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追求更有效的教学

2017-03-28 13:39黄树生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本土化有效教学

【摘 要】课例研究是一个对教和学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新研究领域。笔者结合江苏省中小学教研重点资助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就如何将有效教学的理论转化为课堂实践的中介,探索课例研究本土化实践创新进行了相关阐述,并介绍了江苏省江阴市长寿实验小学通过开展课例研究成功实现教学文化变革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课例研究;有效教学;本土化;教学文化变革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77-03

一、课例研究的渊源

与教案和教学设计不同,课例是一个实际发生的教学实践。“课例研究”(じゅぎょけんきゅう)是一种有组织的合作教学,起源于日本的授业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明治时期,在日本中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学者对比了日本、美国和德国的课堂教学录像之后,认为日本教师在教学上的成功与日本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相关,即课例研究,并定译为“Lesson Study”。

课例研究是一个对教和学有着重要影响力的新研究领域。1999年,斯蒂格勒和希伯特(Stigler & Hiebert)合著《教学的差距:世界各国的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精彩观点》出版,课例研究从此引起国际广泛的关注。2005年,世界课例研究协会(WALS)成立,进一步推动了课例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课例研究属于“教师研究”(teacher research),不仅是一种校本化的教研新方法,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随着研究的进展,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地的学者都强调:课例研究是一种强大的教学变革工具。我国的课堂教学正在经历历史转型,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中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例研究尤显必要和紧迫。

笔者第一次邂逅课例研究,是在“十一五”期间,缘于美国学者克里·费南德斯和日本教师吉田信合著的《课例研究》。当时,笔者正着力于江苏省中小学教研重点资助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思考着如何规范地设计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参与式主动学习,以此提高有效教学的内涵和品质。与这项课题研究相结合,笔者在课堂教学观察的同时,思考如何将有效教学的理论转化为课堂实践的中介,引进课例研究这种新的教研方法,探索本土化实践创新,以课例为载体提升校本教学研修的效能,激发教师团队学习力。

二、课例研究的概念

什么是课例研究?这种源自东瀛的授业研究走向世界以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此教学论术语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

在国外,斯蒂格勒和希伯特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课例研究是教师寻求提升课堂中有效教学的一种校本的、合作的专业发展过程。崔瓦冉愈在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认为课例研究是指教师系统地合作研究课堂中的教与学行为,从而改善教师教学经验和提升学生学习经验的综合过程。派瑞和刘易斯则侧重课例研究的过程,指出课例研究是以授课教师为主导,多位同事教师(有时可能专家介入)组成一个项目研究共同体,协力为促进学生学习制定目标、设计教案、上课及观课,并且对所教的课进行反思提升教学的循环过程。

在国内,安桂清认为课例研究是一个融合教学实践、知识、心智模式、人际关系、支持合作性研究的结构与工具等要素的复杂的教师学习体系。耿帅认为课例研究属于实践研究,以具体的一节课为对象展示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2011年,胡庆芳等出版了《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介绍了课例研究的国际背景及其本土化实践,并以若干研究范例提供了诠释这一种教学研修的新方法。

通過文献检索和教研观察,综述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课例研究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是计划、观察、反思和修订课的教学研究过程。这种教研方式,以教师为主导,通过集体合作确立主题、设计教案、上课和观课、评价与反思以及分享成果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循环过程,其本质是一种行动研究。

课例研究的基本理念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学建议,针对教学中突出的真实问题,共同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实施并接受课堂的检验,目的不是为了展示一堂完美的课,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

由此看来,课例研究并不高深莫测,它就发生在一线教师职业生活的过程之中。然而,课例研究与一般的教学研究(公开课)还是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课例研究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研究为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了平台,为深化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

三、课例研究的基本操作模式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同一学科或同一年级的教师成立小组、即课题研究共同体,经常定期开会讨论课的设计、实施、反思等,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虽然其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主旨是相同的,基本操作模式: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

步骤一:确定研究的问题

先确定一些能激发和引导课例研究组人员的真实问题。问题可以是概括的,也可以是具体的;问题的选择可以是来自教师的教学实践,也可以来自教育决策者。

步骤二:合作设计研究课

课例研究组共同完成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查阅书籍并搜索前人做过的类似研究,然后由一两个教师执笔设计方案。教师初步完成教学设计后,再召开小组会议,对这一设计各抒己见进行讨论、修改,直至最后确定一份研究课方案。

步骤三:第一次上研究课

选择研究共同体内某一位教师执教这堂课。组内所有的教师都来听课观察。当课堂上要求学生动手实践时,听课的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走动,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解题思路时才能和学生交流。有时也可把整堂课录下来,供以后分析和讨论。

步骤四:课堂观察并反思效果

上完研究课,研究组立刻讨论、分析这堂课。由执教者先发言,反思这堂课的效果及存在问题。研究组的其他教师再对这堂课提出自己的看法,大多数是对这堂课的批评意见。

步骤五:重新设计研究课(酌情采用)

研究组教师基于自己的观察以及对这堂课的反思等继续进行修改,从学生现实学力和发展适宜性考虑,修改那些不易被学生理解的地方,再重新设计出一份新的教学方案来。

步骤六:第二次上重新设计的研究课(酌情采用)

根据新的教学设计,在另一个班重新上一次,可以由上次执教的教师来上,也可以换成研究组的另外一位教师。不同的是,这次有更多的成员参与,包括研究组的成员、学校领导、专家等。

步骤七:再次评价、反思研究课

执教者先讲述自己觉得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以及不足之处。包括校领导以及校外专家等在内的所有听课者,对这堂课提出批评意见以及修改策略。研究共同体不仅要讨论这堂课使学生学到了什么以及理解了什么,还要讨论设计这堂课时提出的理念假设是否得到贯彻,教师和学生分别从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等问题。

步骤八:分享成果

与别人分享教研成果是课例研究的一部分。分享的方式多种多样,一种就是写报告,大多数研究组成员都是通过写报告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研究的过程。另外一种方式就是邀请其他学校的教师来听修改后的研究课,这被看作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能从其他学校学到教学创新的一种方式。

在中小学,适宜校本研修的课例研究项目大致有以下四大类:

(1)一位教师围绕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磨课辅导)。适宜学科有:中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小学英语、社会等;音乐、体育、美术。

(2)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同一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次研究课(同课异构)。适宜各学科。

(3)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先后顺次上多轮研究课(专题研究)。主要适宜于:小学教学点、辅助线作法、古诗文教学、阅读课教学、片段写作、试卷讲评方法、基本概念的复习教学,等等。

(4)一个教师围绕主题,就不同教学课题连续上多次研究课(专人研课)。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的活动。

四、课例研究的范例

教育研究必须扎根于鲜活的教育实践,要在中小学积极倡导基于课堂现场的教师研究。江苏省江阴市长寿小学就是这样一个真探索、真教研、真改革的成功典范。2011年以来,长寿小学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农村小学教学文化变革的课例研究”为载体,分学科开展了课例研究。他们之所以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文化变革取得成功,就在于坚持真正地在做课例研究,围绕着一个“趣”改革课堂,这种动力的源泉来自于研究共同体敢于挑战自我的强烈愿望。课例研究理想的境界就是笃信课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持续地进行课例研究,满足于现状和已有的教学经验是天敌。持续的课例研究需要这个研究共同体里的每一位成员具有敢于另辟蹊径和挑战能力极限的勇气和智慧。

课例研究,旨在促进教师对于有效教学的有意义理解和教师专业的自主性生长,求善求美,始终处于一种未完成状态。因此,课例研究特别需要发扬三种精神,即:永不言败的“长征精神”;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索精神”;追求教学精致无极限的“唯美精神”。

以课例研究的方式变革教学文化,提升教研品质,优化课堂教学,这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教学研究进入的新阶段,是在追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不懈探索过程中的新创举和新突破。课例研究范式的推崇和推广,标志着中小学一线教师从事的教育研究进入了规范化和深层次的新纪元:草根的基础、真实的研究、全员的参与、教学中的进行、行动上的改进!

长寿小学教学文化变革的课例研究的范例向我们诠释了一个通识性的道理:告诉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收获。今天的课例研究也依然遵循着这千古不变的法则。知与行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演绎出了一个个以课为例的研究和改进教学的范例。

课例研究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意义非常重大,经历教学改进这一凤凰涅槃过程的每一位成员都在告别过去的基点,站在新的高度向未来更深邃、更高远的空间进发!

参考文献:

[1] Isoda M,Miyakawa T,Stephens M. Japanese Lesson Study in Mathematics:Its Impact, Diversity and Potential for Educational Improvement[M].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Pte.Ltd,2007:275-278.

[2] Martin,M.O.,Mullis.TIMSS 2003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Report: Findings from IEA's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at the Fourth and Eighth Grades, Boston College,2003[C]. Massachusetts:TIMSS & PIRLS International Study Center,2004.

[3] 黄树生.简说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方案规范[J].江苏教育研究,2009(10A):31-34.

[4] Stigler J W,Hiebert J.The teaching gap: Best ideas from the worlds teachers for improving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M].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99.

[5] Triwaranyu C.Models and strategies for initial implementation of lesson study in schools[J].International Forum of Teaching and Studies, 2007(3):48,15.

[6] Perry R,Lewis C.Teacher-Initiated lesson study in a northern California district[C].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Retrieved July 21,2004,from Http://www.lessonresearch.net.

[7] 安桂清.課例研究:信念、行动与保障[J].全球教育展望,2007(03):42-46.

[8] 耿帅.课例研究:备受教师关注的教育科研形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9(06):96-98.

[9] 朱纷,黄树生.教师要积极开展基于课堂的教育研究——以无锡市(江阴)教师专项教研课题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2(10):54-56.

[10] 胡庆芳,等.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3-5.

[11] 杨欢,沈书生,赵慧臣.英国ELLI项目学习力理论解读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09):44-50.

(编辑:赵 悦)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本土化有效教学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关注细节?灵动分享?打造生态课堂
依托课例研究 成就高效课堂
基于课例研究下的高校英语教师学习反思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