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

2017-03-29 18:39汪静
职业教育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关键能力职业教育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为“工业4.0”战略实施提供了大量人才,其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得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行动导向理念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有效地习得这两方面能力。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既可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又能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选取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创新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3-0088-04

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德国制造”享誉全球的基石,旨在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在德国经济腾飞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领域,职业学校依据各州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则根据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教育条例》进行实践教学。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滕斯(D Mertens)于1974年在对劳动力市场与劳动者的职业适应性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关键能力”(Schluessel Qualifikation)的概念,又称为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ultusminister Konferenz,简称KMK)于1996年宣布決定在职业学校使用“学习领域”课程,此课程方案由实际职业工作过程导出“行动领域”,再与课堂教学经验融合设计成“学习领域”,最终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加以实施,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关键能力。

一、基本内涵

(一)概念

起源于德国改革教育学学派的行动导向教学以“行动导向”作为设计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将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获得职业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师与学生通过缔结“行动产品”引导教学过程,以达到学生手脑并用效果的教学形式[1]。上世纪9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界学者杨克和迈尔(Jank & Meyer)将行动导向教学定义为: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主动且全面参与的教学活动,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要求学生全程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环节。

(二)特征

为了培养学生获得关键能力,即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等三大能力这一行动目标,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新性地就业于职业工作岗位,德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工作过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行动导向”的设计理念,我们将这些具备行动导向教学特征的方法统称为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此模式具备以下四大行动导向特征[2]:

一是学生导向。学生作为行动的主体主导整个教学过程,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师仅扮演协调人、参与者的角色,协助学生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二是全面能力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即专业、方法、社会和创新能力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根本,即认知、情感和心理运动一体化成长。

三是自发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观兴趣作为教学出发点,强调学生自发地、有意识地处理问题,按照自我意愿唤醒学习动机。学生自发的学习兴趣不会随着课堂教学的结束而消失,反而会持续到今后的学习当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是产品导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一个可以使用的或者可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产品[3]。此种行动产品主要以三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表演,如角色扮演、舞蹈、歌剧等;二是学生生产产品,可以是铜像、壁报、拼贴画等;三是学生设计学习计划或项目,例如演出、展览、学生家长会、郊游、竞赛等。

二、发展沿革

二战后的德国受占领国教育理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呈现“泛智化”倾向[4],基于学科课程结构化导向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战后经济复苏所需要的职业行动能力,这种知识取向、弱化技能的职业教育发展引发了整个德国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讨论。他们反对在职业学校中只针对学生进行单向技能的训练,传授脱离职业实践、“去背景”的理论知识,主张职业学校由“知识中心”转变为“能力中心”[5];反对单项技能训练,主张让学生根据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职业要求与规范处理问题。这些主张推动了职业教育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结构化教学模式转向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可从时间和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导程度两个维度加以表述,行动导向教学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逐渐占领德国职业教育领域,如表1所示。

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德国职业教育至今已由培养行动导向的职业行动能力模式过渡到培养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素质模式,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仍主导着教学活动,并将长期存在。笔者的观点是,在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在教学方法层面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工作过程导向更侧重于学生胜任整个工作过程,按照职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指导课程开发。职业行动能力所包含的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同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两个概念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德国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

三、方法介绍

(一)教学模式

德国职业界中的工作过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六个步骤进行。但因工作过程的要素,即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和环境等是动态变化的,导致德国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必须与职业工作结构相适应。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求根据学生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及产生和维持该行动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以改变学生的行动为目标,以行动为方式,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等工作步骤的行动方式[6]。下页表2选取德国的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工作过程分析法等五种行动导向职业教育典型教学方法,从特征、行动模式、教学意义和适用教学地点等四个层面进行了说明。

以上五种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施流程可大致按照问题提出——准备——进入——加工——评估等五个步骤来进行。在准备阶段,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行动目标,根据项目前提条件、学生先前经验及对任务的理解程度等考虑可行性;在進入阶段,教师将学生置于师生互动的课堂情境中并与学生约定要实现的行动产品;在加工阶段,教师作为参与者和协调人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按要求完成课堂任务;在评估阶段,学生先按照分组小结各部分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全体对最终成果进行总结,并且回顾整个工作过程。

(二)方法选用

德国职业教育学者尤根·彼得(Joerg Peter Pahl)在《培训教学方法》[7]一书中列举了近60种以行动导向理念设计的培训教学方法,根据所侧重的教学目的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早期的柏林学派[8]构建了柏林模式教学条件分析图以帮助教师做出取舍。柏林学派认为,教师要从水平维度的教学结构分析和垂直维度的教学因素分析两方面入手,在课前准备好学生所需材料,分析项目存在的先前条件。柏林模式教学分析图详解如图1所示。

1.结构分析

先对学生的人文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结构分析。例如,在旧建筑物的拆迁课上,人文条件是:有30名学生,其中市内学生20名,市外学生10名;市内学生动手能力强,但掌握理论知识能力较差;市外学生知识基础功底好,但思维不够积极活跃。社会条件是:教师将旧建筑物拆迁理论课安排在教室内进行,实践课安排在职业学校的实训室开展,学生可根据需要与当地的建筑管理局或建筑公司取得联系。

2.因素分析

以上结构分析的结果制约目标、项目、方法、媒体这四方面因素的选取和使用,且这四方面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因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教师不宜要求全体学生达到同样的目标;要选取学生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的项目;依据结构和因素分析的结果,将方法暂选为项目教学法,使用媒体为多媒体操作平台等。

因此,笔者主张,在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中,可从三个方面综合分析确定教学方法:第一,按照课堂不同的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具体的学习内容;第二,依据学生典型的行动特征选择教学方法,教师需考虑学生当前的认知模式、知识结构和水平,合理激发和引导学生的需求;第三,根据当前教学条件限制选择教学方法,学习地点、教学器材、时间和经济成本、班级规模等条件制约着教学方法的选择。

近些年,德国逐渐认识到只有制造业才能保证本国稳固的就业机会,于2013年在汉诺威提出要通过“工业4.0”振兴本国制造业,实现经济新跨越。2014年,我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9]。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业的转型发展需要人力资本的转型与提升。制造业的转型提升再次对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培养具备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稳步发展和有效融合,既可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又能为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选取提供借鉴。因此,国内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目前使用较广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10]应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在教学环节中紧密相连,以行动和工作导向引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

参考文献:

[1]Werner Jank,Hilbert Meyer.Didaktische Modelle.Cornelsen[M].Berlin:Cornelsen Scriptor Verlag,2008:315.

[2]汪静.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3]徐磊,熊明华.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2(3):157-160.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2.

[5]易艳明,吉利.德国能力导向职教思想的理论、实践与价值取向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4):55-60.

[6]傅伟,袁强,等.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与要素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4):91-93.

[7]Joerg-Peter Pahl.Ausbildungs- und Unterrichtsverfahren[M].Bielefeld,2015.

[8]Prof.Dr.Klaus Jenewein.Script Vorlesung Didaktik und Curriculumentwicklung[G].2006:17.

[9]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5-02].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

[10]李政.“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观念的转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38-44.

(责任编辑:王恒)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关键能力职业教育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背景下学生探究力的有效延伸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听障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