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2017-04-12 22:02马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初中历史分析

马莉

摘 要 本文结合具体的历史教学案例,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案例 分析

襄阳五中实验中学是一所充满着活力的优质学校,着力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所以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开展了新一轮的听课月活动。

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笔者精心准备了一节公开课,笔者选择的是第二单元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节课线索较多,内容含量较大,用一节课的时间把所有的知识向学生讲清楚,在时间方面还是有些紧张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笔者运用历史学科的特点,以时间发展为中心,把五个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罗列清楚,再结合地图,让学生能够对同时并存的民族政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导入部分,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射雕英雄传》片头的视频资料,原本想用影视资料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想到00后的学生们大都没有看过这部经典电视剧,还好有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在回忆了电视剧中出现的政权以后,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打开幻灯片,展示第一幅地图,介绍了辽(契丹国)建立的相关情况,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时间轴,标出第一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在讲述北宋建立之前,再次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唐朝结束以后,中原地区经历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最终随着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分裂的状况。由于辽与北宋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特别是关于“澶渊之盟”签订的意义,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这里笔者采取了让学生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并在幻灯片上给出了三个思考方向:对辽而言、对北宋而言、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而言。讨论结束后笔者让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把讨论结果回答出来,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思路来的,课堂进行的也很顺利,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然而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呢,课后老师们也给了很多建议,肯定了笔者课堂的精彩之处,也指出是不足之处。

这节课勾起笔者对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教师备课侧重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且过程设计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

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目前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侧重,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你的“操作工”而已。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误区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

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进入“规范”操作(这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千百万教师工作的程式,稳定于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证伪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笔者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笔者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力,而不是考虑你的教案怎么实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礎。

误区三:对高效课堂教学认识的误区,把有没有教完内容或学生掌握情况作为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是如何认真地把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全部教给学生,所以与之无关的东西应该舍弃。然而新课程理念认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要求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由此笔者认为,我们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注重本堂课学生的学习收获,又考虑每堂课对学生以后乃至终身的进步或发展的作用;既注重历史学科教学内容的价值,又考虑与之相关学科的知识的有机整合。总之,把高效教学定位在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综上所述,身为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只有重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完成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这样也无愧于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初中历史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