程有些学生也不感兴趣依然是教师学生各自为政。这种状况很容易引起师生间的矛盾。再次,高职院校师生冲突表现在价值取向差异上。高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处于形成时期,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态度往往和教师有一定的差距。因为思想上的不成熟在处理个人与集体、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时不可避免的与教师产生冲突。

2.1.2 高职院校师生交往淡漠化

高职院校师生之间存在相互疏远的现象。表现之一: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上完课就走人,学生不明白的也不问,师生之间的交流仅局限于课堂上教授过程中。导致一个学期下来老师叫不上学生的名字学生也记不住教师的名字。表现之二:是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淡漠化。课堂上,教师讲得精疲力尽学生听得是寡然无味。有的教师,只管教自己的内容不关心学生是否接受得了,导致有些课学生课堂上玩手机、聊天、睡觉等,结果是教师讲完了学生还没睡醒或者是学生睡醒了教师还没有讲完。

2.1.3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功利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师生间的交往目的开始出现功利化。表现之一:教师带着功利的目标迎合学生。教师的薪酬、待遇、职称、科研成果等实际利益会部分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满意度。某些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满意度和评价主动与学生积极交往而影响学生的评价,甚至有的教师将学生当成廉价的免费的劳动力帮助自己搞科研而科研成果却被教师占为己有。表现之二:学生带着功利目标讨好老师。有的同学为了一己私利,如获得较高的成绩以利于评优、评奖学金,千方百计摸清教师的讨好科任教师以便获得老师的“暗示”或“特殊照顾”。这部分学生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是靠投机取巧或得高的成绩,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和竞争秩序,伤害了纯洁的师生感情。

2.2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2.2.1 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西方资本主义的的生活方式价值文化观念也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既具有积极影响和又面临严重挑战。有的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有的考试不及格,有的为了评优秀,有的为了当学生干部,等等不一的情况会出现师生交往的功利化。

2.2.2 高职扩招带来的交往困境

自上世纪末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25%,显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化为大众教育阶段。这种扩招引起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导致教师队伍建设不能与学生数量相同步,因此师生交往产生困境。扩招前学生人数少,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多,师生间的情谊深厚,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扩招后是大班管理大班上课,教室大部分都是流动教师,学生刚下课就要急于跑到另外的教师占座位而失去与教师课间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2.2.3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与管理分别属于教学部门和管理部门。教学部也就是教学系部,绝大多数的教学任务都是由这些部门完成的;管理部门则由管理学生工作的部门和领导负责,如:学工部、团委、班主任、辅导员等。有的教师只管教书,这样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局限在课堂上;而有的管理人员只知道管理学生,在学生与他们之间划起了一道鸿沟,形成一种森严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严重地影响到师生关系的和谐。

3 高职院校创新和谐师生关系的实现途径

3.1 高职院校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创新师生间教育教学关系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教学关系是就是发挥师生各自的作用,在师生之间建立教学相长的关系,通过交流互动,增强师生之间互敬互爱、互助互学的环境气氛。首先,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实现因材施教。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人的人格魅力主导课堂的教学过程,努力艺术化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清楚地将自己的教学风格匹配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风格的差异,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专业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因教而学。“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就是讲学习的主体要下真功夫积极主动学习。这种学习要因教师“教”而学生“学”。高职院校学生应该积极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便于更好的与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匹配,因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当学生适应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时,学生才会激发强大的学习兴趣,才会取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应该主动区别对待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以便于做出相对应的学习策略,这就叫因教而学,这才是积极地有意义的学习。

3.2 高职院校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基础:创新心理情感关系

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也是师生间心理情感的交流过程。融洽的心理情感对构建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高职教师要善于培养自已的职业情感。高职教师要有职业自豪感,遵守职业道德,要对自己的职业产生浓厚的感情,要把这份职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干,就会舍得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会觉得这是在做自己的事情。这样高职教师就会发现学生的长处,就会鼓励关心学生,就会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和欢迎。只有深深热爱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学生,高职教师才能有激情讲授知识教书育人,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高职院校师生间加深情感交流,增进沟通与了解。首先,从情感的角度分析高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过程。有和谐情感的交流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个前提和基础之上,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才能够入学生的脑、入学生的心,才能起到教化的作用。其次,和谐的情感交流是教学的催化剂。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师是人师,而不是教书匠,真正的知识传递是包含着思想感情的传递。”[3]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师生间情感心理上的相互传递和交流。师生间情感心里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3.3 高职院校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创新人际交往关系

第一,高职院校要构建交往平台,实现师生间公平对话。首先,高职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关心学生,以学生为本,从内心深处爱学生,教师要少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应该接近学生与学生交流,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下,要熟悉明白一些学生愿意接受的流行的健康的网络语言,这样可以让老师比较接地气,平易近人地融入到学生中。教师要不分学生成绩的好坏,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其次,师生和谐交往过程必须通过对话协商实现。师生间应该在对话协商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对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学习方式,对话主体之间通过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雅斯贝尔斯认为“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2]。

第二,高职院校要拓宽交往渠道,丰富交流内容。拓宽交往渠道,就是要创造出师生之间联系的多种途径和形式,增加教师与学生交往的时间和次数。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如QQ,微信,短信等。学生除了课堂的交流,课前以及课后短暂的时间也要充分利用,积极与教师探讨交流。师生的交流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并且应该贯穿于学习、思想、生活的各个领域。

3.4 高职院校实现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创新学校的管理

第一,高职院校的要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输出尽可能多的优质人才。因此,管理部门在意识上应该树立为为师生服务的理念,管理职能上要突出服务二字。高职院校要努力构建服务管理体系完善服务管理制度。学校高层管理者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学校的宗旨和定位,以服务求生存和发展。

第二,高职院校的要由经验管理向制度管理转变。高职院校在教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会积累到一定的宝贵的管理经验。但经验不是理论,最根本的不能靠经验应该靠制度来管理。因此,高职院校要构建完备的管理体制,实现由经验管理向制度管理的转变。要有合理的课程设置体制,要有恰当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从人事制度、工资分配制度、资源配置制度以及决策机制、工作机制等方面建立起科学管理制度体系[4]。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EB/OL].http://www.todayonhistory.com/9/19/14486.html.2004-9-19

[2]杜威著,孟宪承,俞庆棠.思维与教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261

[3]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3.

[4]宋艳,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3,(32).

G 645

A

1672-2094(2017)05-0121-04

2017-06-15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和谐师生关系研究”(编号:17SA017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徐善玉(1973-),男,山东莒县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邓荣华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院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0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人间(2015年24期)2015-12-26 18:48:19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中国火炬(2014年8期)2014-07-24 14:30:26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