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良效
摘 要:作文训练渗透于语文课程教学的使用。在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的转换,要做好作文教学的良好衔接,并且要有意识的展开对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中作文的写作要求,进而写出更多高质量的文章。教师要让教学过渡与衔接过程循序渐进的展开,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作文教学;初高中衔接;思考
想要实现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合适的选择,并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师要让学生慢慢适应高中作文的写作要求,并且在写作方法与文本构思的思路上有一些积极转变。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的写作要求,并且让学生找到高中作文的写作方法与正确的写作思路,进而写出更好的文章。
一、让学生适应作文教学的转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适应作文教学的转变,这是实现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的第一个突破口。一方面,要让学生对于新的作文写作的要求,作文写作的一些方法与技巧有所认知,这是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作文教学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个不断进步与成长的过程,要多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变化。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对于实现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衔接会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初高中作文教学的转变过程中,自己也应当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并且要适应这个教学过程。有的教师只要看到高一新生的作文就老是不满意,甚至有一点点嘲笑的意味,都高中生了,还写这些小儿科的东西,于是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总是硬性要求,要做到这样那样,批评的语言很多。这并不是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应当意识到,老师不能奢望初中生一踏进高中的大门就立刻变成见识广博、思想深刻、文采斐然的大孩子,不考虑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基础进行毫无过渡的指导也没有太大作用。教师只有自身在教学观念上有正确认知,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初高中作文的转变,进而有效实现教学过程的衔接。
二、深化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文教学进入高中阶段后,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师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方式上要有所变化,要让学生适应新的写作要求,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深化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作文的写作要求。与初中作文不同,高中作文中更多的是话题作文,需要学生就某个特定话题展开自己的思考与论述,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很深入的考察,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才能够写出有质量的文章。因此,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化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能力。
高考作文一贯强调的审题立意、创新,其实就是让学生作文内容丰富起来,深刻起来,成熟起来。不能一谈到爱,就是父爱母爱老师爱,而是能想到公民与国家之间的爱、个体与集体的爱、人与自然的爱,还要想为什么爱、如何爱、爱的意义等等。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要将学生的思路打开,要让学生以爱为中心有效进行思维发散,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才能够有更多富有感染力的论述,才能够写出质量更高的文章。
三、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语言基础,基本的写作能力也已经形成。然而,仍然會经常看到学生的文章中缺乏亮点、没有新意,这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较为匮乏有关。因此,作文教学进入高中阶段后,教师一定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并且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都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有效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技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语文课堂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完美“阵地”,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如教材中的课文。经过笔者的引导,学生已经学会用课文中的内容作素材,使自己的文章丰富充实起来。《长亭送别》、《辛德勒名单》、《一个人的渡口》等课文都被学生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再如,课堂中讲解的习题中有文言文阅读和实用文本阅读,学生在完成习题学习的同时,把其中的人和事摘抄到作文积累本上,写作文的时候将其引为论据,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种方式。只有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有实质上的提升。
在展开初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衔接时,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适应作文教学的转变,这是实现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的第一个突破口。同时,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作文的写作要求。此外,教师一定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并且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技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韦柳萍.初中阶段如何为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做准备[J].基础教育研究,2012(11):64-64.
[2]宋继源.做好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助力语文学习[J].新课程·中旬,2016(17):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