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俊美
激发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自主提问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的学习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更多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思维空间里充分的想象,积极地调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锻炼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让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上能有更多的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习惯。
一、精设课堂,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在应试教育下的语文课堂,教师们只是把课堂当作了为考试做准备的复习工具,着重于怎样答题怎样书写,然而语文是中华最源远流长的,最富有古典韵味的语言艺术,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只能带给孩子一些为了考试而来的语文知识,而没有的传授语文的真正内涵,那语文在教育中占了三大巨头的意义就没有了。
语文可以培养学生们的表述能力,理解能力。在理解能力上我们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拥有着不同的观点看法,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辩论活动,让同学们进行思维上的碰撞,进行头脑风暴,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些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和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并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得同学们不再抵触语文。在课堂上的学习固然很重要,但在课下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才能得到提高,我们可以建议学生们做一些读书笔记,在课下阅读一些中外名著。同时考虑初中生的学业繁重,不要留太多的课后作业,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一些喜欢的文学名著,在一个月后再进行一些读书会,交流这段时期看了一些什么书,发散同学们的思维,在不断的交流中可以学习到不同的文学,在各种各样的文学阅读累积中可以汇聚成自己的文学博物馆。这样的课堂没有了以前枯燥无味的复述课文,而是变得有交流沟通,学生和教师之间也会有充分的思想碰撞,激发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上语文。
二、合理安排,培养自主提问习惯
在初中語文课堂上,教学模式依然较为陈旧,我们可以发现初中的语文教师们在课堂上只是一遍又一遍的阅读课文,再分段理解,再做课后习题。这种枯燥而机械化的语文教学和现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相比,相差了许多。所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也需要合理的安排,引导学生们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语文教师在讲台上“干巴巴”的授课。
从学生们自己提问做起,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对教师上课讲出的错误指出,对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达。营造一种不会被教师的“标准答案”左右而不敢发言,“说错了不要紧”的一种课堂气氛。尊重孩子们的每一个想法,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都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孩子们会变得积极,发言不再成为一种负担,不用担心发言错误会进入尴尬的境地。久而久之,这种轻松且没有压力的语文课,就会让孩子们变得会自主提问,上课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授课,而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术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我们也可以安排自主式提出问题,在循序渐进的实践中,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
例如我们可以先向学生们抛出问题,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举手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们给予适当的解答,并留下学生们思考的空间。解决抛出难题的同时在对话中又会出现一些新的疑问,在开阔了视野的同时也会有一些自己不理解的问题,长此会成为一个良性的循环,使学生们拥有一个自主思考自主提问、持续且不会显得枯燥的过程。
三、注重方式,营造自主学习气氛
现在的课堂,并不是一堂课讲的多,就是这堂课讲的很棒,因为教育并不是注重数量而是注重质量,所以我们应打破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我们首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看学生是否在现有的阶段上接受这样的知识,分为难易,如果课程较为难我们可以放慢一点授课的节奏,在较为简单的课程上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授课的快慢。
我们可以注重一些开放式的教育,讨论型的学习,让学生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最大程度的解决问题。学习气氛是最能影响语文课堂的一个因素,在沉闷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大多会昏昏欲睡,但是在轻松活跃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们会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语文课堂是每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希望做到的,语文课堂如果有学生们的参与就会变得不一样,学生不会认为语文课就是“睡觉课”,而是会发自内心的期待语文课的到来。
注重我们的教学方式,对每个孩子的自主发言都进行鼓励,引导他们自主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并不感到有压力,在回答不上的时候适当的给予帮助,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提出问题,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打破呆板的教学方法,在适当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不进行授课,而是通过视频学习文章内容,比如学习《红楼梦》时,我们可以观看《红楼梦》电视剧,让学生对人物形象印象深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