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云
(吉林省洮南市东升中心校 吉林洮南 137111)
摘 要:小学教育中,数学是基础教学课程。对于善于运用形象思维思考问题的小学生而言,对抽象性强的数学问题深入理解是非常困难的。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就要注重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得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成为重点研究课题。本论文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数学教学 数学学习 学的兴趣
引言
小学教育的新课程标准中,针对小学生素质教育予以了明确。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递数学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数学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注重小学生数学知识领悟力的培养,让学生对探索数学知识产生欲望,自主地参与学习中。随着数学素养的提高,就会逐渐地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兴趣,以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一、数学教师要与小学生要关系和谐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感性,往往对教师的印象直接决定了该门学科的学习质量。如果小学生不喜欢数学教师,就必然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心理排斥感,当然也难以对该学科产生学习兴趣[1]。小学数学教师充分地认识小学生的这一学习特性之后,就要与小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在与小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教师重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意识就会逐渐形成。
教师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小学生会将教师作为心灵的寄托者。如果小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就会产生心理失落感而对学习产生厌弃情绪。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将数学知识传递而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小学生和谐相处,对小学生给予必要的关心和理解[2]。数学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构建起来,就会使小学生对数学教师产生崇拜感,逐渐地就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数学教师利用师生和谐关系引导小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就需要数学教师要注重为人师表,用自己对数学的热爱感染学生,学生就会不自觉地效仿教师,随着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化理解,从中也会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接受,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塑造情境教学环境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获得小学生的积极响应,就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情境中对每一名学生都要平等对待,特别是对数学知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使小学生通过情境提高理解力,加之数学教师对小学生的表现给予高度关注,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意识就会形成。只有数学教师对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做到同等对待,才能够让学习差的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小学数学教师在情境教学的时候,要对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充分认识,根据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需要调整数学情境教学模式,以使数学教学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由此而使得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有所提高,逐渐地,小学生就会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3]。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创设课堂情境,讓小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情境教学效果,就要使课堂情境与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息息相关,让小学生对情境产生熟悉感,从而沉浸在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吸收数学知识。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设置问题情境的时候,就可以此为目标展开教学。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是非常强的,都不希望落后于人。所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小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问题,可以将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调动起来。比如,在讲“平年和闰年的判断”的时候,可以采用生活内容导入法。问问小学生:“同学是不是都喜欢过生日呢?”相信很多的小学生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数学教师继续问,:“你们现在几岁了?一共过了几个生日了呢?”小学生都知道自己的年龄,当然也能回答出自己已经过了几个生日。此时,教师就可以在小学生充满自信地回答问题的时候,就提出问题:“王月已经12周岁了,可以并没有过12个生日,而是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小学生面对问题就会充满了疑惑,求知的欲望也因此而调动起来。当数学教师对“平年和闰年的判断”进行讲解的时候想,小学生都会认真听讲,对不懂之处还会认真提问。小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带着问题深入探索知识。学生在情境活动中学习知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数学知识深化理解,由此而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讲解概念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对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予以讲解,同时还要遵循数学的规律,让数学概念更为清晰,使小学生准确应用。小学生对生活内容是非常感兴趣的。数学教学生活化,就会运用生活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以深化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小学数学教师还在应用数学语言的同时,对数学语言进行装饰,让数学知识不仅易懂,而且充满情趣。
比如,对“<”和“>”的判断,就可以用歌谣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使得数学改建充满情趣,特别是数学概念别编成了顺口溜,就更能够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了;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就要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数学教师就要采用拉近师生距离的方式,了解小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以充分了解,可以调整教学模式,教师的指导性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习活动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夏朝军.浅谈如何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农村小学为例[J].时代教育,2014(04):215、219.
[2]江东流.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读写算,2015(23):223—223.
[3]李宇辉,李保臻.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2):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