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红, 虞丽娟
(上海体育学院 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
上海市公务员生活方式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王继红, 虞丽娟
(上海体育学院 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
通过体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上海市公务员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公务员的饮食状况、健康行为、精神压力等与身体形态存在显著性相关;公务员的睡眠状况、工作时间与体力活动、健康行为、精神压力状况等与身体素质存在显著性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日膳食荤素对公务员身体形态的影响最大,而睡眠深度和锻炼时间是影响公务员身体素质的最重要生活方式指标。
上海市; 公务员; 生活方式; 体质健康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Kinesiolog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公务员作为国家机关的人才资源和政府管理社会事务者,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政府的工作效能[1]。近年来一些研究资料和调查报告表明,我国公务员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2]。影响公务员体质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公务员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工作时间长、体育锻炼少、饮食无规律以及吸烟饮酒等)被认为是影响公务员体质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3-5]。体质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三方面。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体质状况的外在表现。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6]。然而,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公务员的体质健康,现有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公务员生活方式对其体质健康的影响[7-10]。本文将在对上海市公务员体质健康测试和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生活方式对上海市公务员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以指导公务员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升其体质健康水平。
1.1 研究对象 从上海市随机抽取政府机关在职工作人员480人(男220人、女260人)进行体质测试和生活方式调查,年龄范围为20~59岁。调查的公务员分布于上海市的杨浦区、长宁区、普陀区、黄浦区、浦东新区、闵行区、静安区、徐汇区、嘉定区9个区。
1.2 研究方法
1.2.1 体质测试法 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由专业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在统一的器材上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体脂率)和身体素质(握力、下肢爆发力、仰卧起坐、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公务员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主要从睡眠状况、饮食状况、工作情况与体力活动、健康行为和精神压力5个方面(共13个指标)评价生活方式(表1)。在对上海市不同性别、年龄公务员的生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时,先对每个生活方式指标的4个选项进行一致化的次序处理[11];然后分别对这4个选项赋值为1、2、3、4分。生活方式指标与分值的关系表现为:睡眠质量越差分值越低,饮食规律越差分值越低,锻炼次数越少分值越低,吸烟支数越多分值越低,饮酒量越多分值越低,精神压力越大分值越低,压力释放情况越差分值越低,反之各生活指标分值越高。本次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71份,剔除无效问卷29份,获得有效问卷44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08%。有效问卷中男性192份,女性250份。
表1 生活方式指标
1.2.3 数理统计法 统计学处理由SPSS 20.0软件完成,涉及描述统计、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2.1 公务员肥胖程度及身体素质状况 通过上海市公务员的身高和体重计算出BMI指数(反映身体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所制定的标准(BMI<18.5为低体重,18.5≤BMI<24为体重正常,BMI≥24为超重或肥胖)将公务员进行分类[12]。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接近50%的公务员体重为超重或肥胖,其中男性超重或肥胖的比例达到69.8%,显著高于女性公务员(27.2%)(X2=80.4,P=0.000)(表2)。
表2 公务员肥胖程度情况
由于低体重公务员的比例非常小,因此只比较正常体重和超重或肥胖的公务员的体质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的各项体质指标差异。结果显示,不同肥胖程度的公务员的体脂率、血压、闭眼站立时间、坐位体前屈、握力、下肢爆发力、选择反应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超重或肥胖公务员的多项指标(闭眼单脚站立、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均低于正常体重公务员(表3),表明公务员的肥胖对自身的平衡性、柔韧性、灵敏性均产生负面影响。
表3 不同肥胖程度公务员的各项体质指标均值和标准差
2.2 公务员生活方式情况 生活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公务员生活不够规律,部分公务员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不高,睡眠时间少于6 h/d的人数占27.4%,只有21.5%的公务员睡眠较深;部分公务员饮食无规律,“经常不吃早餐”或“不吃早餐”的占4.1%;存在吸烟、饮酒不良嗜好,86.8%的公务每天吸烟数量超过20支,只有8.2%的公务员“偶尔饮酒”或“不饮酒”;部分公务员工作时间长,体力活动不足,锻炼次数少于2次或不锻炼的公务员人数占70.4%;公务员精神压力较大、心理状况不佳,精神压力大和非常大的人数占20.6%,只有23.0%的公务员能够释放精神压力。2.3 生活方式对公务员体质的影响
2.3.1 生活方式与身体素质的偏相关分析 由于性别和年龄对公务员身体素质产生影响,故首先将性别和年龄作为控制变量,分别用生活方式的5个方面与公务员体质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筛选影响公务员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的生活方式指标。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饮食、精神压力状况等生活方式与身体形态指标显著性相关。具体表现为:膳食荤素情况(r=-0.241,P=0.000<0.05)、饮酒情况(r=-0.103,P=0.032<0.05)、压力释放情况(r=-0.108,P=0.025<0.05)与体脂率呈显著性相关。睡眠状况、工作时间与体力活动、健康行为、精神压力状况等生活方式与身体素质指标显著相关,而饮食状况与身体素质指标无显著性相关。具体表现为:睡眠深度与下肢爆发力(r=0.202,P=0.000<0.05)、仰卧起坐数量(r=0.183,P=0.00<0.05)、闭眼单脚站立时间(r=0.236,P=0.000<0.05)呈显著性相关;锻炼时间与下肢爆发力(r=0.118,P=0.023<0.05)、平均握力(r=0.129,P=0.013<0.05)、仰卧起坐数量(r=0.145,P=0.019<0.05)、闭眼单脚站立时间(r=0.205,P=0.000<0.05)和坐位体前屈成绩(r=0.110,P=0.033<0.05)呈显著性正相关;锻炼次数与下肢爆发力(r=0.120,P=0.023<0.05)、仰卧起坐数量(r=0.145,P=0.045<0.05)、闭眼单脚站立时间(r=0.188,P=0.000<0.05)呈显著性相关;饮酒次数与仰卧起坐的数量呈显著性相关(r=0.12,P=0.032<0.05);日常精神压力程度与闭眼单脚站立时间(r=0.165,P=0.006<0.05)、坐位体前屈成绩(r=0.170,P=0.014<0.05)呈显著性相关。由此可见,公务员的生活方式与身体素质有一定的相关性。2.3.2 生活方式与体质各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生活方式与体质的偏相关分析可知,公务员的生活方式与体质状况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相关分析只能测量生活方式与体质之间的相关程度,并不能确定生活方式不同方面对体质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为了进一步探讨公务员生活方式对体质的影响,根据偏相关分析结果筛选出多个影响公务员体质的生活方式指标,然后采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对生活方式与体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从而确定生活方式的不同方面对公务员体质的各项影响。
(1) 生活方式对体脂率的影响。分别以体脂率作为因变量,偏相关分析结果筛选出的生活方式指标和性别、年龄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性别、年龄外,膳食荤素情况、饮酒情况和压力释放情况显著影响体脂率,平日膳食中肉类过多和饮酒次数的增多均会增加体脂率,而压力释放越充分越容易降低体脂率。标准化回归系数能反映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预测贡献力[13]。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对于体脂率的相对贡献力依次为“膳食荤素”“饮酒情况”“压力释放情况”。另外,回归方程的校正判定系数(AdjustedR2)为0.53(表4),表明回归方程分别解释了体脂率变异量的53%,这说明通过生活方式和个体性别年龄特征能较好地对体脂率进行预测。
表4 公务员生活方式对体脂率的回归分析结果
(2) 生活方式对力量的影响。分别以力量素质指标(下肢爆发力、握力和仰卧起坐)作为因变量,偏相关分析结果筛选出的生活方式指标和性别、年龄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性别、年龄外,睡眠深度和锻炼时间显著正向影响下肢爆发力和仰卧起坐;随着睡眠深度的增加和锻炼时间的延长,下肢爆发力和仰卧起坐数量也相应提高。睡眠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睡眠质量,因此睡眠质量的改善和锻炼时间的延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力量素质。饮酒情况也显著影响仰卧起坐的数量,表明饮酒次数的减少能改善腰腹力量。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对于下肢爆发力和仰卧起坐的相对贡献力依次为“睡眠深度”“锻炼时间”“饮酒情况”。握力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锻炼时间显著正向影响握力。其他生活方式指标的影响都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锻炼次数”均未进入下肢爆发力、握力和仰卧起坐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表明通过体力活动改善力量素质,更注重锻炼时长,而不是锻炼次数。另外3个回归方程的校正判定系数分别为0.55、0.56和0.35,回归方程分别解释了下肢爆发力、握力和仰卧起坐变异量的55%、56%和35%,这说明通过生活方式和个体性别年龄特征能较好地对力量素质进行预测。
(3) 生活方式对平衡性、柔韧性和灵敏性的影响。分别以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坐位体前屈成绩和反应时等身体素质数据作为因变量,5个生活方式指标和性别、年龄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反映了个人平衡性,回归分析显示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受到睡眠深度、锻炼时间、锻炼次数的显著影响,说明个人平衡性受到睡眠状况和体力活动的显著影响。根据3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对于平衡性的相对贡献力依次为“睡眠深度”“锻炼时间”“锻炼次数”。坐位体前屈成绩反映了个人柔韧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坐位体前屈成绩受锻炼时间、日常精神压力的显著影响,说明个人平衡性受到体力活动和精神压力状况的显著影响。锻炼时间、日常精神压力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相同,说明2个变量的影响程度基本一致。另外,生活方式对于选择反应时的影响不显著。选择反应时反映了灵敏性,说明生活方式与个人灵敏性的关系可能并不紧密。2个回归方程的校正判定系数分别为0.25和0.15(表5),表明对于平衡性和柔韧性而言,回归方程只解释了较少的变异量,这说明通过生活方式和个体性别、年龄特征并不能对平衡性、柔韧性素质进行很好的预测。
表5 公务员生活方式对身体素质各指标的回归分析结果
注:β1为非标准化回归系数,β2为标准化回归系数
公务员的超重或肥胖人群的比例较高,特别是男性公务员的比例达到69.8%。肥胖程度对身体素质能力产生负面影响。相当一部分的公务员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表现为睡眠质量不高、饮食不规律不健康、吸烟饮酒过多、体力活动不足、精神压力较大等。
公务员的饮食状况、健康行为、精神压力状况等生活方式与身体形态存在显著性相关,其中平日膳食荤素对身体形态的影响最大。公务员的睡眠状况、工作时间与体力活动、健康行为、精神压力状况等生活方式与身体素质状况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其中睡眠深度和锻炼时间对于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存在显著性影响。
通过生活方式和个体性别年龄特征能较好地对公务员的体脂率、力量素质进行预测,但对于公务员的平衡性、柔韧性和灵敏性的预测能力较差。个体的平衡性、柔韧性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还可能受到本研究未引入的其他因素(如遗传、家庭社会环境等)[14]的影响。此外,生活方式对身体素质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本文只是采用横向研究方法分析生活方式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未来还需要引入更多的因素以及从纵向角度揭示生活方式对公务员体质健康的影响程度。
[1] 文治禄,王曼.健康素质是公务员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J].中国行政管理,2008(10):25-27
[2] 安徽行政学院调查组.中年公务员遭遇健康危机[J].决策,2010(2):46-48
[3] 吴卫兵,虞丽娟,王继红.上海市公务员生活方式调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4):73-76
[4] 殷方兰,陈洪波,王一坚,等.上海市某区公务员体质状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1):56-57
[5] 易钦仁,孙亘乐,范宏举,等.武汉市市直机关公务员体质与健康调查[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1):24-26
[6] 赵光圣,姜传银,郭玉成.散手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运动水平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75-78
[7] 李儒新,胡北,张继红,等.郴州市公务员体质状况与体育锻炼情况的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0,29(5):98-102
[8] 金鹏,刘慧.体育锻炼缓解公务员心理压力相关量表的编制及常模的建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1):88-92
[9] 梁来强.黑龙江省级机关公务员体质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7:1-10
[10] 童进,李广宇.宁波市560名公务员的体质监测结果分析[J].体育科技,2005,26(1):55-57
[11] 韩军生,张宁,苗治文.小康社会居民体育生活方式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1):8-11
[12] 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5):349-350
[13] 林建棣,柯杰兵.中国军人体质的评价标准与综合评价方法[J].体育学刊,2001,8(6):15-19
[14] 王秀蓉.遗传因素与身体成分和某些身体素质相关的跟踪研究[J].体育科学,1997(6):67-70
Impact of the Lifestyle on Physical Fitness of Civil Servants in Shanghai∥
WANG Jihong, YU Lijuan
Using the methods of physique test, questionnaire and statistics, the 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fe style and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civil servants in Shanghai.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figures of the civil servants and their life styles including the diet, health behavior, mental stress. It also indicates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hysical fitness and the life styles of civil servants including the sleep, work time and physical activity, health behavior and mental stress. 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ating habit of meat and vegetables contributes the most to their figures; while the sleep depth and exercise time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the lifestyle to influence body diathesis of the civil servants.
Shanghai; civil servant; lifestyle; physical fitness
2016-07-20;
2016-09-25
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上海体育学院)资助项目(11DZ2261100)
王继红(1978―),男,河南周口人,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Tel :(021) 51253363,E-mail:wjh@sus.edu.cn
G80-05
A
1000-5498(2017)02-0042-05
DOI 10.16099/j.sus.2017.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