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海蓉
摘 要 计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须熟练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计算对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小学生的计算教育。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革和创新,其中容易被忽略的计算教学也重新被纳入教学方式的创新内容中。本文将主要分析新课改下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因“错”利“导”研究和实施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合理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小学四年级数学 计算教学 因“错”利“导” 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和认识数学的基础,掌握基本的数学计算不仅是数学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需要。因此,学生只有认真学习数学计算,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促使自身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根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积极优化计算教学手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和方法。
孙兵曰:“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孙武曰:“军之难者,以迂为真,以患为利。”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有意、无意中形成的错误因其势而利导之,也可达到“以患为利”的效果。因“错”利“导”是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面笔者将就因“错”利“导”教学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1首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法宝”是多练,其实在计算教学中最应该下功夫的地方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因“错”利“导”的实践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各不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和学习特点进行恰当的引导。
案例1:
师:小淘气带了80元钱,每个书包20元,问能买几个书包?为什么?
生1:80€?0
师:为什么要用除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生2:淘气带了80元钱,每个书包20元,用80€?0就是看80里面有几个20,也就是能买几个书包。……
除法有包含除和等分除两个重要模型,要此之前学生接触更多的是等分除,而本节课要让学生尝试用包含除的方法来理解算理。因此,上述教学中,教师没有满足学生能正确列式就可以了,而是进行追问,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列式计算转向了对算理的思考。
小学数学计算既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基础的数学计算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的,因此,这部分教学容易被教师忽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很少开辟专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对于学生在简单计算题中犯的错误,不能置之不理,而应该帮助学生找出犯错的原因,开展多元化引导模式,科学地分析如何在学生计算教学中有效开展因“错”利“导”教学。
2在“错误”上的设计要合理
小学生学习数学时间不长,掌握的数学知识有限,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数学整体素养偏低,因此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训练。在小学计算题目中,有基本的加减乘除的计算,也有复杂计算,其中可能包括对计算技巧的考察和对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要求,小学生如果没有熟练的计算能力,就很容易出现计算失误。事实上,很多时候,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都会要求学生将计算过程在草稿纸上清晰写出来,尽量做到一目了然。然而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拿最简单的四则运算来看,只要学生按照公式和基本的计算法则一步一步进行,基本不会出错。结果发现很多学生为了偷懒省略其中的运算步骤,加上本身不够细心严谨,对于简单的计算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到位,漏洞百出。这种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通过因“错”利“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犯错的根本原因和计算学习中的不足,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提高个人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一道数学应用题中就这样要求:某市要修筑一条长8000米的公路,每天修500米,已经修了4天,现因计划有变,剩下的要求5天内修完。问每天需要多修多少米?这道题就与实际生活相关,学生通过仔细阅读题目可以得到公式(8000-500*4)/5-500=700米,很多学生得到的答案是1200米,这是因为没有认真阅读问题的缘故,题目问的是“每天多修多少”而不是“每天修多少”。这是题目设置的一个障碍,只要学生能够认真阅读题目,仔细计算,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3加强对比引导深化算理
因“错”利“导”教学在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应用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给予学生重要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运用手中的教学权利,“错误”的引导学生科学的解决计算问题,使学生对于计算技巧和方法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好地进行数学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计算中,发现学生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错误较少,但用竖式进行计算就会有不同的错误出现。通过分析,竖式计算的过程与学生摆小棒、分纸币和圈格子图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分的过程,然而学生的写竖式由于比模型更为抽象,同时缺乏横向的对比沟通,因此导致计算过程漏洞百出。
案例2:
当学生把80€?0各种计算方法在黑板上展示后,教师问学生:“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结果,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大家都是在哪找到80的?”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找到80根小棒、80元钱、80个小方格和横竖式中的80。继续追问:“这些不同地方的80,有什么联系?20又表示什么?”学生回答:“80表示淘气带了80元钱,20表示一个书包的价钱,”乘势追问:“大家看看,4在哪?”一生指黑板上横竖式中的4及圈出小棒图、方格图和钱币图中的4份后,教师问:“所有的4其实都可以表示什么呢?”学生水到渠成地回答:“表示可以买4个书包。”……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通过不断地追问,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算法之间的对比沟通,使学生在讨论和辨析中,逐步感受到算法形式上的多样化和算理本质上的同一性。
另外,在计算教学中只要学生认真总结,就会发现大多数的计算题呈现一定的规律。比如在初步学习加法计算时,根据算式的不同特点,将这些数字进行拆分或组成,利用学习的计算公式,使计算过程简便,这就是简算的计算技巧。比如4.6+2.9+5.4+7.1=?教师首先告诉学生这道题没有规律,需要学生认真运算。其实不然,只要学生稍微細心观察,就能够发现这道题就可以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得出(4.6+5.4)+(2.9+7.1)=20,使运算过程简洁化,也不容易出错。除了凑整法,还有分解质因数法、提取公因式法、数列规律、逻辑推理等许多计算技巧和规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断练习,进行总结,使这些规律化为自己的解题技巧,从而提升个人的计算能力。
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及时反思。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烦的不同错误,在课堂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不仅仅要求学生改正,更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积极进行反思,避免在未来的学习考试中再犯同类型的错误。在错误中学会反思,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4结语
文章主要就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因“错”利“导”策略的实施,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分析了因“错”利“导”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其次就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的设计因“错”利“导”的教学方案;最后论述了加强因“错”利“导”教学的应用。综上所述,小学四年级数学计算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水平,并且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细心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冰倩.浅谈小学生数学计算中如何纠正数学计算思路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5).
[2] 王风林.基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
[3] 曾玉梅.关于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研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