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华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诸多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具有很多优势。作为民族地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既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所在,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题中之意。
[关键词]渗透;民族团结;美文美景;人物形象;语文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21-01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意境,时时刻刻给我们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挖掘和整理好素材,通过阅读、写作、朗诵等方式,领悟其中的道理,感受其中的氛围,并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中去。
一、以美文美景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蕴含各民族团结的美文。有《巩乃斯的马》《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这些课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民族地区优美风景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感情。例如,《草原》一文中有令人感叹和陶醉的美景,不仅描绘了蒙古草原旖旎风光,而且表现了蒙汉人民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这恰好是牧区学生最能切身感受的素材。通过假期的亲身体验,草原之美在学生心中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一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民族团结之美。为此,我采用“画中有画、动静结合”的形式,制作了表现民族大团结的经典歌曲《爱我中华》的录像片断,插播在草原的背景图上来升华这一主题,时时刻刻让学生感知民族团结带给我们的幸福和美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眼看着好看的画面,耳听着动听的歌曲,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二、以人物形象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诸多对历史发展起卓越作用的人物,学生在情感上喜欢接近,在行动中容易认同,这些素材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我这样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前搜集与傣族泼水节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学生小组的自我展示导入新课。小组展示既有精美的图片素材,又有学生的手工制作。其中有一个小组制作了简短的小视频,并配有小组自编自演的舞蹈。再次,我着重讲解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场景,和学生一起体验当时人们的幸福与快乐,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总理和各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化民族团结教育于无声,从而达到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
三、以阅读感悟激发民族团结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都是文学作品的精华,需要学生投入情感去阅读、去感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和作者进行交流。阅读的过程不仅是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更是对文章内涵的进一步领悟。民族地区学校有着诸多民族团结教育的鲜活素材,教师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知识与优秀的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达到掌握知识和情感升华的双赢。例如,教学《草原》时,教师通过范读、领读、集体跟读、重点精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同时,教师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情不自禁地高声朗读课文,课堂上洋溢着一片琅琅的读书声,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思想上受到感染,内心得到体验,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四、以语文活动培养民族团结情感
同一班级里有不同的少数民族,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良好平台。因此,我的语文活动课总是立足于牧区实际,从裕固族自治县的县情出发,以民族团结为核心,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活动。例如,开设了民族文化课,通过学习《裕固家园》一书,让学生了解民族政策、民族概况、民族风俗等,特别是通过当前时期和历史时期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当前幸福生活的信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同时,我立足牧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利用手抄报、民族歌舞表演、民间流传故事我来讲、民族文化知识课前五分钟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内容,从不同角度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感悟到: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另外,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结合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学习园地开辟了“民族画廊”,分期介绍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历史、现状及风俗习惯,利用板报、语文活动课向学生介绍少数民主的风俗习惯、民族政策等。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把感性认识转化为坚定的信念,又把民族團结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让民族团结之花历久弥新。
总之,探索语文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的新思路,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更是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尝试,才能在探索的道路上推陈出新,才能让民族团结教育浸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责编 蓝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