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练习中的运用

2017-03-28 13:43韦志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课堂练习生活情境

韦志芳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创设的生活情境“活”起来、“动”起来、“趣”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情境;课堂练习;生活实践;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36-01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能让学生学到很多数学知识,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学好数学的好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给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生活情境在数学课堂练习中的运用。

一、显现实物直观

如在教學“图形与几何”中,教师可设计以下的课堂练习:(1)课件出示球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图形,先让学生在教室中寻找,再联系生活寻找这些图形的实物。学生能很快说出球体有篮球、足球等,长方体有桌面、课本、笔盒等,正方体有魔方等,圆柱体有铅笔、水笔套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又让学生多动脑筋。(2)将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某些棱展开后(如下图),能够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遵循正方体展开图的规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动手操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3)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堆成如右图的形状,问:有( )个正方体。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图形及正方体摆放情况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最高层有1个正方体,中间层有1+2个正方体,最低层有1+2+3个正方体,这样学生就能很快找到正确答案,即共有10个正方体。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设计课堂练习,既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进行生活实践

如在教学“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中,教师可设计以下练习:(1)创设走路的生活情境学习平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2)准备一些小房子、小飞机、小汽车等模型,让学生实践操作,即将模型顺着桌面平移到规定的位置,或者把这些模型变换位置,思考结果会怎么样。这样就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3)师:“按照我们班现在的座位,××同学坐在什么位置?”这样设计课堂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真正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

三、借助媒体激趣

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教师通过课件出示自行车车轮、汽车车轮、电风扇、排气扇、风车、水车、滑梯、升国旗、推拉窗、推拉门、电子白板、电梯、衣服拉链等动态变化过程,让学生用手模仿它们的运动方式,并讨论它们运动方式的类别。首先给学生播放滑梯、升国旗、推拉窗、推拉门、电子白板、电梯、衣服拉链等的运动方式,让学生边做动作边给它们的运动方式起名字,如直线运动、平行运动等,从而引出“平移”;再播放风车、水车、自行车车轮、汽车车轮、电风扇、排气扇等的运动方式,同样让学生边做动作边给它们的运动方式起名字,如转圈运动、转动运动等,从而引出“旋转”。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不仅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吸引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学生纷纷发言:汽车向前走是平移运动,穿校服拉拉链是平移运动,飞机的螺旋桨进行旋转运动,火箭升空是向上进行平移运动……这样使学生感受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进一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巩固与拓展中突显作用

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后,教师还可设计以下的练习:“鱼缸水底有一条金鱼,水面有1号、2号、3号、4号、5号几条鱼,都想跟金鱼成为知心朋友。金鱼很难为情,可它急中生智,想出一个不得罪朋友的办法——谁能通过平移和它重合,谁就是它的知心朋友。”练习出示后,学生兴趣来了,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1号鱼的体型太大,2号鱼游泳的方向不同,4号鱼的肚子太大,5号鱼的形状不一样,所以只有3号鱼可以成为金鱼的知心朋友。”……于是,教师及时表扬学生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并进行总结:“看来,物体进行平移后,它的方向、大小、形状都是不发生变化的。”这样教学,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认真辨别,真正理解平移的含义。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创设的生活情境“活”起来、“动”起来、“趣”起来,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课堂练习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