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炜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双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3)
新疆于田县双语教师及其发展问题探究
陈炜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双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3)
我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广大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此大背景下,文章选取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农村中小学双语教师为调查对象,探寻于田县农村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和专业发展现状,发现制约双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新疆农村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农村双语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可见我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广大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新疆自双语教育工作推进以来,农村各级各类的双语教育工作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农村双语教师队伍发展来说,存在教师整体数量不足,尤其是骨干双语教师的数量,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在此大背景下,本研究选取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①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试图探寻于田县农村中小学双语教师队伍和专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制约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新疆农村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一)和田地区于田县双语教师的数量
截至2014年底,和田地区于田县共有938名双语教师,其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有867名,汉语双语教师有61名,其他民族10人;高中双语教师150名;初中双语教师259名,小学双语教师529名。双语教师占教职工总体比例为27.37%,其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占双语教师的比例为92.43%,是农村双语教师的主体力量,汉族双语教师占双语教师的比例为6.50%,其他民族教师占双语教师的比例为1.07%(见图1)。
图1 和田地区于田县双语教师数量
(二)和田地区于田县双语教师职称结构情况
近几年,于田县教师职称结构总体上不断改善,2007年具有中(小)教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为425人,专任教师总人数为2 316人,所占比例为18.35%,到2014年具有中(小)教高级职称的教师人数为709人,专任教师总人数为2 528人,所在比例达到28.05%,整体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2011-2014年的四年间,具有中(小)教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分别为30.34%、32.91%、30.93%和28.03%,呈现出波动起伏发展的趋势。截至到2014年底,于田县双语教师中具有中(小)教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达到19.83%,有明显提高;具有中(小)教一级和中(小)教二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分别为33.16%和21.96%,占双语教师人数的一半以上;中(小)教三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10.45%,所占比例不高;未评职称教师比例从2013年的12.39%上升到2014年的14.60%,上升幅度较大,主要表现在新进教师的数量增多(见图2)。
图2 和田地区于田县双语教师职称情况
(三)和田地区于田县双语教师年龄结构分布情况
在和田地区于田县,938名双语教师中,35岁以下的双语教师有737名;35-40岁的双语教师有133名;40-45岁的双语教师有57名;45-50岁的双语教师有10名;50岁及以上双语教师有1名。35岁以下的青年双语教师占双语教师总体比例的78.57%,成为双语教师的主力军。经进一步访谈了解到,这批双语教师以新疆2011年单独实施的双语教师特岗招聘为主,其次来自转岗、外聘的教师(见图3)。
图3 和田地区于田县双语教师年龄结构分布情况
(四)和田地区于田县双语教师学历情况
在和田地区于田县938名双语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双语教师比例为36.99%;专科学历的双语教师比例为51.49%,占教师比例一半以上,是于田县师资队伍的主要力量;高中以下学历的双语教师比例为11.52%,从比例可以看出,教师的学历结构有明显改善。这主要得益于自2007年起,为提高新疆双语教师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自治区教育厅出台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两年制”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的试行办法②,旨在提高新疆双语教师培训质量,提升双语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学历水平,促进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依据此政策新疆农村中小学学历未达标的教师均分别参加了双语教师“两年制”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学习(见图4)。
图4 和田地区于田县双语教师学历情况
(五)和田地区双语教师HHSSKK或MMHHKK等级情况
截至2014年底,于田县双语教师HSK6级或MHK达到三级乙等③以上教师人数为546人,占双语教师总人数的58.21%。进一步调查表明,取得中等级别证书,即HSK6级、7级证书或MHK3级乙等或甲等证书的教师最多,均达到双语教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其中,30岁以下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获得HSK或MHK合格等级证书比例逐年增高,已达到近53%;31-40岁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获得HSK或MHK合格等级证书比例为41%,但这些中青年双语教师取得的汉语水平等级证书基本都是MHK3级乙等或甲等证书,取得MHK4级证书的教师人数比例较低;41-50之间的双语教师获得HSK或MHK合格率的比例更少;50岁以下的双语教师基本没有HSK或MHK证书(见图5)。
图5 和田地区于田县双语教师汉语水平等级情况
(六)和田地区于田县双语教师培训情况
近三年,和田地区于田县有393位双语教师参加过各级各类培训。其中,318人参加了省内培训,即和田地区和乌鲁木齐地区的各类培训;75人参加了省外培训。经进一步了解,近三年于田县参加培训的教师人数呈上升趋势并逐年递增,而且以参加和田地区本土的培训为主(见图6)。
图6 和田地区于田县双语教师培训情况
(一)双语教师配置不断改善,但仍缺少高质量的双语师资
从师生所占比例看,于田县双语教师数量2014年已达到1∶21④。依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制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县城初中学校师生比要逐步达到1∶16,农村小学师生比要逐步达到1∶23左右的标准,于田县中小学师生比1∶21的比例基本与编制标准一致,但仍缺少高质量的双语师资,具体表现在:第一,有些双语教师学科知识体系不完整,专业知识薄弱,学科教学能力较低;第二,有些学科双语教师汉语功底薄弱,用汉语进行双语授课较困难;第三,双语教师队伍中少数民族教师所占比例高达92.43%,部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专业知识、教学经验、教学技巧还需进一步提升;第四,理科学科和科学学科教师数量短缺,由于缺乏专业教师,临时聘用教师和顶岗实习的学生成了弥补这批师资的主要来源,这些教师由于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教学理念和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这部分教师多数是非理科和科学学科专业的教师,这种“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二)双语教师队伍学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高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小,教师专业发展意识缺乏
在于田县双语教师队伍中,专科学历教师比例占教师学历的一半以上,本科学历的教师仅达到36.99%,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为零,而且仍有11.51%的双语教师学历水平在高中阶段以下,这部分教师没有达到教师入职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到双语教师整体队伍的质量。此外,经过对于田县6所学校,即中小学各3所,43位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双语教师调查了解到,68.2%的教师是刚毕业或者经过特岗教师的考核进入到教师队伍中的,27.1%的教师是通过函授、培训等形式取得学历的教师,虽学历达标,但能力不足,加上“教非所学”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双语教学质量。
另外,笔者对于田县10所中小学的双语教师通过听课、访谈和汉语学科专业测试等方式,调查他们的专业发展情况,问题如下:第一,双语教师教育观念相对滞后,专业发展意识淡薄。通过对152位双语教师的访谈统计得出,有自我发展意识的教师比例为41.8%,其中仅有13.6%的教师有自我发展规划。经进一步了解,这20位有自我发展规划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也未完全落实和实现计划内容。专业发展意识淡薄,自我效能感缺失的现象,在于田县双语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第二,双语教师知识水平发展不均,教育学理论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有待提高。
为了进一步了解于田县双语教师专业知识的基本情况,对于田县152名汉语教师进行了学科知识测试。测试题包括:教育理论知识、一般课程知识、汉语课程知识、汉语学科教学知识和汉语学科专业知识五个维度的内容,共计78道题,满分100分。结果表明,汉语学科的双语教师在汉语课程知识和汉语学科专业知识方面得分较高,其中汉语学科专业知识及格率达到63.4%;教育学理论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得分较低,其中汉语学科教学知识的及格率为46.3%,这表明汉语学科的双语教师学科教学策略知识偏低,这与被试对象有56.8%不是汉语专业也有一定的关系。第三,双语教师身兼数职,行政事物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当前,南疆地区教师身兼数职,除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和兼任的教务和行政工作之外,还要完成各项额外工作,造成多数教师钻研教材和教学的精力有所不足,自身的专业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师职称结构总体上不断改善,但高级职称增速缓慢
近几年,于田县教师职称结构总体不断改善,但中(小)教高职称教师比例增速缓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评定职称有名额限制;另一面是教师自身不具备评定职称的科研和论文等方面的硬性条件。于田县中(小)教一级和二级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比例已达55.1%,比例明显偏高,这部分教师是双语教师的中坚力量,承担了学校重要的教学工作,在职称评审上往往达到了评审晋级要求,但屡次参评职称都不能获评,使一部分教师评审受挫,这影响了其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笔者建议对南疆基层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长期在农村基层教学点教学的一线教师,在评聘职称时侧重于教学效果的评定,在论文和科研上适当放宽要求,使职称结构得到改善。
(一)实施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实施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可以对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能力、职称、学历、汉语水平等级等基本要求上做出统一的规定,制定统一的双语教师资格标准,原则上只有取得双语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能有资格被选聘为双语教师。从双语教师入职的源头上确保双语教师的质量,不断提升双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强化双语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意识
在对152位双语教师的调研中发现,仅有13.6%的教师有自我发展规划。通过对其中的10位有自我发展规划的教师访谈,了解到:1位教师对自己未来的自我发展规划有较为具体的计划;4位教师有大致的实施计划;5位教师未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研究表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需要具备自我发展意识,教师只有具备了自我发展意识,才能对自己的专业现状有总体认识、体验、评价和期望,才能制定自己的未来专业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才能将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未来的发展目标打造成一个三维立体结构,才能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增强其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并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完善。同时,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自我规划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关键;专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行动方案是教师自我规划的总体内容,教师要将这些内容和自身学历提升、职称评定、MHK水平等级考试以及在职培训紧密结合,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成长发展的驱动力。
(三)加强校本教研为主体的双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融合到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立足于教学实践中,使教学研一体化。在本次调查中,参与调研的152位双语教师,主持各类课题的仅占6%,参与课题研究的也不到13%,教学和教研存在脱节问题。一线教师,教学实践就是最好的研究方法,双语教师要始终将研究和教学放在一起,以“教和学”为基点,以“课例”为载体,通过教学录像、教案、课例、说课、讲课、评课、学生的作业等思考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⑤,研究如何从理论层面来提升这些问题,总结经验。只有将学科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才能不断发展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使农村中小学校不仅仅成为培养学生的场所,更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和重要基地,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家园。
双语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双语教育的质量,而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是双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滚动推进的方针,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双语教育要求的双语师资队伍⑥。因此,如何建设一支合格的双语师资队伍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双语教师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注释:
①于田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距和田市180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目前总人口有262 281人,其中维吾尔族人口256 984人,占人口总数的98.32%,汉族人口3 562人,占总人口的1.68%。(此数据来自和田地区于田县教育局:《于田县教育简况》,2014年11月编制,第1页。)
②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两年制”培训与学历提升相结合的试行办法》(新教师〔2007〕16号)。
③国家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简称HSK,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少数民族考生)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简称MHK,是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④截至2014年底,和田地区于田县共有938名双语教师,双语班学生有19 620人,其中小学双语班学生有17 405人,中学双语班学生有2 215人,师生比约为1∶21。(此数据来自和田地区于田县教育局:《于田县教育简况》,2014年11月编制,第4-5页。)
⑤王鉴,徐立波:《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以实践性知识为核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第128页。
⑥赵德忠:《新疆双语教育的若干思考》,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10页。
[1]朱旭东,周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07,(1):68-73.
[2]李枚珍.30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发展与现状[J].贵州民族教育,2011,(1):185-189.
[3]赵德忠.新疆双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1):5-13.
[4]孟凡丽,程良宏.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及其批判[J].教师教育研究,2010,(4):13-18.
[5]赵建梅.新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社会科学,2012,(6):150-156.
[6]韩玺英,周生贵.关于提高新疆南疆地区双语教育质量的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4).
[7]马戎.新疆民族教育的发展与双语教育的实践[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5):1-42.
[8]陈兰.和田地区中小学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4):50-53.
[9]王嘉毅,赵明仁.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2,(1):29-39.
[10]顾华详.新疆双语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8,(5):110-118.
A Probe into the Bilingual Teachers in Yutian County and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HEN Wei
(Bilingual College,Xinjiang Junior Teachers’College,Urumqi Xinjiang 830043)
The key to the building of a team of high-quality teaching staff is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s in rural areas.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bilingual teachers of primary and middles schools in the country of Yutian County,Hetian region,and on the basis of which,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restricting those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m.
Group of bilingual teachers in rural area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nfluential factor
G451
A
2095-6967(2017)01-024-06
[责任编辑]:王洋
2016-09-25
本文系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一般课题“新疆和田地区农村中小学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XJEDU040515CO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疆和田地区农村小学双语教师队伍调查研究”(144021)的阶段性成果。
陈炜,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双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