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文汉译者到阅读学撰著人
——郭英剑教授的学术道路

2017-04-12 07:56冯展君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赛珍珠教授文学

冯展君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书人研究·

从英文汉译者到阅读学撰著人
——郭英剑教授的学术道路

冯展君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本文通过回顾郭英剑教授的求学历程,围绕其主要著译作品,推介了其在翻译界、教育界及阅读文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专业成就。他的“阅读观”和读书、治学的方法,不仅体现了严谨而慎思的学术精神,也对读者在阅读和学习上具有指导性。

郭英剑 阅读学 赛珍珠

“他勤奋好学,治学严谨……他目光远大,头脑机敏”[1]。当代翻译家贺详麟先生所评介的,便是活跃于翻译界、教育界、文化界的“青年才俊”,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的郭英剑。他发表过《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民族文化》等百余篇论文、学术随笔文章,研究对象从赛珍珠到厄普代克,再到劳伦斯,研究领域也从文学翻译到文学评论,再到阅读推广、英语教育;其著译作品有十余部。

1 赴美留学,归来潜心著译

“外语”一直是郭英剑在求学路上的标志。在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完成英国语言文学的硕士课程后,郭英剑回到河南母校的外语系任教。但他的求学历程远未结束。1996年,他考取了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美国文学,后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语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回国后,他担任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兼常务副院长,还创建了“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2005-2015年,在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担任院长、教授,再后转至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继续执教。

有人说,一条路直直走,走着走着就通了,而对郭英剑来说,他不仅走通了求学路,还自成了一条路。郭英剑一直致力于英美文学研究,早在1993年便出版了《英美文学专论》(1993)。精通外语的他,很快在译书人的角色上崭露头角。其早期的翻译作品大部分出自英美作家之手,如希利斯·米勒的《重申结构主义》(1998)、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1999)。译作体裁既有论文集又有小说,其内容题材是包罗万象,文史政哲兼有。如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之作《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2002)、侦探小说《第五个女人》(2004)、辩论之书《交锋时代》(2008)等。

让郭英剑在翻译界被人关注的,应数他对赛珍珠的研究。20世纪末,郭英剑把研究目光聚焦在曾经与中国社会关系密切的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年)研究上。他不仅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开辟了“赛珍珠研究”专栏,而且极力搜集国内自二十世纪30年代以来报刊上对赛珍珠的评论,还将叶公超先生(1904—1981年)与陈衡哲女士(1890—1976年)的英文评论文章翻译成中文,最后汇编成《赛珍珠评论集》问世(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卲建评说道:“赛珍珠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而这本书却能够使我们方便地从桥上通过”[2]。该评论集一方面为我国赛珍珠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源,另一方面,也开启了编者本身以赛珍珠为研究对象的学术生涯。在“2016年赛珍珠与亚洲”学术研讨会上,郭英剑还提出了赛珍珠研究的新方向,建议中国学者重视赛珍珠作品中的“亚洲视角”和“世界视角”。

2002年,郭教授曾在其发表的《全球化语境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中提出,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应立足于它所处的多元化时代,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他同时期的译作《全球化与文化》(2002),以及编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03),都透露出他看待文化的视角和态度,即推崇站在更高、更远之处,以包容之心去了解和体察文化现象。郭教授多年来所接受的教育,影响着他的文化观,从而使他能冲破所谓的“西方中心主义”或“东方中心主义”等狭隘思想。

2011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2011),辑录了郭教授多年来在期刊杂志上发表的一些关于文学研究类的文章,如《论中国二十世纪的赛珍珠研究》《男人能像女人一样写作吗——评厄普代克的〈s.〉》《中国人形象》等等。这本文学研究由美国文学、英国文学、其他英语国家文学、文学/文化理论与批评、语言与教学研究、文化时评和序言7部分组成,共77篇文章,不只是郭教授的学术结晶,也显示了他“高瞻远瞩,低首潜心”的写者形象。陈世丹先生评价此书系“有理有据,论证逻辑严密,具有说服力”,认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站在了新时代的高度,其价值在于作者融合了理论研讨和文本分析,能冷静地处理不同文化的冲突和撞击;而郭英剑对西方文化抱有的批判性精神,对本土文化具有的爱护之情,更让他敬佩不已[3]。

2 关注教育,面向世界人文

无论执教于哪一所院校,郭教授对教育的关注从未停止。这位经验丰富的“教书人”,除了编写多套英语试题、托福学习计划外,也撰写过数篇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文章,还把自己身为哈佛大学高级研究者期间的周记,汇合成《墨影书香哈佛缘》(2015)。该书通过记述个人在美国学习的所遇所感所悟,呈现了美国高校的教育现状,为我国高等教育之路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其实早在该书付梓面世前一年,郭教授已经出版了另一本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专著《大学与社会:郭英剑高等教育文集》(2014)。如果说《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是郭英剑对文学的思考,那么《大学与社会》就是作者对中、美高等教育的探索。书中120余篇时评文章,既有讨论美国顶尖高校校长的教育方针,又有反思中国教育弊病;既有严谈政治、经济与大学的关系,又有漫谈美国校车制度;既有概述中国高校30年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又有细说中美大学校长的不同……程方平先生说,郭教授抓住了高等教育的本质,同时能从多个视角解读教育问题,并为其开出“良方”[4]。

我们可以从郭教授在2015年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洞见他身为教育者的期许:“你们进入大学之后,虽然身在大学,但是要面向世界”[5]。这番话契合了他富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而那句“迈开大步,要去闯荡世界了!”[6]的豪言壮语,更是他在不断地寻求更好的中国教育模式过程中发出的肺腑之言。《大学与社会》一书为我国未来的高等教育指明了一条“走向世界,寻求本我”的路。

关于教育内容,郭教授屡次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科学繁兴的时代,人文教育曾遭到大规模的质疑,甚至出现“人文学科无用论”。在他一篇名为《经典阅读:读,还是不读——当代中外阅读的现状与前景》中,作者重述了发生在2008年美国学术界的一场关于“人文学科有用与否”的争论。反对人文学科的费什教授,几乎完全否定了人文学科的价值。对此,郭教授严正地表明了个人态度,认为人文学科的核心内容是经典阅读,而经典阅读的价值在于它与现实联结深入,关乎人的教育,关乎大学的本质,更关乎从有用之处中发现高贵与美。郭教授曾导读过约翰·亨利·纽曼所著的《大学的理念》,而该书作者在序言中写道:“如果它(大学教育)的目的只是发现科学与哲学,那么大学为什么要有学生;如果它是为了宗教培训,那么文学和科学便失去它的位置。”[7]由此看来,现代大学教育应当包含人文教育。

3 推崇经典,倾心推广阅读

郭英剑的全球化观念也应用于他对中国阅读学的研究上。作为“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成员,郭教授提倡中国阅读学应“走出国门,与世界上的各国阅读学研究者进行学术交流”[8]。他由衷地希望,中国阅读学能纳入世界阅读学研究体系,更多地接纳、吸收外界,以认识、丰富自己。他把美国高校的“新生共同阅读计划”(Common Reading Program)带进中国大学,正是最好的例证。

自2009年秋,时任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的郭英剑,坚持数年,推行了“同读一本书”计划,要求院里的新生共同阅读所荐书目,并参与一系列如“读后感评优”的延展活动。基于令人堪忧的中国高校学生阅读情况,他承认,无论在阅读的量还是质上,中美两国的大学生存在很大差距,建议推广“多读书,会读书,好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在选书方面,郭英剑强调“精选”,但古今中外皆可,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和认识世界。郭教授的阅读观,不仅引领着学生捧读如《巨流河》等中国纪实性文献,也让他们陶醉在如《巨人三传》等外国人文图书。

显然,推广阅读是郭教授在教育实践中的关键一环。我们可以在他的《美国何以能成为阅读大国?》一文中窥见一斑:“阅读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的同时还要学会交流与沟通;要重视公共图书馆建设,使之成为大人、孩子周末以及各种寒暑假阅读的乐园。”[9]那究竟读什么、怎么读?他在“全民阅读舆情:经典阅读期待新思路”中提道,美国中学注重语言艺术以及各国文学的教育,而在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学生却对诗歌、古典文学的认识薄弱,更不用谈对其他国家文学的了解了。因此,郭教授首荐经典阅读,并注重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写作。他的《域外,好书谭》(2014),正是他在阅读外国经典著作后的思考和写作。

诚如该书书名,《域外,好书谭》是一本以外国优秀文学作品为主的评论集,由24篇评析文章组成,体现了郭教授的研究方向和治学特征。一方面,本书涉及了美、加、澳等国家重要作家的名作,如德莱塞的《天才》、欧茨的《大瀑布》,也包括了新晋作家的成名作,还谈到“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除了关注文本内容,郭教授从作家背景、社会环境出发,提出了不少创新的想法和观点。另一方面,书中也有关于文化与教育之作的评论,如《中美文化冲突的虎妈》,系郭教授针对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的《虎妈战歌》的一篇书评文章。文中,他不仅简介了《虎妈战歌》一书,和它所引起的社会舆论,而且阐释了自己对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的理解,以及对中西教育差异的思考。可以说,《域外,好书谭》是《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研究》和《大学与社会》两书的补充版,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书单。

事实上,郭教授格外留意国内外发布的阅读书单。他在一封写给《博览群书》杂志编辑部名为《澎湃这则美国名校报道“恰恰说反了”》的信中,对澎湃网上一则关于美国名校课外阅读书单榜的新闻,详细地进行了查源与纠正,指出澎湃对美国新闻网站Quartz上的原信息翻译有误,把“课内”译成“课外”,“被讲得最多”译成“教学里被提及最多”等。他坦言,这份书单仅具参考作用,而有误的译解更会误导读者的阅读。

在郭英剑教授的学人之路上,仿佛没有“域外”“域内”之分。他翻译、评析多部英语著作,同时也关切国内的文学与阅读状况;他主修英美文学,却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成绩斐然。郭教授在翻译上游刃有余,在研究上眼光独到,在学术上精益求精,都归功于他的勤学和慎思。

〔1〕 郭英剑.赛珍珠评论集[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

〔2〕 邵建.是我们欠了她的——读郭英剑编《赛珍珠评论集》[J].高校教育管理,1999(4):40-41

〔3〕 陈世丹.众声喧哗中该怎样发言[J].博览群书,2012(6):37-42

〔4〕 程方平.洞见现代大学本质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真实发展——评《大学与社会——郭英剑高等教育文集》[J].博览群书,2014(12):62-65

〔5〕〔6〕 英语网.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从“身在大学 面向世界”到“身在世界 心怀校园”[OL].(2015-06-30)[2017-08-16].http://elt.i21st.cn/article/13512_1.html

〔7〕 [英]纽曼(Newman,J.H.)著,郭英剑导读.大学的理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 郭英剑.从美国的阅读学刊物看中国阅读学研究的未来发展[J].图书馆杂志,2007,26(5):95-96

〔9〕 郭英剑.美国何以成为阅读大国?[N].光明日报,2013-03-26(07)

FromEnglishTranslationtoReadingStudies——ReviewofMr.GuoYingjian’sAcademicExperiences

FengZhanjun

The paper reviews Mr. Guo Yingjian’s study experiences and demonstrates his accomplishments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education and culture. His views on reading and research method not only reveal his academic spirit, but also instruct readers in their reading and learning.

Mr.Guo Yingjian; Reading studies; Pearl S.Buck

G252.17:K825.5

A

冯展君,女,现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阅读文化与知识传播。

东方阅读书院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年第5期

猜你喜欢
赛珍珠教授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