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忠富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是2006年度季羡林先生荣获“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算是比较客观地评价了季老的一生。季老被尊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和国宝”,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
在今天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每个人能够掌握一门外语,在某方面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就不错了,而季羡林却能在多个领域有所突破,真是让人佩服。但季老却很谦虚,从来不以大师自居。他曾说,“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说我做出了极大的成绩,那不是事实。说我一点成绩都没有,那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很多。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说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季老的自谦与当今一些招摇撞骗的学术骗子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作为一代师表,季羡林的言行堪称学界楷模,特别是他对于爱国的认识,更是让人难以望其项背。季老曾说,“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我的每一粒灰也还会是爱国的,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这可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完美诠释。事实上,每个人都应该爱国,都应该热爱这片养育我們的土地。如果没有了国的兴盛,那么家的幸福就无从谈起。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深远的爱国传统,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演绎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爱国的壮歌。
季羡林位卑未敢忘忧国,虽然他的人生有光风霁月,也有阴霾满天,但他始终未忘掉一个知识分子的担当,这就是爱国。《阅尽沧桑话爱国》这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爱国情怀、国学传承、文化交流的探索与研究的散文精选。第一辑为“沧桑阅尽话爱国”,先生在历经磨难、挫折与打击之后,仍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和期待;第二辑为“国学求索无止期”,先生关于国学和道德的阐释与思考,体现了这位世纪学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和反思,满含对祖国文化的深挚热爱;第三辑为“西方不亮东方亮”,从更宏观的角度,展现了先生对东方文化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比较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东方学者对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复兴的热切期盼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期冀。
季羡林曾写道:“今天我们的祖国,在克服了灾难之后,正大踏步地向前迈进。”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幸福,辛稼轩的词现在可以这样来读了:“而今尝尽喜滋味,欲罢不能。欲罢不能,频说喜事千万重。”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在季老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分明能够感觉到那颗朝气蓬勃的真诚心灵。季羡林先生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去传递他的爱国之心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切之情,而这正是当今浮躁的社会和缺少信仰的人们所急需的,值得一代代读者去体悟领会。
青春期健康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