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研究及路径探索

2017-04-12 17:50丘敏林徐润杨帆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分制院校改革

丘敏,林徐润,杨帆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广东 深圳 518172)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研究及路径探索

丘敏,林徐润,杨帆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广东 深圳 518172)

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教学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可实施的路径措施,为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路径

中外教育史上,孔子、昆体良很早就提出要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因材施教;西方进入近代社会后,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影响下,出现了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核心的学分制思想萌芽;中国学分制教学改革的起源普遍认为是北京大学实行的“选科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也曾出台多项文件提出要实行学分制改革。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的学分制教学改革基本上针对本科高等院校,而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同于本科院校,已有的理论研究不一定适合。在学分制教学改革过程中,部分高校由于对学分制度改革的条件认识不够充分,强行实施导致教学效果混乱,教学质量滑坡等问题。很多学者研究尽管发现了其中很多问题,但对问题的成因剖析还不够深入,在实践上的探索成效不是很明显。本文将从现代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视角来分析高等职业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挑战,探索可能的实施路径。

1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有学年制和学分制两种,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实行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无论从法学、管理学还是教育学多个维度来看,学分制都有着其天然的优势,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1.1 学分制可有效维护学生受教育选择权

学分制管理制度理论上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和学习的时间。从法学角度看这是维护学生受教育选择权,适应世界高等教育民主化、公平化趋势的需要。尤其对于高职教育中学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践行“人人皆可出彩”的育人理念,可以达到个性化、层次化、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成效。

1.2 学分制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市场资源有效配置,高等教育领域也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自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管理学角度看,学分制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使课堂教学服务主动接受学生的评价,这有利于催生越来越多名副其实的教学名师和精品课程,使学校内部教师之间形成竞争机制,无形中倒逼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学分制尊重学生教育主体地位,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

要实现我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的“到2020 年建成创新型国家”这一目标,就必须有强大的人力资源的支持,高等教育就要培养综合型知识技能人才,这是教育界特别是高等教育界的重要任务。学分制的制度架构有利于促进综合知识技能的全面提升,在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符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

2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基本形成了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但由于软硬件的不足和其它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改革不彻底,成效不足。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与现实情况还存在以下5个较突出的矛盾。

2.1 学分制对开放性课程的要求与现行学校课程结构之间的矛盾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这就要求学校有足够的选修课程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目前一方面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对大学生有政治思想教育、体能训练等刚性课程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建校最初采取的是学年制或学年学分制度,选修课资源比例普通偏低。学分制对开放性课程的要求与现行学校课程结构之间的矛盾将是影响学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的主要制约因素。

2.2 学分制对配套后勤保障资源的要求与现行学校运行之间的矛盾

学分制不仅要求学校有充足的课程资源,还要求学校的后勤补给要有稳定的保障。学分制弱化了行政班,强化了课程班级,在改革初期,当课程资源和师资团队尚不是十分充足的情况下,学校可以以时间资源来弥补这个不足,这必然导致学校开课时段的拉长,原本一天只开8个时段的教室可能需要开设10个以上的时段甚至更多。时段的拉长同时要求学校必须有稳定的后勤才能保障,例如饭堂的开放时间等,师生的食住行就不容忽视,晚上授课的增多也进一步给校园安全的保障带来更大的压力。学分制对配套后勤保障资源的要求与目前很多现行学校运行之间是存在矛盾的。

2.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偏低与管理高要求之间的矛盾

学分制提高了学生选课空间,但同时又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选择适合课程的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实中由于历史原因高职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是在高考中处于中低层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觉性还是偏低的,他们对于课程修读的选择缺乏科学的把握和理性的思考。一旦完全放开让学生自主选课,一方面很多学生可能会出现无所适从陷入迷茫的状态,另一方面学生也可能出现对选择的专业、课程的盲目跟随的情况,这些与学分制改革的目标相矛盾。

2.4 选课制对信息化的要求与教育信息化系统不完善之间的矛盾

实行学分制,学校需要提供大量的选课资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势必导致资源配置的复杂性。时间、空间、教师、课程等这些多维信息增加将导致资源配置矩阵成高次方的趋势增长,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将要面对这些单凭手工难以处理的海量教学信息。目前很多学校使用教务管理系统还不具备实现学分制选课要求的信息处理能力,这与学分制改革要求是矛盾的。

2.5 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与改革要求之间的矛盾

学分制教学改革涉及面广,需要出台系列的配套制度加以协调、指导与保障才能确保改革的成效,例如相配套的学分收费制度、课程重修制度、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等,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现行的制度不符合学分制的要求,这将影响了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3 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路径探索

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以下高职院校要实行学分制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供考虑的实施路径。

3.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释放学生学习自由空间

高职院校首先需要考虑改革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具体措施则是以开放性的理念积极主动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首先可以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提高选修课的比例。结合我国的国情,可根据课程类别进行具体分类施行:

(1)对于国家规定的刚性课程和公共基础课可以考虑实行全校选课,让学生可以选择老师和上课时间,例如体育课可以以俱乐部形式(篮球俱乐部、武术俱乐部、健美操俱乐部等)开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相应的俱乐部项目即选择了自己的体育课程,也可以结合考虑主辅俱乐部的制度(通过设置不一样的条件)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2)对于专业课可通过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形式来整合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是指专业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专业方向课是满足某一专业内不同职业开设的课程模块,可以以课程包的形式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修课程包,也即相当于选定了专业方向,以此也可以供学生实现主辅修专业的选读。

(3)人文素质类的公选课可实行校内授课与网络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设。

通过设置比例合理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内容选择的主体,提高选课的自由度。

3.2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分制要求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同时要求学校配套足够的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教学仪器等教学基础设施。高职院校可以考虑从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入手,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校企合作,探讨校企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践场所的做法引进企业资源弥补资源的不足;学校要建立基于内容、知识管理的课程平台,统一课程代码,规范课程资源的管理;可以考虑以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资源开放课程为抓手,建设一批优质选修课,在校内保证符合教学质量的课程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适当引进或开设MOOCs课程和微课供学生选择,或者出台相关制度允许学生通过自主网络课程学习置换相关课程学分;对于实践教学课程,可以考虑每个专业建设或开发与之配套的精品实训项目,以项目管理的理念来管理和丰富实践教学课程资源。

3.3 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护航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

学分制教学管理框架下,高职院校可探索创新基层教学组织形式,通过设置结构合理、制度健全、运行有效的基层教学组织。其一,学分制下教学单位将向“课程”倾斜,可以考虑依托二级学院(系)以课程为单位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打造优质的课程资源,确保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其二,可以考虑构建“生活导师”与“学业导师”的“双导师”制度:一是聘任辅导员为生活导师负责管理学生的生活,二是聘任本专业的专任教师为学业导师负责学生的专业、课程选读和学业等方面的指导。

3.4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潜能

学分制下,将逐步弱化行政班管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时间就将更多集中在宿舍活动和社团活动中。高职院校需要完善学生管理体系,特别加强宿舍和社团的管理,可以考虑以宿舍为依托探索“书院制”和“宿舍社区制”。具体做法可以在学生中聘任“朋辈辅导员”协助生活导师管理学生宿舍和社团的学生管理制度,协助学业导师引导学生对学业的加深认识。“朋辈辅导员”让经选拔培训的优秀学子担任,给予学生直接指导既能与新生快速建立信任感又能树立起榜样作用,同时“朋辈辅导员”更易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发现问题进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此帮助做到主动学习自我管理,更好更快地适应学分制。也可以同时考虑建立同辈互助机制,激发学生自我管理潜能,以解决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所处的困境。

3.5 构建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助推学分制改革工程

学分制的实施涉及课程、师资、场所等各种教学资源的相互配合,只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才能完成对激剧增长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运行的教务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学分制的要求,学校需要考虑构建适合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3.6 健全配套制度,保障学分制改革平稳推进

实行学分制教学改革将覆盖学校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例如教务管理、招生就业、学生管理、人事管理、后勤保障等。高职院校在学分制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例如选课制、专业主辅修制、学分收费制、学分互认制、补考重修制等。

3.7 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的立校之本就是培养符合质量标准的人才,高职院校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要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完善质量保障体系,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内外二个维度上实施。一是考虑探索教学质量内部保证体系,首先可以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层面入手构建专业、课程的内部保证体系;二是完善外部的教学评价制度,例如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形成反馈机制,或者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价等。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教学改革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了适合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可实施的路径措施。具体提出了高职院校可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构建课程结构体系,多维度加强教学资源建设,以课程教学团队和“双导师制”创新基层组织,以激发学生自我管理为目的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以信息化手段构建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多方位健全配套制度,内外结合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着力破解存在的现实矛盾,为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依据。

[1]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管理的意见[Z].粤教高〔2014〕5号.

[2] 刘峰.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3(12).

[3] 晏维龙,吴明忠.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与制度保障[J].教育研究,2015(07).

[4] 韩慧,赵国浩.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S高校为例.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

[5] 皋春.高校完善学分制改革的路径探析[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1).

Research and path exploration of credit syste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QIU Min, LIN Xurun, YANG Fan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518172, P.R.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form of credit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nalyzes the realistic problems to implement the reform. By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easible path measures which aim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the credit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redit system; teaching reform; path

G718.5

A

1672-6332(2017)02-0024-04

【责任编辑:毛蔚】

2017-05-07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第六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jgjx06)阶段性成果;2016年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和绩效评估探索”(项目编号:ybfz16006)阶段性成果

丘敏(1982-),男(汉),广东河源人,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E-mail: qium@sziit.edu.cn

猜你喜欢
学分制院校改革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改革之路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