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娟
摘 要:班主任是小学生人生路上的指引者和最知心的朋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借助平等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放大学生的优点,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给予他们爱的温暖,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3B-0028-02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研究表明,由于学习上的压力,现在很多小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在小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班主任的工作作风与态度是紧密联系的,因为班主任是小学生人生路上的指引者和最知心的朋友。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要融心理健康教育于班主任工作之中。
一、借助平等沟通,了解心理状况
班主任是学生心灵的建筑师,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要公正、平等,这样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师生之间才有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才能有效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为有效教育找到切入点。
(一)借助“心灵对话本”——走进学生心灵的港湾
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我在班级建立了“心灵对话本”,让学生把内心的困惑、苦恼等写到“心灵对话本”上,以便我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学生有不懂的问题会写在“心灵对话本”上向我求教。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学生解决,有些问题自己心中虽然有了答案,但不轻易告诉他们,只是告诉他们去获得这种答案的途径,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此外,学生还把自己心里的困惑、喜悦、困难向我诉说。
如一位学生因为爸爸很爱抽烟而苦恼,希望我能劝劝她爸爸;有个学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可以独立了,可是,妈妈总把她看成是长不大的孩子,什么事也不让她做,希望我给她想想办法,劝妈妈能够让她独立;还有的学生给我提建议:数学课堂不够活跃,希望老师能对同学们宽容些……虽然,许多建议提得很尖锐,甚至伤到了我的心,但我感觉到他们的话是真诚的,他们把我当作了自己的朋友,正因为他们信任我才会向我提意见。于是我欣然接受了,并不断地反思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焕发光彩。是“心灵对话本”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走得更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二)借助“心理信箱”——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
现在,有的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可以借助“心理信箱”走入他们的心灵深处,这样,就能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找到突破口。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为学生开设了一个邮箱,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很难与爸爸妈妈或者同学说的事情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这个邮箱,我通过回复电子邮件与他们进行互动。
我们班有一名学生因为爸爸妈妈要生“二孩”产生了心理问题。他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我,自己是爸爸妈妈唯一的孩子,所以爸爸妈妈会把全部的爱给他。他担心爸爸妈妈生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就不会爱自己了,而自己的这一些话又不能和爸爸妈妈说,所以整天闷闷不乐,没有心思学习。对于这位学生的邮件,我这样回复:某某同学,你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你永远是爸爸妈妈心中的宝贝。爸爸妈妈给你生了小弟弟或小妹妹以后,他们对你的爱是不会变的。老师也有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并没有因孩子多而不爱我。相反,老师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得非常开心,长大以后,我们互相帮忙。所以,你爸爸妈妈给你生了小弟弟或小妹妹以后,小弟弟或小妹妹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通过几次的邮件互动,消除了这位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一天他跑到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是我想多了。我现在巴不得妈妈给我生个弟弟或者妹妹。”
实践证明,“心理信箱”是走进学生心灵深处的一把钥匙,很多学生会通过“心理信箱”向班主任表达心中的苦闷,这样,就能为班主任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找到最有效的切入点。
二、放大学生优点,缓解心理压力
“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能随意批评,过多的批评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还会促进学生心理压力的形成。不管是哪一位学生都是存在优点的,对学生的优点要进行放大,这样,就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一)借助“表扬卡”——纠正错误行为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每个人更珍惜自己的荣誉,尤其是集体给予自己的评价。从一定意义上说,同伴的评价、集体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具有很大的影响,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就是引导大家发现美、学习美,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同时,它在一个集体内部挖掘出了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为每一个人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班主任要借助“表扬卡”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行为。
我班有一名学生叫陈某,很聪明,却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经常被老师批评。有一天,我刚进教室,他突然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我今天很乖,沒有被老师批评。今天的作业也都完成了,语文老师还表扬我呢。”看着他那稚嫩的脸蛋,那纯真的表情,我突然觉得他以前调皮的样子不见了,眼前的他变得如此可爱!于是,我立刻表扬了他,并且在课堂上对他的这种行为向全班同学进行宣传,还让班里的同学设计一张“表扬卡”送给他。每个人都在“表扬卡”上写下赞许这个同学的真心话。他收到同学们亲手制作的一张张“表扬卡”,非常激动,接下来他的表现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变得越来越懂事。
可见,借助“表扬卡”能够把学生的优点进行放大,这样,就能有效地对他们的一些缺点进行纠正,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借助“报喜单”——传递温馨寄语
有很多班主任在跟家长沟通时,谈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要求家长监督,这样的沟通方式似乎总在打学生的小报告。经过思索,我将这种带去批评的信改为传递温馨的信——“报喜单”。endprint
一张张“报喜单”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为家长带去老师真诚的寄语,给孩子们带来的是喜悦和期盼。只有这个星期表现好、有进步的学生才能得到这张“报喜单”;而每次学生都期待着自己能带着这封幸福之信回家。于是有了希望,就有了期盼,也就有了动力,也驱使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努力做得更好。而家长也将孩子在家的良好表现写在“报喜单”上,让学生带到学校和大家分享。
学生们渴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也想成为父母的骄傲。一张张“报喜单”,就像一只只信鸽为学生、家长传递着一个个喜讯。学生都盼着能带着“信鸽”回家,也想将“信鸽”带到学校,给父母和老师一个惊喜。于是他们的自我约束力增强了,学习更自觉、更努力!“报喜单”不仅成为沟通家校之间的桥梁,还成为学生追求成功的动力。
三、给予爱的温暖,促进心理成长
在爱的环境下,小学生才能健康成长;在爱的环境下,小学生才會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给班里每一位学生以爱的温暖,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一)让学生感受教师爱的温暖
对小学生来说,班主任是他们最亲密的老师。班主任的行为对他们的心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对于班里的学生要给予无私的爱,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就是他们的“父母”,在师爱的温暖下他们就一定能够健康成长。
因此,无论多忙,我都会抽出时间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或找学生谈心,或到教室转一转,帮他们剪剪指甲,和他们在教室外晒晒太阳、一起看看故事书、猜谜语等。学生也受到我的感染,常常帮我扇扇子,拿毛巾让我擦汗,或是帮我捶捶背。有时,学生会天真地对我说:“老师,我真希望你是我妈妈。”我开玩笑地说:“我有那么老吗?”她笑着说:“不是那个意思。”其实,我懂学生,虽然我还年轻,但情感上真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而学生也把我当成了能谈心、交流的朋友。
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小学生就能够体验到教师爱的温暖,这样,对于他们心理健康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二)让学生感受班级的温暖
班级是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他们在班级学习生活中,与同学是朝夕相处的,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他们的心理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友爱之情,要让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为了让潜能生重新找到自信,找到幸福感,除了给他们爱的关怀,我还在班里开展“师徒结对”的互助活动。每位潜能生在本班拜一位师傅,学习上遇到困难都会向师傅请教,写完作业、订正好作业先给师傅检查、签字。当取得好成绩时,总会听到徒弟欣喜地喊道:“师傅,师傅,我达标了!”师傅高兴地说:“继续加油哦!”到了期末,还对优秀师徒给予鼓励,幸福在每个人的心头荡漾。我们班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当有同学去参加比赛时,我和全班同学就会把所有的祝福和支持用掌声传递给他们,为他们打气。因为这种氛围,我也时不时地享受到幸福。一次,我跟学生说:“老师明天要去参加班主任论坛比赛了。”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说:“老师,祝你成功!”还学着我的语气说:“不管结果怎样,努力了就好。”听得我心里暖暖的。不管同学们参加比赛取得怎样的结果,回到班级他们依然享受最高的待遇:掌声和敬仰的目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大家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因为爱,因为关心而显得意义非凡。在他们心中,也悄悄藏起一份爱,那是对老师、对同学、对父母的爱。我想,爱心与童心接近了,教育才会充满灵性。同学间在学习和生活上的互相帮助,让大家更深切地体会到同学间的友情和班级的温暖。这样,不仅培养同学间的合作互助精神,增强同学间的亲和力,还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参考文献:
[1]郭茜茜.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论[J].学周刊,2014,(28).
[2]李长红.心理教育,孩子成长的“必修课”[J].家长,2015,(5).
[3]黄宏明.德育工作 从心理教育抓起[J].江西教育,2016,(Z3).
[4]郝宏锋.德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11,(8).
[5]王莉.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1,(10).
[6]段晓明.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8).
[7]王鉴,王光晨.班主任心理辅导模式的理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
[8]徐莉莉.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教育探索,2005,(10).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