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小学 张 瑾
加强家校联系架起空中彩桥
□文/重庆市南岸区天台岗小学 张 瑾
·家校教育
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应当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共同的、持久性的支持。做好家校结合,取得相应的社会支持,对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社会发展的必要需求。家庭作为社会团体的最小单位,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生存环境。这些不可选择的人为环境,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构成社会教育的根本所在。学校教育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家庭教育则具有明显的生活性,只有通过二者的巧妙结合,才能更好的才促进孩子的成长。
2.儿童自身发展的需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成长受父母的影响很大,家长只有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才有可能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生活。孩子年龄偏小,有着表面的感受性,但对社会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性。父母应及时抓住这一阶段孩子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孩子实行一定的正面影响。家长应引导孩子进行细致地观察生活,锻炼孩子的注意力,为孩子的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3.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足。有些家长以自身条件限制因素为借口,不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甚至还有部分溺爱孩子的家长,纵容甚至包庇孩子违背道德准则。调查结果显示,生活中我们所谓的“问题孩子”大都出自缺乏父母教育的家庭,没有良好家庭教育是促使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
可以采取更为先进的家校联合的方式。比如:
1.建立家长开放日。在家长开放日的时候,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天的成长。家长可以在不影响正常上课的情况下,与老师进行合适的沟通交流。老师应该热情的与家长进行互动,相互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以便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通讯联系。老师家长之间可以微信、语音聊天、互留电话联系方式交流,随时保持家校的正常沟通,以便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3.建立家校联系卡。老师可以实事求是的把孩子的表现填写在所发的联系卡里,以便家长能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家长也要按家校联系卡的要求实事求是的进行填写,把孩子在家里的日常表现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发现问题的存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4.建立家校联系报。可以把家长对孩子的观察记录下来,了解孩子目前的发展状况。老师在班级内举办“先进个人”、“好人好事”等,促进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老师可以展示自己对孩子所希望达到的水平,以便家长能查了漏补缺,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这种信息共享的交流、互动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发展,也能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对良好家校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表扬”这一版块可以报道在学习中、纪律、活动中做得特别出色的孩子,以及集体的获奖情况)
(2)“警告”这一版块是针对部分有问题的孩子进行地特别提醒。由于孩子的心理很敏感,所以尽量匿名以便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3)“表扬专栏”这一板块不仅可以对近阶段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也能及时反映孩子的生活情况,及时与老师沟通的家长提出表扬,以此来增强家长的荣誉感。
(4)剩下的这一板块取名为“阶段重点”。在这一板块,老师可以把近阶段孩子的训练作重点详述,让孩子对近段学习重点及时把握,也让家长能心知肚明。
我们应当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引导家长客观认识家庭教育,以此来增加孩子父母的责任感。应注意加强家校合作的频率,多举办一些既能增强家校沟通的活动,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