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来宝+何锡武+张涛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本文对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和思考,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可持续、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自此,传统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伴随着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 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不断产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大力拓展,同时也必然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大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机电一体专业技术人员。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1]。
1.专业建设与地域背景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汉作为我国中部中心城市,产值超过1000亿的五大产业为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和能源环保。其中,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
武漢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于1980年设立,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截至目前,共培养4000余毕业生,为武汉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学校对校企合作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 仍大都在校内教学场所进行, 致使学生毕业后与从事的工作未能很好结合, 需要企业再次培养。因此, 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校企合作现状
经过了几年的努力,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包括:
①2016年3月3日,与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校企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武汉地铁集团设立订单班的9所院校之一。
②2015年6月5日,与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签约,正式开启校企合作,互为对方的“实习就业基地”和“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有效地利用双方资源和条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共赢,聘用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俊及副经理林小传两位为机电学院“客座教授”。
③顶岗实习的合作单位包括昆山三一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瑞声声光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武汉金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海尔电器等数十家大中型企业。
3.现状分析
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基本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互动,学生的学习目的、就业方向更加明确;通过建立建设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有效地利用了企业的资源,同时根据合作企业岗位技术要求,修订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共同编制培训课程和教材。通过企业的生产实践,学生能有效掌握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新知识、新要求,动手能力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学生对口就业率也提高了。初步形成了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良性机制,特别是订单班培养模式效果显著[2]。但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同样非常明显,存在的问题包括:
①订单班培养规模小
订单班是学校按照武汉地铁集团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由校企双方共同组织教学,订单班培养课有效促进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但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每届学生有150人左右,而订单班每年只招收30人,不能满足培养要求。
②合作层次难以深入
与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很多,但除武汉地铁集团外,合作普遍停留与企业在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方面,最终只是解决了企业用工和学生实习问题,甚至很多学生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不高,这对于专业的建设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意义不大。
③质量难以保证
我校的办学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很多学生毕业难以适应从“学生——员工”的角色转变。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之后,短期离职率较高。
④校企合作在利益上难以协调
学校的主旨是育人,注重的是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上,而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出发点的不同决定了校企之间理念的不同,思想上的差异难以拉近,校企合作很难深入。
⑤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学校和企业归属于不同的行业领域,事物的发展规律、特点和要求都不同,校企合作需要一个健康的运行机制做保证。而目前,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主要是通过简单的协议作为依据,学生在企业实习、锻炼阶段的管理考核均没有成熟制度可以借鉴,难以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
4. 校企合作的思考
通过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我们体会到,要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应力争政府、行业、企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与配合,注重探寻学校与企业互动的利益平衡点和持续合作的激励点,始终抱着企业学校共同发展的思想,始终抱着搞好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内涵的诚信态度。从而最终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研究和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
①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依据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形成良性互动,以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之发挥最大的潜能有着重要作用。
②校企共同完善培养计划,不断创新合作模式。学校要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课程设置符合岗位要求。使学生的素质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企业的信任与支持,校企合作才能取得丰硕成果。
③完善考核制度。校企对待学生的方式和要求不一样。企业把学生当作员工进行管理和考核,而学校是教育培训机构,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管理和考核。校企合作需要将校企双方的考核、管理制度深度融合,为提高学生教育质量提高制度保障。
④确保校企双方利益。如何确保企业效益和学生实训双丰收,这需要在实践层面上进一步的探索,并最终实习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⑤创新合作形式,促进深入合作。“订单班”形式的校企合作形式既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又保证了学生就业率,效果较好。目前,订单班培养学生较少,专业需与更多企业展开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同时,对学徒制等校企合作形式进行尝试,拓展校企合作形式。
⑥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同时引进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切实解决企业的技术瓶颈,实现校企利益一体化,并通过校企合作和项目实践培养教师队伍,促进专业发展。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探索。
5. 小结
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远远不够,只有采取更积极的态度,更开放的思想,更完善的制度,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空间,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才能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 才能使专业取得长远发展, 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邹津婷.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科技创新导报. 2016 NO.01:p142-143.
[2] 冀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探索和实践.中国校外教育. 2010年4月:p174.
[3] 潘海生,王世斌等. 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p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