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前的那场相遇不和谐吗

2017-03-29 15:23刘佳维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湖心亭张岱真性情

刘佳维,浙江省宁海县西店镇初级中学教师。

2013年12月2日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现场课堂上,王君老师《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湖心亭看雪〉》(《初中生辅导》2014年32期)和2007年12月23日重庆天宝实验中学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大会的研究课上,王君老师《咬文嚼字读张岱——〈湖心亭看雪〉》(《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04期)指出:张岱偶遇金陵人,内心是感到遗憾的,张岱和金陵人的关系是不和谐的。理由:其一,“强饮”说明张岱喝酒很勉强,并不高兴;“拉余同饮”的“拉”说明张岱被动,喝酒是为了应酬。其二,张岱喝完就走,不够尽兴。其三,张岱和金陵人答非所问,故非知音。王老师这一看法,很多老师争相模仿,甚至克隆王老师的《湖心亭看雪》课堂教学(晓东《像王君那样教〈湖心亭看雪〉》)。《语文湿地》卷首语(2015年12期)也大加赞赏王老师的《湖心亭看雪》教學:“君姐的《湖心亭看雪》以其精准的解读,精巧的设计,备受老师们推崇,成为很多老师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笔者以为王老师曲解了《湖心亭看雪》的主旨。因为王君老师引导学生的理解,看似咬文嚼字,实则望文生义,而且言语之间多有矛盾。究其原因,王老师对三百年前的这次巧遇,先入为主,这不符合这篇文章的旨意和知人论世的原则。

一、“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贬耶?赞耶?

王老师在课堂上采访学生:“如果你遇到一个知己,要分别了,你们会彼此留下什么呢?”生答:电话、地址、QQ、电子邮箱……老师对这个答案给了充分肯定:张岱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就是和金陵人不和谐。所以认为张岱对金陵人的感受是遗憾的。

试问:我们以现代人的处事,来揣测明末的名士之风,来揣度张岱的性情,是否恰当?张岱偶遇金陵人,内心真的是遗憾吗?张岱和金陵人的关系真的是不和谐吗?非也。王老师曲解《湖心亭看雪》的关键是没读懂本文的主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内涵。

《陶庵梦忆》写于明亡后。整部《陶庵梦忆》抒写作者记忆中那些最为美好、值得留恋的东西,以此来表达故国之思、乡土之情,寄托兴亡之叹。《湖心亭看雪》也不例外,而且是《陶庵梦忆》中最为梦幻美好的一篇,绝无像王老师所说的是不和谐的,遗憾的。

文中写张岱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万籁俱寂之夜,独往湖心亭看雪,只见“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那种空寂、清寒、渺远的境界美到极致。此时张岱本以为这种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唯我所独有吧。不料,早有雅士在湖心亭上烧酒炉正沸,张岱“事必求真,语必务确”,一个“沸”字,大有意趣。因为真饮酒的人是不煮沸酒的,恐怕湖心亭这两人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张岱在《五异人传》中的“奇论”:“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金陵人竟与张岱一样在“人鸟声俱绝”的时候赏西湖,癖绝、雅绝、痴绝!此时的张岱该如何吃惊,竟然有跟自己癖好如此相同之人!

金陵人见岱大喜,脱口而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其同饮。作者采用反衬法,写金陵人“大喜”,其实衬托自己在“人鸟声俱绝”的西湖巧遇知音的惊喜!舟子喃喃不解:“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同样是衬托手法,作者借舟子的话来赞许金陵人,实则用金陵人的“痴”来烘托了自己的“痴”。如果张岱不认可金陵人,是不会借舟子来赞叹他们的。古人写文章,常常卒章显志,作者在这里把本文卓然高远的意趣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

二、“强饮”是勉强而饮,还是“不胜酒力”却尽力而饮?

王老师认为“强饮”说明张岱喝酒很勉强,并不高兴;“拉余同饮”的“拉”说明张岱被动,喝酒是为了应酬。

其实恰好相反,这是因为张岱把两个金陵人引为知音,虽不胜酒力却尽兴而饮。

张岱在《陶庵梦忆·张东谷好酒》中自叙:余家自太仆公称豪饮,后竟失传,余父余叔不能饮一蠡壳,食糟茄,面即发赪,家常宴会,但留心烹饪,庖厨之精,遂甲江左。一簋进,兄弟争啖之立尽,饱即自去,终席未尝举杯。有客在,不待客辞,亦即自去。

文中交代了张岱家从其父、叔开始皆毫无酒量,并且还夸张地说他们家的人连螽斯(类蚱蜢)壳那么点酒都不胜,吃酒糟炒的茄子,即面红耳赤。张岱兄弟们更是只狂吃肉不喝酒,吃饱就走。搞得酒徒张东谷很扫兴跟他父亲说:“尔兄弟奇矣!肉只是吃,不管好吃不好吃;酒只是不吃,不知会吃不会吃。”此话颇有晋人韵味。

《湖心亭看雪·陈章候》记载:“崇祯己卯八月十三,侍南华老人饮湖舫,先月早归。余敦苍头携家酿斗许,呼一小划船再到断桥,章侯独饮,不觉沾醉。”这里记张岱陪着陈章候喝酒,让家仆给陈章侯带好酒,张岱自己看着陈章侯独饮,竟然也能沾上醉意。《陶庵梦忆》中,张岱提到自己与酒的故事,大都与陈章侯有关,他和陈章侯交往甚密。张岱在《读画录》刻画了陈章侯特立独行性格,其志气,其才艺,其性情,都可谓与张岱心气心意相得。但是即便如此,张岱也不轻易喝酒,即便是与性情相投的朋友。

当然也有记载张岱饮酒的,但那是特殊情况。如《龙山雪》记:“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欲之,竟不得醉。”天寒地冻,不会饮酒的张岱“勉强”举大觥敌寒,居然没有喝醉,想必作者本人也是很奇怪自己的超水平发挥,所以用了“竟不得醉”的表述。

可见,湖心亭的这次巧遇,张岱连喝了三大白,已拼尽了全力,表达了自己对金陵人“倾盖如故”的诚意。张岱如果不是对金陵人引为知音似的赏识,怎么可能连喝“三大白”?“强饮”是针对其不擅饮酒而言,若非志趣相投,不忍拒绝,以其率真之性情,怎会随便应酬?“拉”字可见金陵人也极赞叹张岱,张岱当是几番推托,盛情难却。

三、张岱喝完就走是“不够尽兴”,还是“名士风度的率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王老师认为张岱“喝完就走”,“不够尽兴”。学生:“张岱看到两个金陵人在岛上那么热闹,好像湖心亭就是他们的地盘了。张岱挺失落的。所以,他赶忙应酬一下就跑了。”王老师评价:“这就对了。同学们,这就叫读书,咬文嚼字地读书。”

大概在王老师眼里看来,张岱认为金陵人煞风景,“他的兴致是无论如何好不起来了”。其实以张岱“蠡壳”酒量,喝三大白,已是非常“尽兴”。“喝完就走”,兴之所至,率性而为,是张岱“名士风度的率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怎么会被解读成“应酬一下就跑了”?

张岱生活于明朝末年。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王学左派,公开标榜利欲、欲为人之本性,反对理学家的矫情饰性,主张童心本真,率性而行。在张氏祖孙的交游中,不乏这样的文人名士。如徐渭、黄汝亨、陈继儒、陶望齡、王思任、陈章侯、祁彪佳兄弟等,正是这样的家庭出身,这样的社会思潮、人文氛围,造就了张岱的名士风度,率真性情。上文《张东谷好酒》中就介绍了他们张家兄弟有食物送来时“兄弟争啖之立尽,饱即自去,终席未尝举杯。有客在,不待客辞,亦即自去。”

张岱在自己的《陶庵梦忆》有很多这样率真性情的流露。如《金山夜戏》记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过金山寺,已二更天了,张岱突然来了兴致,跑到寺里“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兴尽,也不跟寺僧打招呼,就解缆过江。以致“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这种做派承继了魏晋时旷达风流文人的作风,他们不以世俗的繁文缛节为意,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如书圣王羲之闻昙猷尊者“禅学造者甚众”,“闻而故往,仰峰高挹致敬”(《高僧传》),仰望山峰以表达敬意就回来了。再如《世说新语·夜访戴安道》王子猷雪夜忽忆戴安道“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想念一个人了,坐了一夜船,竟然到了门前却兴尽而返。又如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喝醉了就回家,说走就走。张岱和他们一样,尽兴即走,是名士风度的率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四、张岱和金陵人答非所问,故非知音吗?

关于王君老师的“答非所问”说,笔者认为这是对文言语言的精炼性的把握还不到火候。古人惜墨如金,此文是回忆之作,当不会赘言与金陵人所有的对话,而是记下颇有感触的话。

我们来看张岱的原文: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上文讲到张岱“虽不胜酒力却尽兴而饮”,兴尽而走时,忽然想起这两人可引为知音(若是不合意之人,以张岱性情怎么可能问陌生人的姓氏?),所以才想到问姓氏。那两个金陵人不仅答了自己的姓氏,还介绍了故土和客居的情况,这说明两个金陵人和张岱互相引为知己。至于张岱为什么没写姓氏,而只写了“金陵人”和“客此”,因为这是一篇明朝灭亡后的回忆文章,时隔多年,姓氏在文中没有什么意义,而“是金陵人,客此”,寥寥六字,意蕴深远。

金陵是明初立国之故地!崇祯皇帝朱由检年轻有为,可惜大明王朝气数已尽,处于内忧外患的衰微之地。崇祯皇帝曾想迁回金陵,重拾旧山河,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还是没有成功,反而以丢了大明王朝而告终。明亡后,张岱写下此文,想到“金陵人”,更触发了他的故国之思。此情此景此感和李煜的“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客此”的“客”字也大有深意。作者在回忆中单单把“客”字点出来,故国已远,人生无常,都作了梦中的客了,如同李煜的哀痛“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张岱《西湖七月半》看月,“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其中第五类人“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与湖心亭上的金陵人,可谓神似,金陵人也是在万籁俱寂之时,避开人群赏雪。张岱对第五类赏月之人的心态是“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这里,我们不能判断张岱自己是否饮酒,但以张岱的酒量来看可能是“呼客纵饮”,自己尽力而为吧,因为张岱自己是看着“章侯独饮”,不觉也能“沾醉”的人。相比而言,湖心亭的这场相遇,如同“高山流水遇知音”,可谓千载难逢,其强饮三大白的心境,可见一斑了。

总之,语文教学一定要“知人论世”,切入文本读懂读透文章的主旨。否则,无论如何“咬文嚼字”,都是“隔靴搔痒”,甚至曲解文本旨意。

猜你喜欢
湖心亭张岱真性情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推门观课传递教师真性情
真性情为什么让人烦
张岱的“痴”的疏狂与孤独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一个人的梦
我看《湖心亭看雪》中的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