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课堂”理论的高职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研究

2017-04-12 17:50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命课堂社交高职

段 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基于“生命课堂”理论的高职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研究

段 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移动互联网情境下,面向社交网络、交互式和个性化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回归了师生生命发展的本源。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包括个性定制教学模式、基于社交网络的教学模式和人机交互教学模式等三种。这些教学模式符合新时期高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是高职移动互联网教学环境下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生命课堂;高职教育;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威尔1972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节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之后,众多教育学家先后提出了行为修正、社会互动、人格发展、信息加工和建构主义等教学模式,直接面向教学实践,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引。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世界互联互通,变得平坦,信息大爆炸,完全超载,而知识和学生学习时间呈现碎片化趋势。传统高职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采取集中化、统一进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以探索学习为主,可以积极主动选择学习内容,自定步调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的合作学习,教师则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采取交互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学习。因此,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职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移动互联网情境下教学的意义

面对移动学习的汹涌浪潮,很多教师提出这样的疑问,“移动学习真的能对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内容起作用吗?”高职院校走在教学改革前列的老师和社会上众多培训机构较先使用移动互联网教学技术,通过短小精悍的教学项目,如忘记密码如何登陆linux操作系统等小项目,来实现技能的分解和训练。通过教学资料的不断重现来刷新学生的记忆与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微课、微信公众号教学平台、慕课、移动教学APP等移动教学方法推陈出新[2]。移动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移动互联网情境下教学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且携带和使用非常便捷,移动终端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3]。学生学习更具有时代特征,具有社交性、碎片化、个性化和交互性等特点。

2.1 基于社交网络的学习成为潮流

据统计,95%以上高职学生的手机都安装有社交软件,并且每天至少都会使用一次以上。学生在使用社交软件进行社交的同时,也会使用社交软件进行学习。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建立针对某一个课程或者实训项目的QQ群或者微信群[4]。在这样一个平台里,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向老师请教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问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学生与学生之间则可以交流学习心得,操作技巧等。

2.2 交互式学习达到新高度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主要局限在课堂上面,课后的互动比较少,而对于学习者来讲,课后的互动也非常重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技术的发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参与主体之间交流与互动越来越频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或者社交软件实现实时的互动。随着,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人机交互学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3 个性化教学方式受到重视

个性化学习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和需求进行学习。个性化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还要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指导。教师既要给所有参与的学生提供共性化的学习资源,又要根据学生个性特征推荐符合个人偏好的个性化教学资源。

3 基于生命课堂理论的高职移动互联网教学新模式探索

“生命课堂”是指师生把课堂教学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生命的一段重要的构成部分,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既学习与生成知识,又获得与提高智能,最根本的还是师生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心灵得到了自由、丰富与发展[5]。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完成预设好的教案,更加重要的是同学生一同探讨、一同分享、一同创造,共同经历一段美好的生命历程,让学生有能力面对未知的人生旅程。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遇到的一个难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站在学生生命价值实现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学习主要有两个最核心的动力源,第一个动力源是学生个人的学习兴趣、爱好、好奇心等,这些从内心深处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第二个动力源是学生要解决个人在学习、生活和将来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第一个动力源体现学生对自我的认同,而第二个动力源体现学生需要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同,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生命课堂”理论指导下,教学模式的构建应“以学生为中心”,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建立一个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学习资源的环境,满足学生碎片时间学习的巨大需求,真正实现“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4A)”的学习。目前,学生每天在微信、微博、QQ和人人网等社交网络中花费大量时间,通过社交网络提升自己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学生不需要掌握解决问题需要的每一个知识点,而是需要知道通过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在哪里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要点,找到谁才能够协助他更好的学习和解决问题。另外,未来学生面对的学习对象不一定是老师和同学,而有可能是移动终端上面的学习系统或者人工智能系统[7]。例如,李世石与AlphaGo在围棋方面的对决,其实是人机交互的互相比赛和学习的过程。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建立起来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框架。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呈现爆发式增长,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毕业的时候也许就已经落伍,无法应用于实际工作。因此,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要提升处理问题的能力,即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训练新技能,解决不曾遇见的新问题。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传统教学模式出现短板,迫切需要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变革。

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生命课堂”理论指导下,笔者总结提出三种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

3.1 移动互联网定制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了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但是,中国的传统教育自身的局限性却使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一直停留在思想的层面。长期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采取的是单向互动的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再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相关技能训练。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面向学生的定制教学模式正在涌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准备多套学习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己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从而实现定制教学模式。

(2)基本程序

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课程准备多套分层级的教学资料,这些教学资料的难易程度不一样,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通过学生的学习反馈,通过移动互联网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合适的学习内容。

(3)教学原则

不要求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内容达到一致。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自主性。

(4)辅助系统

采用云+端的软件平台,数据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可加入大数据分析,推送学习内容。

(5)实施建议

教学应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老师与学生之间达成动态的教学关系,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自己的偏好进行学习,最终使每个学生发挥自己最大的学习潜能。移动互联网平台可以不断地累计学生的行为数据、学习内容,并进行系统分析,最终按照每个学生的学习路径,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教师应准备视频、音频、PPT、全息影像等教学资料。教学视频和音频的时间应长短结合,确保学生在十分钟乃至三五分钟的碎片学习中也能学有所得,提高学习的效率。

3.2 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个人的社交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能力圈的一部分。传统教学环境下,学习者社交对象主要是教师和同学。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以一个孤立的个体状态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造了无数的社交圈子,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技术学习小组圈、学习团队圈,甚至可以与全国和全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建立相应的社交圈子,学习的环境更加开放[8]。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社交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自己所学帮助其他成员,这样学生即是学习者,也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可以做到教学相长。

(2)教学原则

教师需要构建移动社交网络学习环境,如建设QQ学习群、微信学习群、人人网学习社群等。学生加入共享群,可以获得教师和其他成员提供的电子文档学习资料,包括ppt、word文档、图片和视频等。教师则应管理好社交网络学习社群,准备好多样化和系统性的学习资料。学生通过初步的学习以后,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咨询老师或者同学,寻求解决办法。

(3)辅助系统

教师依托教学管理平台,管理教学资源。学生需要配备移动学习终端,并且安装相应的社交学习软件。

(4)实施建议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准备好完整的、系统性的和分层级的电子教学资料。社交学习平台要具有开放性,可将教师、学生和企业的一线工程师一起加入到社交学习平台,让学生交流和沟通的对象多元化。

3.3 移动人机交互教学模式

(1)理论基础

人机交互最初是指人和计算机之间使用某种动作、语言、表情等,以一定的交互方式,为完成确定任务的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人机交互技术是当今移动终端技术体系中发展最为初级也最有潜力的技术,旨在让计算设备有更好的用户体验。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可以储存大量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连接远端的云资源系统,并且具有一定的“智能”,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学习。

(2)教学原则

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应当以教育心理学相关研究结论为依据。教师需要不断改进人机教学系统,更新教学资料。学生则需要掌握人机交互系统的学习方式。

(3)辅助系统

构建教学资料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系统。

(4)实施建议

人机交互学习,不应只注重技术和设备的使用,而应该把关注点聚焦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面。虚拟现实技术是人机交互技术中的一个分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

4 结语

基于生命课堂理论高职移动互联网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微信的社交网络教学模式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同,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升,考核结果显示学生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明显提高。未来在教学模式的社会性、移动性、智慧化和个性化等方面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 杨进中, 张剑平. 基于社交网络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构建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15, 21(2):89-97.

[2] 乔诗淇, 戴心来, 姜淑敏. 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模式探究[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13):109-111.

[3] 王君珺, 闫强. 基于碎片时间的高校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行为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 72-78.

[4] 马鸿雁.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教学方法创新探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6):169-170.

[5] 夏晋祥. 论生命课堂及其价值追求[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 (12):91-97.

[6] 陈磊, 冯康, 王云.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型社群[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 (5):98-101.

[7] 陈丽欣, 吴文兴, 陈章.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教育, 2015, (20):45-48.

[8] 柯炜, 王婷婷. 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构建实时交互学习平台[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4(6):6-8.

Research on teaching model of mobile interne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Life Class” theory

DUAN Hu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518172, P.R.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mobile Internet, Teaching has been increasingly emphasized to use social networks, to be interactive and personalized, which has returned to the origin of the life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teaching mode of mobile Internet falls into three types: the personalized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These teaching modes conform to the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new period, which is a very meaningful exploration in the mobile internet teaching environ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fe Clas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bile internet; teaching mode

G712.4

A

1672-6332(2017)02-0073-04

【责任编辑:羊玲】

2017-03-29

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重大招标课题(项目编号:ybzz15083);linnx高级认证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

段虎(1980-),男(汉),湖南长沙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和高职教育管理。E-mail:duanhu1980@163.com

猜你喜欢
生命课堂社交高职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质疑——催生语文生命课堂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用“互动”构建生命课堂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