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华
关键词:写作;阅读;写作;读写结合
G633.3
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单是为了掌握知识本身,更是为了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即学以致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只有到了行的地步才算是具有这种真正的学习能力。”
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喻为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如果说阅读是“知”,那么写作就是“行”。《语文新课标》中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密切读和写的关系,初步培养语言感知能力,扩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想象思维······”在教学实际中,我也曾尝试开展过“双轨运行,大量读写”的教研活动,在引导学生进行教材课文篇目阅读、理解、分析的基础上介绍相关的大量名家名篇给学生阅读。例如,学习了鲁迅的《雪》,我向学生介绍了散文诗《野草》前面的序文,在学习了余秋雨的《信客》的时候,我又介绍他们看他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在阅读了朱自清的《春》的时候,我和他们一起又读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给亡妇》,感受他不同时期的散文特色······我发现,学生是喜欢阅读的,当文字构建的世界在他们眼前展开一幅幅锦绣图画时,学生读书时的兴趣是盎然的,可是在写作中,他们的表现欠佳,作文能力止步不前:阅读时学习的大量词汇,赏析的优美语句未能给予他们以有益的影响,即便是作者独特而又深刻的思想感悟,也很少能使得他们的作文立意变得有些许深远。我深刻地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渐渐发现原因主要是: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将课文读懂的层面上,字、词、句、篇、文章立意、写作手法分析理解成为了教与学的关键,而学生并未能真正从写作的角度很好地读文章。由于写作视角的缺失,使得学生阅读中对于作者对布局谋篇、驾驭语言、写作手法的体悟不够深刻,读与写之间没有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读写未能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是一种割裂的状态,这样的阅读与写作使彼此成为孤立的堡垒,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没有真正成为写作的养料,这样的“读”收效很小,而这样的“写”更难以有效。
因此在教学中,我试着在“以读促写”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将重心转移到“以写促读”上,使学生能站在写作的视角上审视文章,赏析文章,体悟文章;同时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的文章学习写作,并尝试进行写作训练,这必将使学生产生极强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会大大增强。
“读写结合”中的“写”应该有别于一般的作文,它应该是“读”的一种延伸,是阅读中体会的观点,感悟的思想情感的一种体现,是面对文本表达技巧的借鉴与再现。这就决定了读写结合中“写”的方式是灵活多变的。例如:可以进行评注式写作。可以针对文章中语言、内容、表达形式进行审美活动。可以就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发表自己的看法认识,甚至是质疑否定。文字可多可少,先进行眉批夹注,渐渐地深入地进行总评、综合性评价,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权利,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一定的引导,例如可以介绍一些相关文体的知识和不同文体的赏析要点,使学生的评注有理有据。因为要求写出相关的评注文字,学生必须仔细的研读探究才能落实到笔下清晰地表达,这样的读写才会有效结合,切实提高读的效率和写的效率。
人教版教材的文章是按照主题式编排的,在教学中可以按照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单元写作要点,尽量做到读写同步,例如:八年级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结合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关注“战争”这个永恒的话题,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表达你对于战争的认识与理解。在确定好写作目标后,可以引导学生去大量阅读反映战争主题的作品,例如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柏林之围》、《最后一趟生意》、《面包》······使学生对于残酷的战争给普通民众心灵带来的伤害有深刻的认识,辅以介绍当今战争生活和关于战争的新闻报道,从情感上触动孩子们的心灵,激发写作的热情,同时关注不同作品的写作视角,引导他们能够从合适的视角进行写作。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手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技巧”。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从寫作这个方面切入,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教授杨绛的《老王》一文时,文章当中有不少对于老王的细节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老王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十分怕人,可是还是拖着病身子来到我家,面对着这样淳朴而又不幸的老王,作者内心却只能有同情与悲酸。这种难言的悲悯作者通过细节准确而又深刻的表现了出来,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好这一处处细节的呢?设计这样的问题本意是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从文中找到并体味写好细节的方法策略。接着在课堂练笔中,让学生借鉴文章写好细节的方法融入情感也写一写生活中那些感人的神态,我们捕捉到的人物瞬间难忘的表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像改变人称叙事,填补空白扩展叙写,发挥想象续写结尾,改变文体再现经典······这样的写作训练都会促使学生更好地反复读文,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种读写结合,是在“以读促写”的同时更侧重于“以写促读”,这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在教学中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以后在教研工作中慢慢探索,例如由于以读促写,再以写促读,教学时间显得比较紧张,很难完全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大量的教学工作。但我相信,这种读写结合的尝试是进一步加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注重读写结合,展开有力的羽翼,让我们在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里尽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