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筛存
【摘要】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使用常规治疗方式,研究组50例,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药物耐受性良好,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使用辛伐他汀,能够减少斑块体积,稳定斑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辛伐他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临床疗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8.0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8-0132-03
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中常被称为脑梗死,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有多种,但最常见的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变得狭窄,形成血栓[1]。患者在患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史,表现出头痛、眩晕、无力、短暂性肢体麻木,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出现完全性脑卒中,并伴有意识障碍[2]。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够给患者造成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机体痛苦[3],还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而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致残,挽救患者的生命[4]。基于上述研究现状,笔者所在医院本次研究将2015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辛伐他汀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5年1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56~72岁,平均(64.1±1.6)岁,其中发病时间在6 h内的患者23例,6~24 h的患者27例。研究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5~73岁,平均(64.9±1.8)岁,其中发病时间在6 h内的患者22例,6~24 h的患者28例。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经神经系统检体、颅脑CT或MRI检查,结合患者病史,确认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标准。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均衡可比。笔者所在医院本次研究已事先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及患者家属的知情和同意,且患者家属均已在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在患者入院后控制患者的血压、血糖,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使用阿司匹林(1次/d,100 mg/次)抗血小板,同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治疗时间为30 d。
研究组患者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患者在入院后控制血压、血糖,使用辛伐他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221,生产单位: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10 mg),1次/晚,40 mg/次,治療的时间为30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肝功能、肌酸激酶、不耐受药物治疗等。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评价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在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45%;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统计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临床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药物耐受性良好,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具有多发性和常见性,老年人是多发人群。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会出现猝然昏迷、不省人事的情况,同时一侧身体会出现瘫痪、语言功能失调、口角歪斜等症状[5]。随着病情的发展,在临床上病情会从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进展成为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进展性脑卒中,如果病情加重,会导致完全性脑卒中,患者的意识出现障碍[6]。因此,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生性、高复发性、高致残性及高死亡性的特点使该病成为临床上患者及家属谈之色变的疾病,患病后,不仅患者的身体功能下降,生理、心理受到了影响,还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挽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但发病后的高致残率仍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临床上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病后的症状得到改善。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原因有多种,如动脉纤维肌肉发育异常、动脉夹层、动脉炎、动脉粥样硬化、外伤等[7],而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致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管腔狭窄,形成血栓。通常,致病部位主要在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任一部位,最为常见的部位是动脉分叉的位置,如前动脉和后动脉的起始部,颈总动脉和颈内、颈外的分叉处,以及大脑中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由血管平滑肌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外基质、细胞内外的低密度脂蛋白组成,当组成部分中的任何一种成分减少,斑块体积就会相应地减少。
他汀类药物中,辛伐他汀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降低血脂药物,属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当前常被用在控制高血脂患者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如动脉粥样硬化或心肌缺血等,在作用时,能够对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产生抑制,使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的还原酶性降低,进而使合成的胆固醇减少,同时对TG的形成起到抑制的效果,从而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而且他汀类药物对机体内部的一些蛋白质起到刺激作用,增加其调控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的敏感性,从而使动脉硬化的进程出现延缓或发生逆转。辛伐他汀能够减少血管内斑块的体积,稳定血管内斑块的作用。相关研究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辛伐他汀除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外,在起效过程中,具有独特性的不依赖调脂作用的保护血管和神经效应,从而减轻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延缓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进程,使机体血管内形成血栓的危险性大幅度地减少,进而减少了脑血管事件的发生[8]。对辛伐他汀的机制进行分析,可能存在以下几种,一是医学界公认的其作为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二是对内皮细胞起到保护的作用,缩小出现的梗死体积,这种保护机制与降低血浆总胆固醇量不产生任何关系;三是与内皮细胞型一氧化碳合酶的活性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四是减少患者的炎症反应,降低再灌注损伤,也就是对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中容易出现的炎症反应过程起到抑制的作用。
本次研究中,将2015年1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入院后进行相同的控制血压、血糖后,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使用辛伐他汀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辛伐他汀治疗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4.0%,使用常规治疗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78.0%,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辛伐他汀明显高于常规治疗(P<0.05)。而在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中,两组患者经观察,对药物耐受性良好,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腦出血患者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辛伐他汀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斑块体积,稳定斑块,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了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韦启东.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2(2):161-162.
[2]努尔比亚·艾海提,古次里娜.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4,16(z1):195-196.
[3]郜秋颖.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19(6):17-18.
[4]孔秀菊,孙贵民.辛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临床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31(5):234.
[5]安宁,解锦鼎,杨晓帆,等.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4(4):252-253.
[6]陈泽超.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8):1101-1103.
[7]魏建军.辛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5(12):37.
[8]林玉峰.辛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1):47-48.
(收稿日期: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