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华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也有较多的运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介绍了情境教学法运用的意义、原则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应用研究
一、情境教学法的特征及应用意义
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教学时,根据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中,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而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年龄小,生活经历少,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有些文章所包含的情感,学生可能在理解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够尝试着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的感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遵循智力与非智力统一的原则
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在班级里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学习能力的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有较大的差别。教师在应用情境法教学,创设相关情境的时候,每个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而且由于智力、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学生通过情境教学对于课文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用情境教学,必须要遵循智力与非智力统一的原则。
2.要遵循轻松体验性原则
教师在課堂上之所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想要让小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因此,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循轻松体验性原则,在课堂上尽可能创设一些有趣轻松的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春节的情境,让他们想一想在春节有哪些习俗,最后再将话题引到北京的春节习俗上。春节对于每个小学生都是一个值得兴奋的日子,因为在春节可以穿新衣服,还有压岁钱和美食。教师在课堂上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知识,他们必然会感到愉悦轻松,学习的劲头儿也更足。
三、情境教学的应用策略
1.语文描述法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不可避免会用到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运用语言要尽可能灵活多变,多运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实践证明,教师运用的语言越是有趣,学生的注意力越容易集中。
在课堂上除了要运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外,教师还可以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来讲故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例如上文所述的《北京的春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春节由来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只叫“年”的兽威胁着人们的安全,后来人们发现在门上贴上桃木做的符,“年”就不敢进门了,慢慢的桃符就演变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春联。教师在教学时运用风趣幽默的故事来吸引学生,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2.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较为常见,它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技术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保障。
例如,学生在学习《嫦娥奔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个故事的动画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并且让学生回忆一下,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与爸爸妈妈是怎么度过的,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加深了,也丰富了他们其他方面的知识。
3.表演体会法
小学生的表现欲强,他们都希望别人能够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在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情境创设中,通过自主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在讲解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时,让小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深入体会故事主人公的情感,更好地理解课文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这篇文章时,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个故事都十分喜欢。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让班上的学生分别扮演小木偶、小红狐、熊警官、老奶奶、小女巫等人物,将课文中的故事情境表演出来。自己喜欢的故事能够在自己的演绎下变成现实,这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极为新奇的体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运用这种情境教学法,不但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体验到课堂的乐趣,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启蒙时期,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上的运用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明确情境教学法应用的原则,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党玉春.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赤子(上中旬),2015(19).
[2]张华锋.探讨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7).
[3]梁钟钦.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