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娜
循证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动脉瘤形成中的应用
许娜
目的 将循证护理的方法应用于规律血液透析患者,探讨选择何种穿刺方式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动脉瘤。方法 将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动脉端逆血流方向穿刺;观察组通过循证护理(EBN)的方法采用动脉端顺血流方向穿刺。所有患者静脉端均为向心方向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内瘘动脉瘤的发生率及尿素氮、肌酐清除率。结果 实施EBN后,改良了原有的穿刺方式,观察组患者内瘘动脉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尿素氮、肌酐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的应用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不仅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更使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
循证护理 穿刺 动静脉内瘘 动脉瘤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护理工作中,循证护理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其强调了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作为根本出发点,将科研结果、专门知识、临床经验及患者的需求相结合。促进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的综合应用,已成为护理实践的标准[1]。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但经过长期反复的穿刺后容易形成假性动脉瘤。而过大的动脉瘤容易引起血栓、瘤体破裂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影响透析治疗,也加重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本科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不同穿刺方式对预防动脉瘤形成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寻求到了一种既简便又有效的穿刺方法预防动脉瘤的形成,延长了内瘘血管的使用寿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院透析中心应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25~70岁。其中糖尿病肾病3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高血压肾病
8例,原因不明者5例。均采用左右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术。均于内瘘成形术后6~12周开始使用,透析2~3次/周,采用16G穿刺针。
1.2 方法 (1)提出问题:针对采用何种穿刺方式预防动脉瘤形成的问题进行循证分析。(2)实证支持:经过检索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国内采用的预防动脉瘤形成的穿刺方式主要包括传统的动脉端逆血流方向绳梯式穿刺法[2]、动脉端顺血流穿刺法[3]、扣眼穿刺法[4]。(3)确定方案:因其中的扣眼穿刺法不仅需要专用的钝针,而且对患者的血管条件有一定的限制,不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循证研究。因此只将前两种穿刺方式做比较,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设置相对固定的护士为相应的患者进行穿刺,严格操作流程认真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配合相应的健康宣教以降低动脉瘤的发生率。(4)应用实施: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动脉端逆血流方向绳梯式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动脉端顺血流穿刺方式,两组患者静脉端均采用向心法穿刺。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在规律透析2年后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内瘘动脉瘤表现为穿刺后出现逐渐突出皮肤包块,触之有与心率一致性搏动,表面可听到血管杂音,血管壁向外膨出即为动脉瘤样扩张[5]。监测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尿素氮清除率及肌酐清除率的变化。
2.1 两组患者两年内瘘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二年内瘘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尿素氮、肌酐清除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尿素氮、肌酐清除率比较[%,(x±s)]
循证护理将临床专家的研究,患者的愿望及现有的研究资源整合为最好的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6]。通过询证制定患者的护理计划是最为科学的。也成功的改变了护士以往教条的工作方法。从原来机械被动的工作转变为主动发现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并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实施循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专业素质及职业成就感。
假性动脉瘤是由于血管通路局部反复穿刺引起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自身血管发生动脉瘤的几率为2%[7-8]。尤其是在基层医院,经过护理人员对2010年以前透析患者的随访,本院经血液透析规律治疗2年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动脉瘤形成的发生率为20%。因此在基层医疗条件一般和患者依从性差的制约下,如何采取一种方法预防动脉瘤的形成,保护好透析患者的“生命线”,也成为透析护士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实施护理询证,改良的动脉端顺血流方向穿刺法不仅未影响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还明显降低了内瘘动脉瘤的发生率,是一个既简便又有效的穿刺方式。
由于受到基层医院环境及条件的多方面限制,较多护理人员对循证护理这一科学的方法还缺乏了解。缺少相应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因此如何在基层医院开展护理人员的循证知识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改变更新护理观念,提高护理实践能力是我们今后工作的目标。
[1] 王慧玲.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27-228.
[2] 林慧凤,主编.实用血液净化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96.
[3] 谢叶丽,黄晓丹,洪蝶梅,等.改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使用效果影响的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211-213.
[4] 朱东林,李洋,刘海荣,等.钮扣穿刺法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山西医药杂志,2010,39(8):743-744.
[5] 杨立明,韩春晖,姚敏,等.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假性动脉瘤34例临床分析.山西医药杂志,2004,33(5):375-376.
[6] Davis T,King KM.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Can J Cardiovasc Nurs,1998,9(1):29-34.
[7] 包丽媛,王荣,仲娜,等.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28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11.
[8]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第二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Objective To apply the method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regular hemodialysis patients,discuss choose what kind of puncture prevention 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 stula formation within the aneurysm.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n=34).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arterial blood flow to the inverse direction puncture;Observation group by using the method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EBN)to end the artery blood fl ow after piercing. All patients with venous side direction for centripetal punctur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internal fi stula aneurysm and urea nitrogen Compare,creatinine clearance.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BN,improved the original way of puncture,the incidence of internal fi stula aneurysm patients with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P<0.05). Two groups of urea nitrogen,creatinine clearance in patients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 cant difference(P>0.005). 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nursing staff provides a more scientifi c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work,not only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patient care but making nursing qualit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Evidence-based nursing The piercing Arteriovenous fi stula in The aneurysm
102100 北京市延庆区医院肾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