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汉维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错位

2017-04-13 08:39阿依努尔克力木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维语错位含义

阿依努尔·克力木 王 威

(喀什大学 新疆 喀什 844006)

浅论汉维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错位

阿依努尔·克力木 王 威

(喀什大学 新疆 喀什 844006)

每个民族由于历史发展轨道不同,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意象,这是民族内涵的重要体现。作为译者,在工作时要对文化意象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做出正确处理,要认识到不同民族所存在的差异,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文化意象错位和失落。本论文对文化意象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针对汉维翻译中在文化意象中所出现的失落和错位进行讨论,对于文化意象从传递方式的角度进行了探索。

汉维翻译;文化意象;失落与错位

0.引言

不同民族之间需要交流沟通,而实现的媒介是翻译,由此而得出翻译的定义:信息在两种语言之间的传递与转换,当然翻译活动并不止于单纯意义上的语言转换,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文化意象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将达不到良好的翻译效果。在进行汉维两种语言文字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文化意象问题,与文化差异密切相关,作为译者要把避免文化意象的失落与错位作为自己的目标,由于翻译者承担着文化交流使者的重任,只有具备较高的双语文化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文化意象这一难题。

1.文化意象概述

1.1 文化意象

不同的民族有着自己特殊的文化,这是一个群体在一定的时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意象是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岁月中逐渐出现的,以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体现出来,在经过岁月的沉淀积累后,形成固定的、独特的文化含义,并且能够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共鸣。文化意象之所以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在于“以具体来表现抽象,以已知、易知来启迪未知或难知”[1],文化意象具有强烈的文化意义,从其产生的背景看,文化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其特征看,具有较为固定的文化内涵,同时需要有较强的语境适应性。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展轨迹,由此而形成不可替代的民族文化,其文化意象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意蕴,很大一部分的文化与民族传统、图腾崇拜密切相关。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文化意象逐渐形成,经过语言和文学作品的提炼,最后得以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其文化含义是独特的,并且能够引起联想,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2]。

1.2 表现形式

1.2.1 植物文化意象

在民族文化里,很多植物已脱离身身而被赋予特殊的文化意象,以汉族文化为例,松、柳、梅、竹等植物寓意丰富,是汉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以梅为例,象征着高洁和坚强,是励志的标志,梅花在严寒中盛开,自带傲骨,一技独秀,先天下而春,代表着传春报喜。与梅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很多,以其美好的寓意广为流传。而竹更是代表着高尚的气节和旺盛的生命力,“宁折不弯”所代表的气节与豪情,而“中通外直”则形容品格清奇典雅。同样植物在维吾尔族语言有也有着特殊的文化意象,例如諨igd藓d藓riχi(沙枣树)从其形看与其它灌生植物一样矮小和不起眼,是北方常见的植物,但是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却能够顽强的生存下去,如同镇守边关勇敢的将士,所以在维语中它所代表的是不畏严寒和苦难的顽强精神。

1.2.2 动物文化意象

与植物文化意象相同的是动物也有自己的寓意,在汉文化中,鸳鸯相依相守,所代表的是有情人,而鸿雁的含义是思乡盼归,狗看家护主所代表的是忠诚。同样在维吾尔语中动物也有其特殊的文化意象,比较典型的有狼、狮子和老虎等,维吾尔人对于阳光非常崇尚,而狼则成为神圣和胜利的代名词,在维语中有“u i蘩誦an ad藓m”,汉维两种语言关于动物意象是不同的,以牛为例,在汉语中牛代表着诚实与勤恳,可以用“牛”来形容人踏实肯干,但是在维吾尔文化中,牛却代表着蠢笨和迟钝,所以切忌维语翻译时用牛来形容人,避免由此而产生误会。

1.2.3 色彩文化意象

色彩词语虽然是符号形式,但是在语言实践中却能够产生多种联想,例如黑色,给人以恐怖、神秘、阴险之感,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呈现为贬义,但是黑色同时也象征着严肃、谦虚、诚实。“红色”是汉族所偏爱的颜色,在汉语语境中其寓意为吉祥与喜庆,在节日里有挂红灯、贴红对联、婚礼上贴红喜字的习俗,尤其是新婚时要穿上红嫁衣以示喜庆和吉祥。在维吾尔语境中对颜色也有自己的意象,他们对白色比较偏爱,其寓意为纯洁、善良、幸福,例如“aq jol(一路平安<原义“白路”>)、aq k扌耷yl(善良原义“白心”>)等。

1.2.4 数字文化意象

在汉语中,“三”的寓意很丰富,除了代表数量的3之外,更主要的是具有“众多”的含义,例如我们都熟悉的俗语“三思而后行”,而“六”是借其谐音,例如“六六大顺”,而“八”的谐音是“发”,所代表的是“发财”或“发达”。 维吾尔族对“j藓tt藓(七)”字特别偏爱甚至是神圣的,很多习俗与“七”相关,婴儿出生七天,必须要举行命名礼,孩子七岁必须要进行割礼,人去世后七天要举行乃孜尔,由此可见“七”的重要性。而“toqquz(九)”的寓意与汉族比较相似,是个位数中最大的数,代表是“多数”“数之极限”和“全”,其文化意象还有吉祥和高贵的内涵。

1.2.5 宗教文化意象

在各民族的文化中,宗教是不可缺少的组成元素之一,宗教用语随之出现并融入民族共同语之中。例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而所谓的“道”指的是修行,而“魔”的泛围比较广,所代表的是恶鬼以及烦恼,这句话的愿意是佛家专用语,但后来其寓意却得以延伸,含义是取得成就后困难会更多;“不二法门”最初也是典型的佛教用语,“法门”指的是佛教入道的门径,但是后来其含义得以延伸,表示独一无二的方法;同类型语言还有“此中三味”,所谓的“三味”是佛教专用语,梵文音译,其含义为“正定”,指的是心无杂念,平静详和,后来寓意经过延伸,指的是某种事物的奥妙之处。维吾尔人民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几乎所有的人都信奉伊斯兰教,属于逊尼派,所崇尚的是和平和团结,biz namaz蘩am bil藓n gyr sajini耷 i誦ig藓kirduq 为汉语是在太阳落山后, 我们走进了古尔沙依,其中“amaz蘩am”是宗教用语,教徒在每天要做五次礼拜,这句词的意思是第四次,从时间上看是太阳落山之时,即我们所说的黄昏。

2.文化意象的失落

2.1 文化意象失落含义

在维两种语言互译时,译者由于对于文化意象不够了解,无法从深层次理解其意义,导致原文含义表达失实,甚至与原意背道而驰,不能正确把握原作的意境,没有正确掌握人物形象,由此而产生文化意象失落的现象。

2.2 失落的表现形式

在进行维汉互译活动时,文化意象失落的情况很普遍,从其表现形式上看有两种,第一种,由于对所译民族语言所独具的文化现象没有引起重视,导致文化意象失落的情况发生,甚至违背了文化意象的愿意,这种情况在电视译制片中时常出现,例如,在庙宇中老和尚和济公在进行交流时,老和尚说的是 n蘩a alla(凭主的安排),而体态动作却是佛教特有的,“言”与“行”完全被分解为两个不同的宗教,误导了观众。为了使观众正确理解,要译为amitaba,即“阿弥陀佛”才符合原意,可以有效的避免文化意象失落和歪曲。在翻译“扫帚星”时,如果照字面直译为jultuzi,则无法把迷信说法中所代表的灾难的含义表达出来;“穿小鞋”的含义指是的刁难别人,如果没有理解其含义而直译为ki誦ik aja奕 k藓jdyry蘩,显然与原意不符,没有把文化含义表现出来。 第二种情况,译者重视所译语言中的文化现象,但是却不够深入,没有把该事物的文化意象全面的表达出来,例如在维吾尔语中形容傻瓜时会说象葫芦一样的脑袋(kallid藓k qapaq),而在汉语中葫芦却只有本意而无愚蠢之意,译者为了明确表达出这句话的含义译为“傻瓜”,从其意思上看是正确的,但是却没有把维语中葫芦所代表的表达出来,缺乏民族文化色彩,语言也不够生动。在维吾尔语的的molla指的是知识丰富的宗教学者,他们对伊斯兰教研究的比较深入,可以讲解《古兰经》,如果仅仅译为“读书人”,显然意蕴没有得到有效的传递,同时民族色彩和宗教文化无法得到彰显,以上实例是在翻译中常常遇到的,从译介学的角度分析,已不仅仅属于“误译”的范畴,而是文化意象失落和歪曲。

3.文化意象的错位

3.1 文化意象的错位含义

为什么会出现文化意象错位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虽然是相同的意象,由于民族不同,体现在文化内涵上则具有明显的差异,如果认为翻译行为是单纯的两种语言的互换,显然是片面和浅薄的,语言嵌入文化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极其密切,不同的语言衍生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果仅从字面入手进行翻译,显然是片面的,将会由此而产生文化意象错位的情况。

3.2 错位的表现形式

3.2.1 汉维文化意象相反

不同民族有着属于自己的源语词汇,同时拥有属于本民族的文化意象,往往会出现与译入语对应词语所代表的文化意象相反的情况,以“黄色”为例,在汉文化中黄色是皇家专用,普通百姓是不可使用的,所以含义延伸有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同时有活泼、高贵、丰收、神圣等积极的内涵,常用的词语有“黄道吉日”、“飞黄腾达”等,从其含义上看是褒义的。而在维吾尔语黄色却多代表贬义,例如 “k扌p jil a奕riq azabi tartqanliqidin uni耷 誦iraji sar奕ijip ketiptu.”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因多年饱受生病痛苦他脸色苍白了。“龙”汉族文化传说特有的吉祥生物,是皇帝和权利的象征,代表的是吉祥,常用的词语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等,但是在维吾尔语言中,龙却恰恰相反,所代表的是恐怖与邪恶,以“p藓rhat 奕arni耷 a奕zi奕a jiqin kili蘩iig藓,h藓jw藓tlik 誦iqip,奕ar awaz bil藓n ky誦lyk gyldyrmama gyldyl藓p 誦aqmaq hu諨um qildi.”为例,译为:帕尔哈提刚靠近山洞口,霎时间,电闪雷鸣,从山洞里出来一条龙,气势汹汹地向帕尔哈扑了过来,显然与汉语的龙是完全不同的。同类型的例子还有喜鹊,在汉文化中是报喜鸟,但是在维语中却认为喜鹊声音聒噪令人讨厌,例如:“sini耷 mi奕izχandik 蘩araqli蘩i耷 quliqim奕a jaqmajdu.”,译语的意思为:我之所以厌烦你,是因为你像喜鹊一样唠叨。

3.2.2 汉维语喻体不同

由于两个民族在文化氛围上的差异很大,对于同一文化意象由于民族不同,会采取不同的喻体来表达。在汉语里,由于鸳鸯成双成对的出现,成为忠贞爱情和恩爱夫妻的代名词,而在维语中,鸳鸯只是一种普通的鸟类,没有特殊的寓意,而表现这种意象则用 “kakkuk bil藓n z藓jn藓pt藓k”(天生一对,直译<像布谷鸟和再乃普一样>),所代表的忠贞的爱情。 汉语中的“一箭双雕”与维语中的“bir 誦almida ikki paχt藓kni soqmaq”(一个土块打两个斑鸠)”有异曲同工之效;在维语中有“在天鹅肉汤里泡馕”的俗语,“asmandiki奕azni耷 蘩orpisi奕a nan 誦ilaptu”,这句语与我们流语中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具有相同的意思,有异想天开,痴心妄想的含义。

在上面所列举的词语都属于文化意象错位的范畴,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与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习俗、文化等元素密切相关,经过研究认为文化传统的差异是最主要的原因。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语言的差异,决定了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意象,追溯产生的原因在于历史文化的沉积,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等多方面的原因。汉维两个民族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在语言风格和风俗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在进行语言转换时,上述情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处理好不同语言的文化意象问题,才能避免失落和错位的情况发生。

4.文化意象的传递

4.1 意译法

在汉维两种语中,很多文化意象是截然不同的,即源语和目的语的意象没有共通点,甚至会有冲突的情况,在进行互译时,要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在两种语言不发生矛盾的前提下,可以采取消除原文中的意象表现形式的方法,仅保留语言的内涵。例如汉语的“他象老黄牛一样”有夸赞之意,在进行翻译时可以这样处理:u i蘩誦an ad藓m,这是由于汉语中牛所代表的是诚实与勤劳,但是在维语中牛却是蠢笨的象征,在维语中如果说别人象牛是贬义的,有骂人之嫌,所以在进行翻译时必须采取意译的方式才能够避免误会的发生。

4.2 直接转换

汉维两族的文化意象虽然具有较大差别,但是在某些方面却是相通的,对于意义、功能、感情色彩相近的文化意象,在处理时可以采取直接转换的方式,译者不必对意象进行处理,直接翻译即可把原文的内涵表达出来,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不但保留了原文原意,同时也符合译文的语言规范,在两种语言的文化交流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汉语中的“井底之蛙”,可以直译为quduqtiki paqa,汉语中的“火上烧油”一词,可直译:ot ystig藓 ja奕 誦a誦maq。

4.3 替换法

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的,汉维两族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在文化上的差别很大,在表达同一含义时,所采取的形式是完全不同的,导致“意”同而“象”异的文化意象,通俗的讲是汉维文化意象喻体不同,这是很常见的情况,在处理此类文化意象时,可以采取套用译入语中现有文化意象替代源语意象的方式,例如汉语中的“胆小如鼠”,在译成维语时可以这样处理:“toχu jyr藓k(胆小如鸡)”。两种文化胆小的代名词是不同的,汉语认为老鼠最为胆小,而维语却认为“鸡”是胆小的代表,但异曲同工,其内涵是一致的。

5.结语

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需要以翻译为媒介才能够得以进行,是文化信息在不同的民族之间的传递,文化意象是不同民族语言中具有独特魅力的部分,是历史沉淀而成的文化符号,其寓意丰富而深远。本论文经过研究认为汉维两族在文化意象方面错位和失落的现象比较严重,在进行汉维翻译活动中,必须要处理好两种不同语言间的文化意象的问题,这是译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关注的重点。

[1]蒋冰清.英汉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错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

[2]李捷.英汉翻译中的文化意象错位[J].理论与现代化,2010.

[3]巴斯奈特.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4]杨晓荣.小说翻译中的异域文化特色问题[M].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

[5]卡伊沙尔·艾合买提.汉维动物词的文化意义比较及其翻译[J].民族翻译,2009.

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6-0095-03

阿依努尔·克力木(1993—),女,柯尔克孜族,乌恰人,喀什大学中语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汉维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王威(1992—),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人,喀什大学中语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汉维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维语错位含义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对比语言学视野下的维吾尔语与朝鲜语音义相近词比较初探
浅析维语口语技能的影响因素和提升路径
有趣的错位摄影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虚荣的真正含义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试析否定词缀在汉维语中的不同表现
五星红旗的含义
“错位教育”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