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拟声拟态词看日本人的细腻

2017-04-06 08:41黄鹿静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神道拟态日语

黄鹿静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从拟声拟态词看日本人的细腻

黄鹿静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大和民族祖祖辈辈生活在37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岛屿上,岛国特有的气候和风土环境孕育出了在四季变换中生活的日本人的细腻感觉。由此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创造出了表达自己细腻的感受的语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日语的拟声拟态词了。本文就以日语的拟声拟态词为中心来看日本人的细腻。

细腻;拟声拟态词;自然;宗教

拟声拟态词在日语中占据的地位极其特殊,它们不仅数量多,而且使用频率高,作为一种奇特的语言现象,在世界各国语言体系中独树一帜。在日本,各出版社(如东京堂)相继出版了各种拟声拟态辞典,其规模之大不亚于一般的小型常用词典。日语中约有2000个拟声拟态词,浅野鹤子的《拟音语拟态语辞典》收录日语拟声拟态词1660个,郭雅坤等的《日汉象声形态副词词典》收录日语拟声拟态词1500条。拟声拟态词的数量之多,使令人不可等闲视之。日本人经常用拟声拟态词来详细表达各种各样细腻的动作,形象生动地解释说明事物。

首先我们看一下拟声拟态词的定义。“所谓的‘拟声词’就是模仿生物,包括无生物的声音,‘拟态词’就是模仿生物,包括无生物的状态。‘きょろきょろ’是生物的动作,‘ひらひら’是生物飞的样子,‘ちんちん’是鸟叫的声音。像‘一人でくよくよ悩んでいた’、‘さっきからいらいらしていた’句子里的‘くよくよ’、‘いらいら’都是表示人的情感,一般将此叫做‘拟情词’。”①

日语拟声词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表示野鸟昆虫声的词非常丰富,如;金铃子―りんりん、松虫―ちんちろりん、蟋蟀ーころころ、螽斯―すいっちょ、みんみん蝉―みーんみーん、昼鸣蝉ーじーじー、鸭子―ガーガー,小鸡―ひよひよ、ぴよぴよ、蛙―げろげろ、麻雀―ちゅちゅ、液蝉ーかなかな等。这表现出日本对构成自己生存环境的野鸟、昆虫、植物等格外关注。这类词中,表示家畜叫声的很少。虽然有表示马叫的“ひんひん”,牛叫的“もーもー”等,但仅限少数几个。这似乎与日本非畜牧民族有关。日语拟声拟态词较多的另一个领域是表示触觉的词。如:ざらざら(粗糙)、つるつる(滑溜溜)、すべすべ(光滑)、ぬるぬる(黏滑)、ねばねば(黏糊)、べとべと(表面带有湿气发粘)、ごつごつ(凸凹不平)等。此外,日语拟声拟态词中描述人的动作和表示人的态度的词非常多。如:きょろきょろ(东张西望)、ぼんやり(发呆)、むっつり(沉默寡言)、あっさり(简单)、うかうか(漫不经心)、せかせか(慌慌张张)、すっぱり(果断)、めろめろ(散漫)等。其中,表示人的不安、沉不住气等心理状态的词尤其多,如:いそいそ(高兴)、いらいら(焦虑)、うきうき(兴高采烈)、そわそわ(慌乱)、くよくよ(闷闷不乐)、びくびく(战战兢兢)、はらはら(担心)、おどおど(惴惴不安)、おずおず(怯生生)等。另外日语中与嗅觉有关的词有“つんと(气味刺鼻)、ぷんぷん(气味熏人)、むっと(臭气熏人)”等。味觉方面有“さっぱり(清淡)、あっさり(清淡)、ぴりり(辣乎乎)、こってり(油腻)”等。

接下来看一下拟声拟态词的发音和形式。日语的发音种类包括“清音”、“浊音”、“半浊音”、“促音”、“长音”、“拨音”、“拗音”等。而拟声拟态词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发音形式。如清音:のろのろ(慢吞吞)、ひゅーひゅー(形容风呼呼地吹)、かんかん(大发雷霆)等。浊音:びくびく(忐忑不安)、でこぼこ(凸凹不平)、ぶらぶら(无所事事)等。半浊音:ぽんぽん(噼噼啪啪)、ぴりぴり(辣乎乎)、ぷかぷか(吧嗒吧嗒)等。促音:じっとり(湿漉漉)、しっとり(潮湿)等。长音:ぐうぐう(呼噜呼噜)、じゃーじゃー(哗哗地)等。拨音:ぼんやり(发呆)、うんざり(厌烦)、しんみり(平静)等。拗音:きゃーきゃー(哎呀)、びしょびしょ(湿淋淋)、めちゃくちゃ(一塌糊涂)等。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构词形式也是多样的。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有以ん、っ、り结尾的形式和叠词形式。如:以ん结尾:①自転車の後輪がパンとパンクした。(自行车的后胎“砰”的一声爆炸了。)以っ结尾:②腕時計を見ると、ぱっと立ち上がった。(看了下手表,突然站了起来。)以り结尾:③君の小さな顔をぼんやり見える。(模模糊糊地看到你小小的脸庞。)叠词形式:④少女は目をくるくるさせて「本当?」と聞いた。(少女眼珠滴溜溜地转着,问道:真的吗?)

日语中的拟声词拟态词,不但量多,而且拟声摹状也颇细致,在日本少年儿童中流行着一首名为《大きな太鼓》(大鼓)的歌曲,歌中唱道:“大きな太鼓,ドーン,ドーン。小さな太鼓,トントン”。由此可见,因鼓的大小而异会发出“ドーン,ドーン”和“トントン”不同声响。日语用拟声拟态词来详细表达各种各样细腻的动作,如“見る”有“ちらっと見る(瞥了一眼)”、“じっと見る(目不转睛地盯着看)”、“じろじろ見る(贼溜溜地看)”等。而汉语中除了“看”以外,还有“瞧”、“瞅”、“瞄”、“观”、“览”、“相”、“盼”、“顾”、“张”、“望”、“觑”等动词,动词本身就能反映各种不同的“看”。而在日语中日本人用拟声拟态词来详细地描述动作。再如“歩く”就有“てくてく歩く”(一步一步地走)、“すたすた歩く”(大踏步地走/急促地走)、“ぶらぶら歩く”(漫步)、“とぼとぼ歩く”(步履蹒跚)、“よちよち歩く”(小孩东摇西晃地走)、“ふらふら歩く”(踉踉跄跄地走),形容女子步态优美地走是“しゃなりしゃなり歩く”。表示生气的状态就有:“かんかん”(大发雷霆)、“ぷんぷん”(一个人生闷气)、“ぷりぷり”(愤愤不平)等。表示“言う”的样态就有:“ぶつぶつ”(小声嘀咕、发牢骚)、“がみがみ”(絮絮叨叨地数落)、“くどくど”(啰里啰嗦地唠叨)、“づけづけ”(毫不客气地说)、“べらべら”(口无遮拦、滔滔不绝地说)等。

由上可知,日本人通过发音和形式上的变化努力创造了大量的拟声拟态词。他们用好几个拟声拟态词去描述同一个动作,表达他们不同的感受。富于变化的拟声拟态词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界敏感细腻。那么日本人的敏感细腻来源于什么呢?

这一方面和日本的地理环境有关。1896年,日本著名学者内村鉴三在文章中指出:“日本人的天下不过是远东的一串岛屿。人们盘踞在蜗牛大的国土上,沉溺于琐细的事物之中。”②的确,孤悬于海上的“弹丸岛国”日本被众多的山川河流切断分割成数千个岛屿,缺少宏大、巍峨的自然景观。人们长期分散地生活在山间的小盆地或小山谷、滨海的小平原或临河的小平川之中,接触到的多是小规模的景物。这种风土形成了日本人从小处着眼、注重细节的“琐细”民族性格。众所周知,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弹丸岛国日本的土壤中富含冲积土和火山灰土,而且日照量大,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农业生产。但是,资源短缺,可耕地少,火山、地震、台风、暴雨(雪)、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变化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人们全身心投入农业生产,勤恳专心,精耕细作。而且还要细心观察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尽可能避免意外损失。这种生活条件,就催生了日本特色的“精农主义”思想。这种“精农主义”思想使“琐细”的民族性格进一步深化,变得更为细腻而精致。

另一方面得益于日本的传统宗教下的传统观念。日本的传统宗教主要是神道和佛教。神道是以日本的土著信仰即神祗信仰为基本内容,后来又经历了神佛融合、神儒融合、国家神道等发展时期的最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宗教。所谓神祗信仰也就是对神灵的崇拜,神灵包括人的神灵(主要是祖灵)和自然的神灵。

被神道视为最高经典的《古事记》描绘了各种神的生成,有太阳神、星神、地神、山神、海神、雨神、风神、雷神、收获之神等等。《古事记》所表现的宇宙观,可称之为自然生成论或自然流出论,即宇宙并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于一种自生力而自然生成、自然出现的。神道的世界是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神道中的神不是神圣和崇高的象征,而是各种灵异力量的化身,是当时的日本人对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感到不解、敬畏或恐惧的心理的折射,人们向这些神灵祈祷,祈求它们善待自己,保佑他们的平安和生活的富饶。

日本在东亚文明圈中起步较晚,这使得日本本土宗教文化发展较慢,在中国进入古代文明时期,日本的文明进程尚处在巫术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日本民族的形成,移民、岛国封闭、发展缓慢、没有发展到否定原始思维的理性阶段,就已经受到外来文明的影响,致使日本民族过早地出现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对日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神道教与儒、道家文化以及佛教思想融合、并存,尤其是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化艺术影响较大。禅宗不注重外在形式,而更注重内在的修炼,即注重对心的感悟,使日本文化产生空寂、幽玄、含蓄、简约的审美意识。

日本当代著名哲学家梅原猛认为,日本人的传统精神有两个特征,一是万物的平等原理,即认为动、植物乃至山川都和人同样有灵魂;二是灵魂可以再生,永远在他界与现世之间循环往复。梅原猛氏还指出,佛教在日本传播的过程中一直受到上述两个特征的改造。9世纪空海引进密教,是因为密教的思想非常容易被具有崇拜自然信仰的日本人所接受,密教信仰大日如来,密教中的佛已经不是单纯的人,而是以太阳为象征的宇宙的中心存在,由于它而产生了万物。日本佛教中的天台本觉论的核心是“山川草木悉皆成佛”的思想,这种思想最能表明日本人以自然为中心的宗教理想。原来在印度是以人为中心的佛教到天台本觉论强调“山川草木悉皆成佛”之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成了“万物有灵论”。

主张“山川草木悉皆成佛”的日本佛教与相信万物有灵的神道相互融合、推进,使日本人自古以来敬畏自然、崇拜自然的传统一直持续下来。日本人的思维是建立在原始的“万物有灵观”和“万物有生观”之上,发展为自然事物的“同情观”,并形成了生命一体化的观念,对后世的自然美观和审美意识产生了影响。因此,日本民族天生对自然非常尊崇,并且对自然的变化表现出高度的敏感,强调精细的认知和表现事物,具有审美思维的清晰性、敏感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用竭尽所能创造出的拟声拟态词来详细模仿描述大自然的一切。如此类准确、生动、细致、传神的表达方法来源于日本的地理环境和传统观念。从日本内陆的地理环境来看,山清水秀、森林资源和水资源都相当丰富,而且气候温润,四季分明,温泉密布。所有这些造就了日本人对自然的敏感以及思维方式中重细节、重和谐、重修养。对神道、禅宗的推崇等,同时也培养了日本人纤细、典雅、自然和清纯的审美情趣。而拟声拟态词也就渐渐成了人们细腻地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注释】

①浅野鹤子,金田一春彦.《拟音语·拟态语辞典》角川书店、昭和53年4月、8页。

②王志强 如此日本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130.

[1]浅野鹤子 金田一春彦.《拟音语·拟态语辞典》[M].东京:角川书店、昭和53年

[2]王志强.如此日本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3]秦礼君.日汉比较词汇[M].安徽: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李雪梅.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王莉.浅析日本人的自然观[J].四川:剑南文学,2012(4)

黄鹿静(1989.06-),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猜你喜欢
神道拟态日语
按神道 促睡眠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日本神道的《易经》视野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过于理想化的拟态呈现:《非你莫属》节目塑造的求职环境
日本社会への神道の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