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龙华
《随园食单》,品读随议
◎ 凌龙华
读菜谱犹如读碑贴,不必动手,也用不了破费,却尽可虚拟挥霍、极致挥洒。清人袁枚的《随园食单》伴“晚来天欲雪”,让我“读得一部饮食经,过却一场美食瘾”。
遇上奇葩——炒羊肉丝。做法如下:“与炒猪肉丝同。可以用纤,愈细愈佳。葱丝拌之。”
“纤”,芡粉。俗名豆粉为纤者,即拉船用纤也。因治肉者要作团而不能合,要作羹而不能腻,故用粉以牵合之。《随园食单》中用纤经典,莫过于“鳝丝羹”与“鸭糊涂”。前者今犹为之,后者秘笈尘封。
袁枚为钱塘(今杭州)人氏,乾隆四年进士,出任江苏,当过七年知县,不到四十岁即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故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吟咏风雅,诗酒风流。《随园食单》的主调为江浙“苏菜”,同时,周边南北兼容,满人京菜客串。随园主人把猪列为“特牲”,作肉类重头戏,“猪用最多,可称‘广大教主’”;而“牛、羊、鹿三牲,非南人家常时有之之物”,遂列入“杂牲单”。
“炒肉丝”天下通吃,而“炒羊肉丝”,除了《随园菜单》,恕我孤陋寡闻,闻所未闻!不知今人是否有意弘扬?
“炒虾”,夺人眼球。一法配韭菜炒,“绝色”;一法加冬腌芥菜炒,“绝顶鲜”。
炒素条目中,“青菜择嫩者,笋炒之”,剑走偏锋,而“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靠谱!
美文让美食升华。《随园食单》中开列的“须知单”“戒单”,阐明烹饪要义,对举正反要害,实属“庖治”。
且看如何配菜。“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这是讲主辅食材同类搭配,烘托焕发。又言:“亦有交互见功者,炒荤菜用素油,素菜用荤油是也。”这是对比用料,共济激发。言菜,何尝不是言理,言人生哲理?
“食单”中录有一私房豆腐,做法极简:“将豆豉一茶杯,水泡烂,入豆腐同炒起锅。”豆腐为黄豆所制,豆豉调味,亦为黄豆所酿,前生今世,寻根共鸣,找到感觉啦!
春季油菜芯上市,用油菜籽压榨油炒食,有一种天然的“和合”味,那是色拉油们绝对调和不出的。“菜油炒油菜”,同气相求?绝非故弄玄虚,不信你试试,好吃!
扁豆,取其形,乡间昵称“羊眼豆”。老作家孙犁念念不忘游击战时在山区老乡家吃到的“羊油炒羊眼豆”。孙犁写道:“扁豆有一种膻味,用羊油炒,加红辣椒,最是好吃。”对照《随园食单》,该属“烘托”还是“对比”?妙不可言!
再看如何尊重“物性”。“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味太浓重者,只宜独用,不可配搭”。食材如人才,知其性,驭其势,才能尽其材。随园主人举例鳗、鳖、蟹一类腥膻物,主张“独用”。理由为:“此数物者味甚厚,力量甚大,而流弊亦甚多,用五味调和,全力治之,方能取其长而去其弊。”
难怪,鳗鳖一类水产,无论红烧还是清蒸,都是独来独往“独一件”。重口味,他物降不住啊;反过来说,降住了,也就毙了没味了。“拉郎配”“大杂烩”“一锅熟”,属敷衍做菜,离厨艺远着呢。
现实中,清水大闸蟹,“清”到底,又“鲜”得无与伦比。功劳归属后续食蟹佐料充分与高端。相比较,随园主人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所保留,认为“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
燕窝,高大上食材。本身无味,若无他料调度,味同嚼蜡。但调味过度,调成异味、怪味,则白白糟蹋了。随园主人特别提示:“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腻杂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今人用肉丝、鸡丝杂之,是吃鸡丝、肉丝,非吃燕窝也。”一语中的。
火锅串味,为文人不屑。《随园食单》明目张胆排斥之。但,“存在就是合理”。川味火锅,麻辣烫。一方面囿于环境,另一方面颠覆味道。主料杂而琐碎,那就靠佐料作势呼啦。麻辣重口味,盖住一切,压倒一切,于是,除了嘶嘶咂舌,就是嗞嗞冒汗。作为“斯文美食”的陪衬与“重口味美食”的补充,要得!
三看如何物尽其用。首先是用得其所,好钢用在刀刃上,挑剔必须。《随园食单》专有“选用须知”一章,当由陆文夫这等文章大家兼美食家,或由大厨兼美食文化研究者来研读,方“古今一也”,会心一笑。囊中羞涩又食而不化者,如我等,恐怕只能给“戒单”点赞。原因有两:一实惠,二不挨斩。“戒单”十三张,其中“戒暴殄”云:“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甲鱼只取裙边,鲥鱼专取其肚,如此作为,在物流发达的今天,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禁不住想起骄傲传扬的国宴极品“豆瓣汤”,用小小塘鳢鱼那更小的腮帮肉做汤,惊呆小伙伴。细数,一碗该有多少塘鳢鱼抛尸。当然,那是讲大局,不可酸腐计成本。
随园主人无心仕途,无意染指,因而,对极端美食,他是拒绝的,如“烈炭以炙活鹅之掌,刳刀以取生鸡之肝”。对士大夫之宴,随园主人心知肚明,开出如下务实处方:“戒耳食”,求名声,炫富;“戒目食”,凑数目,贪多;“戒落套”,讨口彩,附庸。
本末倒置,图食不度人。《随园食单》中的“私房豆腐菜”,极易让人想起《红楼梦》中令刘姥姥瞠目结舌的“茄鲞”。例如“蒋侍郎豆腐”,光辅料就要用大虾米一百二十个或小虾米三百个,遑论调料与做工了;“王太守八宝豆腐”,更了不得,配料有“香蕈屑、蘑菇屑、松子仁屑、瓜子仁屑、鸡屑、火腿屑”,并“同入浓鸡汁中”。“女儿大过娘”,叫人怎么吃菜过日子啊!题外话,袁枚与曹雪芹差不多同年代,这很重要,美食是一个时代最生动表征。看《随园食单》可随时联想“红楼美食”。
材无弃物。好在随园主人有自知之明,大多时候随意而体贴。所列功夫菜、奢侈菜,就食材而言,也多为今之“贱物”。如“整煮(蒸)猪头”“酒水猪肺汤”“鸡雀脑豆腐”,花的是大功夫,吃的是潜文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而今,天目湖鱼头进入中南海,笔者家乡的“黎里辣脚”以“凤爪”面目名声远播。诚为读书外一喜。
四看如何扬长避短。指斥“恶厨陋习”,指点“良庖良方”。《随园食单》的纲要就在卷首开列的二十张“须知单”并十三张“戒单”。不是高调说教,而是要人明白:做菜要做“拿手菜”,做事得有“看家本事”。
在“本分须知”一章中,随园主人以汉人做满菜、满人做汉菜为例,道出“格外讨好”的负效应:忘其本分,弄巧成拙。结果,吃力不讨好,连“本钱”都丢失。许多厨艺败笔、饭局尴尬,往往因于忘本不自信,源于迁就不自量力。特录随园主人此章正说:“汉请满人,满请汉人,各因所长之菜,转觉入口新鲜,不失邯郸故步。”
各大菜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本色才是特色”“站住本地才能行走四方”。如果到湖南,人家照顾苏州人给你做“甜菜”;到重庆,人家又照顾苏州人不给你端出“麻辣烫”。你说,你都吃到了啥!前者是“牛吃蟹”,后者是“回锅菜”。
旅游餐饮,被欺、被斩不少见。菜名云里雾里,制作偷工减料,有时还搞个什么调包计,让人防不胜防、烦不胜烦。动辄上“天下第一菜”,摆“十全宴”,炒作名头、概念,如把老杜“两个黄鹂鸣翠柳”这首七绝做成一个“看上去很美”“中听不中吃”的系列菜,情形一如随园主人所讲的“耳餐”“目餐”,你说搞笑不搞笑?哗众取宠!当然,为“鱼香肉丝”中找不到鱼片而起诉,那是缺乏常识,属饮食文化差异。另外,鱼翅就叫鱼翅,别再谦逊成粉丝,要不,“老干部”再要一碗就麻烦了。
收藏两则“小菜单”,醒酒或作粥菜,清爽又亲切。一腌蛋,当代名作家汪曾祺引以为傲:“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二酱王瓜(黄瓜),我儿时的念想,本地平望酱黄瓜首屈一指:“王瓜初生时,择细者腌之入酱,脆而鲜。”
合上《随园食单》,尝试两个概括。一关于作者袁枚:乾隆盛世才子,金陵宝地饕餮,诗文俱佳,色味尽享。二关于食单菜系(清初为“四大菜系”,至清末演化为“八大菜系”):基调淮扬菜,地缘涉徽菜、鲁菜,记忆为浙菜,游学有京菜、粤菜。南北交融,汉满碰撞。
欲罢不能,延伸启示有三:
一食材首要。随园主人道:“大抵一席佳肴,司厨之功居其六,买办之功居其四。”此话不假,食材属先天要素,关乎品种、品质。乡间俗话“天生好吃”,鲈鱼、蘑菇、野生草鸡是也。清水见材质,天然去雕饰。某年夏天,在新疆吃到清汤煮羊肉,不加佐料,却丝毫无膻味,鲜美至极。据介绍为南疆岩羊肉,当属绝对的“天生好吃”。食材“时令”也相当重要。跟着时令吃,最好略领先,叫“尝鲜”,顺理成章;反季节吃,叫“尝稀”,物以稀为贵。随园主人生活的时代,食物保鲜基本依赖自然,因而“尝稀”比“尝鲜”更难得。难怪《时节须知》一章中,有这样一段议论:“当三伏天而得冬腌菜,贱物也,而竟成至宝矣;当秋凉时而得行鞭笋,亦贱物也,而视若珍馐矣。”
二火候要紧。“熟物之法,最重火候。”火让食材“涅槃”成食物。高明的厨师如魔术师变戏法,懂得“火为我用”。物与锅与火一体,收放自如。随园主人把它提到“形而上”层面,云:“司厨者,能知火候而谨伺之,则几于道矣!”恰如“庖丁解牛”翻版。火候掌控得好,食物活色生香;而食用及时,食物才色香味俱全。《随园食单》中载某次赴宴,主人道出鳝羹美味秘诀:“不过现杀现烹,现熟现吃,不停顿而已。”由此看来,对应烹饪之火候,还有品尝之“食候”。“物味取鲜,全在起锅时极锋而试”,要趁热趁快吃!同时与菜蔬“时令”呼应,上菜程序也有讲究,除了“应时”的一般上法,也有超常规的新奇上法。如“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须有辛辣以振动之;虑客酒多,则胃疲矣,须用酸甘以提醒之”,随园主人顶级食客,知人论食矣!
三饮食亦学问。从来美食需两吃,一吃在口,舌尖上的舞蹈;一吃在心,意念中的回味。当代苏州作家陆文夫,懂吃,小说《美食家》把“两吃”演绎得云蒸霞蔚风情万千。随园主人借古圣人之口强调,饮食非小事,懂得饮食义更非易事。所引有: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庸》“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典论》“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随园食单》自序中肯,道明写作缘由——留心时时,好学处处。“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之礼。四十年来,颇集众美。”在《戒苟且》一章中,随园主人借题发挥,点明饮食亦学问,要得“真味”需认真下真功夫:“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审问慎思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于是味何独不然也?”钦佩!
远庖厨而享人间烟火气,闲读菜谱,滋味十足。随园率性,食单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