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办本科学前师资成长的“驻园模式”探析

2017-04-12 21:42阳学文陈策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

阳学文 陈策

摘 要 国际教师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近几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新办本科学前师资受到严重的挑战,这将制约着高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本研究结合单位教育实践,提出“驻园模式”促进新建本科学前师资的专业成长,并从培养对象、运行机制、保障体系、驻园要求和任务、效果评价五方面阐述了该模式的操作办法。

关键词 新办本科 学前教师 专业成长 驻园模式

1研究背景

当前,国际教师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卡耐基教育和经济论坛上发表的《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霍姆斯小组发表的《明日的教师》、《明日的教育学院》等报告都提出教育学院要与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密切关系。最近几年,美国波士顿大教育区、加利福尼亚州等都推行了教师驻校(或驻园)培养模式,日本文部省三所教育大学也建立了高校与中小学、幼儿园合作的教育社区。我国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秦金亮教授2013年率先提出并实施幼儿园“驻园模式”培养硕士研究生。国内外教师教育改革举措充分证明,重视高校教师教育的质量建设迫在眉睫。

在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背景下,为满足学前教育师资的需要,国内新办本科院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担负起培养学前教育专业高级人才的重任。据笔者的调查,这些新办本科院校的学前师资主要由原来的幼儿师范学校或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师和新引进的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等组成,教师不仅数量短缺厉害,专业化水平还严重偏低。况且高校及其学前教师与幼儿园脱节严重,教师除学生见习和实习期间蜻蜓点水般到幼儿园看看外,极少深入幼儿园教育教学一线,对幼儿园教育管理现状知之甚少。新办本科没有高质量的学前师资,不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根据本课题组对新办本科学前师资专业化的调查结果,笔者认为要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园师资,新办本科必须与幼儿园实行无缝对接,打造过硬的“双师型”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实施教师“驻园模式”成长——即高校学前教师浸润在幼儿园教学现场,领悟幼儿教育思想真谛,切实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现状,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

2新办本科学前教师“驻园模式”成长的操作方法

本课题组以所在单位——萍乡学院进行试点,推行的“驻园模式”是在借鉴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秦金亮教授的“驻园模式”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的高校学前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但它在培养对象、运作机制、保障体系、驻园要求和任务、效果评价等方面均有自己显著的特点。

2.1培养对象

本方案的培养对象是指新办本科高校的学前教师,不是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学前教师既包括学前教育院(系)任教学前专业的基础课程(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儿童文学、普通话与语音、幼儿教师口语、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等)和主干课程(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保育与卫生学、幼儿园活动设计理论与实践、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法)的教师,也包括任教学前专业艺术技能课程(如钢琴、幼儿舞蹈基础、视唱练耳、乐理、儿童歌曲弹唱、儿童绘画基础)的教师。由于大多数高校公共课程(如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概论、体育、计算机技术应用基础等)采取合班(跨院系、跨专业)上大课的现状,其师资目前难以实现驻园培养,所以不予以考虑。

2.2运作机制

教师专业成长的“驻园模式”是指新办本科院校精心挑选附近的几家优质省级示范幼儿园作为驻园基地,分批次将学前教师派出驻园成长,教师驻园学习实践为一学期或一学年。驻园期间,基地为驻园教师配备相应的教学骨干为指导老师,教师不但要严格遵守幼儿园的作息与各项管理规定,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参加幼儿园的各种教研活动,对笔者任教的课程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结合进行调研和深入思考,并与幼儿园教师密切交流与合作。

2.3保障体系

为保障教师驻园成长计划的顺利实施,新办本科校领导、驻园基地幼儿园领导均要充分认识到教师驻园对学前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并大力支持此计划的实施。高校和驻园基地幼儿园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学前教育院系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衔接好,教师驻园成长期间,保证没有后顾之忧,尽量少安排或不安排其他教育教学任务,且绩效工资、福利待遇等与非驻园期间完全相同。如高校确实因教学工作的需要无法让教师脱产驻园,则尽量将教师课务尽量集中,保证每周3天以上驻扎基地幼儿园学习成长。

2.4驻园要求和任务

为确保驻园效果,新办本科应对驻园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驻园期间,要求如下:恪守幼儿园作息时间与纪律;跟班学习实践,参与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虚心观摩并收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资料;参加基地幼儿园的教学研讨活动;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并与幼儿园教师密切交流。园方配合高校对驻园教师严格管理和考核,高校定期向基地幼儿园和教师本人了解情况。

教师驻园期间,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和幼儿园教学实践,认真思考笔者任教课程如何学前化,驻园结束撰写出一篇相关的教研论文;驻园中期,向所在高校学前教育学院(系)的教师汇报驻园心得;驻园结束,结合幼儿园实际,至少提出两个有一定价值且具有可行性的研究课题。新办本科学前教育学院(系)负责对驻园教师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

2.5效果评价 (下转第8页)(上接第6页)

萍乡学院从2011年便开始将学前教师驻园成长,但直至2015年,每年都只是将新引进的硕士研究生驻示范园成长一年,然后才承担高校教学科研任务,共派出4位教师。2016年开始全面推广,驻园教师范围扩大,不再局限教师的专业、年龄和职称,全年共派出6名教师均驻成长,驻园时间均为半年。这些教师中,任教的课程有幼儿舞蹈创编、幼儿科学教育、幼儿园班级管理、幼儿绘画基础、教学技能训练等。驻园教师中年龄最小的20余岁,年龄大的将近50岁,有助教和讲师职称的,也有副教授职称的。

驻园结束后,这些教师授课时穿插了不少来自驻扎基地幼儿园的真实的案例,课堂变得生动形象。艺术类技能教师教学观念明显有改观,不再一味地按照艺术专业的要求来培养幼师,并巧妙地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将艺术教育学前化。科班出身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不再是照本宣科,谈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最新进展不再是支支吾吾、毫无自信,而是胸有成竹、侃侃道来。驻园成长的教师也和幼儿园老师优势互补,共同对幼儿园的热点、难点进行探究,形成研究共同体,他们还共同撰写论文、申报课题、着手编写适合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等。

总之,新办本科学前教师通过驻园模式成长,不仅能密切高校与幼儿园的联系,大大丰富了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切实增强高校学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培养高素質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同时,还能为一线幼儿园教师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简介:阳学文(1973.10-),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陈策(1968.07-)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理论。

参考文献

[1] 秦金亮.高质量幼儿园教师驻园培养模式探索——兼论这个幼儿园教师教育的第三条道路[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3).

[2] 李学杰.新办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4).

[3] 郑国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融园模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

[4] 阳学文 张园园.高校学前教师的专业化现状调查研究——以赣西本科院校为例[J].科教导刊,2016(35).

[5] 汪建利,陈国平,汪小飞.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培养模式构建与思考——以黄山学院师资队伍培养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2(6).

[6] 探索驻园培养模式 创新教室培养机制——专访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院长秦金亮教授[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3(1).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借信息化管理模式,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叙事研究与阅读反思
谈谈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