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松
运用“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常州外来工子女共享全纳教育
单松
相对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理念无疑是先进的。面对当前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丛生、秩序混乱的现实,运用五大发展理念,吸纳全纳教育理念并加以落实,是解决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最佳方案。
五大发展理念;外来工子女;全纳教育
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口由农村流动到城市是一个单向过程。2007——2013年,外来工子女在常州市接受义务教育的增速达到了每年5.95%。截至2013年,常州市中小学生总数为366394名,外来工子女比例是40%以上,有147660人。外来工子女就读于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有14379人,就读于公办学校的有133281人,占总数的90%多。具体而言,外来工子女在公办小学校就读的比例为87.3%,初中为100%。总之,外来工子女“有学上”的目标已基本实现。然而,“有学上”只能算是外来工子女教育的初级目标,常州外来工子女教育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流动性给外来工子女带来学业上的负面影响。湖南师范大学彭亮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常态儿童和流动儿童在四种学习情绪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学习困难、留级和辍学等对教育不适应的情况经常发生在流动儿童身上。流动性增加了外来工子女的学习难度。外来工经常会改换工作地点,而这会百分之百地映射到其子女的教育经历上,由于各地的教育水平和教学内容存在区域性差异,所以在外来工不断流动的同时,其子女也需要不断融入新的教育环境,这无疑在客观上给他们制造了学习困境,使其面临更高的学习难度,从而导致学习压力倍增,学习效果下降。流动性增大了学校管理外来工子女学籍的难度。他们在不同的学校频繁转入、转出,而且时间并不以学期为单位,随意性很强,只要父母改换了工作地点,孩子就有可能转到另一所学校就读。流动性也影响了家校沟通的效果。因为外来工要经常变换工作地点,其家庭住址也必然难以固定,甚至手机号码也会经常更换,会经常出现联系不到的情况,因而影响了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的效果。[1]
2.外来工子女因城乡文化差异经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歧视和排斥,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平等的教育。外来工女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而目前依然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他们在城市中必然被主流价值观视为“异类”,被排斥于城市学生群体之外。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城市学生往往自视高人一等,在价值观、处世方式、语言表达、衣着打扮上表现出对外来工子女的鄙视,从而导致外来工子女处于相对较低的社会地位。另外,部分教师面对外来工子女也存在着同样的心理。在这样一个受歧视的环境中,外来工子女受到的各种负面影响必然是巨大的,其受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3.外来工子女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外来工在城市打拼,往往是以超长时间的工作来换取微薄的生活资料,他们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再者,外来工一般都学历较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在工作辛苦、时间紧张的同时,基本没有教育子女的意识和能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席,致使很多外来工子女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成了问题学生,迟到、逃课、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放学后到社会上游荡几乎成了他们的常态。
全纳教育把尊重人权、反对排斥、追求教育公平作为核心理念,主张学校以平等为原则,为所有学生提供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并且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根本目的,针对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其寻找最佳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使其成人成才。全纳教育适用于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它是民主、公平、人道等教育精神最充分的体现,是人权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一个投影。[2]
我国教育弱势群体包括外来工子女、少数民族及残疾人。就社会主义国家的终极追求目标而言,受教育的权利自然应当人人享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外来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前者提到的是“义务教育”,而后者删去了“义务”一词,提到的是“教育”,这说明国家对发展外来工女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教育,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也应该为外来工子女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由此可见,国家已经把教育公平看成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然而,现实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外来工女子教育仍旧存在诸多问题。从全纳教育的角度分析,目前常州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
1.制度性保障缺失。目前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教育经费投资结构不合理。2012年以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一直都不到GDP的4%,这与世界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全世界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是7%,一些与我国发展水平相似甚至欠发达国家均在4.1%以上,发达国家更是高达9%。通过数字比较可以看出,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另外,从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担教育财政的比例来看,国际上平均水平是60/40,而我国是37/63,这一数据说明,在义务教育财政投资方面,中央政府只占了1/3多一点,而地方政府却成了筹集教育经费的主体,这一做法使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主要落在了地方政府身上,从而使义务教育出现了极强的区域性特征,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各地教育资源的内部循环和自我封闭,导致了教育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从某种意义上说,外来工子女由农村转入城市接受教育,无形中会占用当地政府的公共教育资源,增加政府负担,因此地方政府对解决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缺乏积极性,从而导致外来工子女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学生相同的教育待遇。特别是近几年来,城镇化不断加快,外来工子女向城镇转移的数量和速度在逐年增加,给流入地政府带来的教育财政投入压力也越来越大,使外来工子女在流入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2.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首先,城市外来工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常州外来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在6岁及以上外来人口中,只拥有初中学历的占48.2%,其中省外外来人口占26.8%,高于全市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初中学历人口4.3个百分点,而小学、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外来人口所占比重要略低于全市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相同学历人口所占比重。[3]受教育水平低下使外来工子女很难获得家长在教育方面的辅导,大部分外来工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也比较忽视。
其次,城市外来工家庭经济能力有限。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石琪、董存田教授的研究表明,常州市的80后、90后外来工只有50%对收入比较满意。换言之,至少有一半外来工的收入是不能满足所需的。众所周知,常州当地人对孩子教育普遍十分重视,教育投入也比较高,他们除了督促孩子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之外,还会从多方面提升其综合素质,而外来工子女往往家庭经济负担较重,承担不起这些额外的支出。同时,由于居住环境不是很好,很少有机会参与社区提供的各种实践活动。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教育改革在其中显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也是推动“十三五”期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要使常州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就需要充分运用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开放理念、创新理念,为外来工子女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更加优良的教育环境。
1.运用共享理念推进一元户籍制度改革,将教育等公共福利与户籍彻底脱钩松绑。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化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缩小外来工子女与城市儿童在教育环境方面的差异,尽快建立和完善外来工子女帮扶制度,从制度层面向外来工及其子女倾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变二元户籍制度为一元户籍制度,这样人口的合理流动和自由流动才能得到保障,外来工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才能真正实现。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要树立全新的理念,即纳税人在履行公共教育投入义务的同时,无条件享受义务教育权利,凡学龄儿童均可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2.运用开放理念,学习美国移民子女教育的先进做法。目前国际上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以美国为例,随着移民人数的不断增加,政府注意到了移民的受教育程度对美国社会的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移民素质的提升刻不容缓。其教育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实行全民教育而非精英教育,也就是说每一个美国公民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美国公立学校的办学资金来自纳税人的税款,这些学校的课程除了语文、数学、历史等文化科目之外,还有一系列的实践科目,如汽车修理、无线电维修、打字、缝纫、烹调等。移民子女在公立学校可以自主选修课程,从而使教育与个人的兴趣才能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实现了统一。在义务教育阶段,美国政府从法律层面对学区内的适龄儿童按时入学实施了保障措施:一是适龄儿童在任何一个州都可以无条件进入公立学校;二是非美籍适龄儿童也可以无条件进入公立学校;三是移民身份和非美籍身份的父母或儿童必须公开;四是所有适龄儿童均不接受社会安全人员的盘查,禁止曝光学生及其家长的非美籍身份;五是政府为移民子女提供“教育券”,使其拥有和当地孩子完全相同的公立学校教育机会。应该说,美国较好地贯彻了教育公平的理念,这种理念和具体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3.运用创新理念,政府、学校、家庭三方合力提升教育质量。要通过专业培训,让广大教师真正接受全纳教育的先进理念,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性,切实认识到外来工子女的个性区别,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借助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为外来工子女提供差异化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以公平、平等为基本原则,同等看待外来工子女,还要充分考虑他们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特殊需求,为其成长发展提供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针对外来工子女教育均等化问题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量化考核办法,实行多级监管,严格落实奖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作出明确的引导。在家校合作方面,学校要强化对外来务工者的引导和培训,让他们意识到家庭同样也是孩子教育的载体,作为家长一定要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义务,并且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改变落后的教育观,以良好的家庭氛围来熏陶孩子,以自身正确的言行来感染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优良的行为习惯。全纳教育主张在家长、社区以及学校教师之间营造一种全纳氛围,以实践全纳教育为契机,最终建设起一个“社会公正”“机会均等”“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
总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趋势,外来工子女受教育的程度和效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和发展速度。因此,在为外来工子女教育设计政策时应该首先考虑到这一点,从而以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构建多维立体的社会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让全民共享全纳教育。
[1]彭亮.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在学业情绪上的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0.
[2]张惠娟.浅析全纳教育的由来及内涵[J].教学与管理,2013(27).
[3]石琪,董存田.常州市青年外来工幸福感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1(6).
责任编辑:何言
G459
A
1671-6531(2017)07-0022-03
单松/中共常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硕士(江苏常州2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