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文教学多元导读的八大教学策略探讨

2017-03-28 09:22岳海江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古诗文策略

岳海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古诗文经典启蒙教育在小学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从激趣出发,采用行之有效的“导读”,达到激发兴趣、增加积累、强化理解、促进运用的目的?笔者在实践中研究出了“讲读、唱读,诵读、研读,画读、演读,读说、读写”这八大多元导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古诗文;多元导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55-03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文能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能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增加文学知识积累;能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学习先辈的精神,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品德情意;能认同优秀的中华文化,培养对国家、民族的感情。然而,目前小学教材中的古诗文篇目不多,尤其是文言文。教师缺乏对文言文教学的深入研究,学生也因此缺少古诗文的熏陶,文化积淀相对较少,文言文语感较弱,兴趣不浓。针对小学古诗文教材简洁、灵活、故事性强,学生好动、乐于表达、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实践中,笔者研究出了“以读激趣”八种适用于小学生,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策略,分别是讲读、唱读,诵读、研读,画读、演读,读说、读写,也就是通过“讲、唱、诵、研、画、演、说、写”这八种策略,达到激发兴趣、增加积累、强化理解、促进运用的目的,同时也为中学深入学习文言文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古诗文教学多元导读策略及目标见下表)

一、讲读

讲读,就是讲背景、讲作者、讲文意等。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把比较枯燥的古诗文写作背景、作者生平、大概文意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就会引起他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讲故事时可以娓娓道来,也可以绘声绘色。讲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声音的特点和语言技巧,如女老师的亲和力、男老师的感染力,再加上故事内容本身的魅力,就会产生强大的磁力,牢牢吸引学生,让他们产生深读诗文、走进课堂的兴趣,兴趣有了,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

二、唱读

唱读,就是跟唱、吟唱、演唱等。这里的唱读,不是一字一拖音的没有语感的读法,而是以唱,或是唱和读相结合去学习古诗文。小学生接触古诗词较多,诗词多数都有曲谱。学生可以跟老师唱,也可以跟视频和着音乐唱(如【春晓】春眠不觉晓……)还可以吟唱,大声地将朗诵和歌唱完美结合,达到激趣的目的。

例如《生查子》,可将吟唱引入教学:

走进六年级,当我把这首词打在屏幕上时,学生便产生畏难情绪:“哇,老师,这也太难了吧?”学生的反应给老师一个信号——课未上,趣已没。如何激发兴趣?我将吟唱引入教学。在学生读准、读通这首词后,笔者抛出一个问题:

上阕,去年元宵之夜,明月高悬,华灯如昼,“我”与好友共赏花灯,心情怎样?通过“人约黄昏后”,学生脱口而出:高兴喜悦!

而下阕,今年元宵之夜,明月高悬,花灯依旧,无骨肉至亲相伴、无知心好友谈天,“我”心情怎样?学生从“泪湿春衫袖”得出:孤寂伤感!

此时笔者指导学生,用读或唱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直至最后全班参与表演——

1. 领诵

(生1)又是一年元宵夜,又是一弯月上柳 。

(生2)可惜华灯明月之下,无骨肉至亲相伴,无知心好友谈天,真是孤寂伤感,泪湿春衫袖 。 (做无可奈何的动作)

2.“诵”与“唱”

(生1或生2朗诵,其他人跟随音乐发“啊”的和声,声音和谐,把朗诵融进去)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朝右转头,目光移动),人约黄昏后。(头和目光移回原位)

3.“伴”与“唱”

(生1或生2演唱,其他人跟随音乐发“啊”的和声,声音和谐,把朗诵融进去)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分角色“读”与“唱”

(女生齐唱,男生齐读)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5. 齐唱、齐诵

(音乐间奏后齐唱)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不见去年人(伸左手),泪湿春衫袖(伸右手,双手做无奈的动作)。

(一起朗诵)不见去年人(伸左手),泪湿春衫袖(伸右手,双手做无奈的动作)。

下课后,只见学生还在一遍又一遍地“泪湿春衫袖”。学生的表现证实了“唱读”这一策略带来的成效是:课虽终,趣正浓。

三、诵读

诵读,指的是让学生经历由形式多样的读到大声、有感情,甚至脱稿吟诵的过程,达到积累目的的同时也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诵读包括自由读、默读、引读、拍手读、挑战读、解说诵、配乐诵、表演诵等。各种诵读方式交替运用,既能够激发兴趣,增强语感,又能够促进积累。如“拍手读”《咏柳》:先画出221的节奏停顿,老师和学生一起拍手打节拍读,可以单人拍手,也可以同桌拍手,还可以多人拍手游戏式地读。拍手读到一定程度,再配着音乐读出节奏、语气和情感。

“解说诵”指教师根据诗词需要,在学生吟诵的同时穿插进解说,借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游子吟》这首诗,情感深沉,适合学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中去吟诵。在学生吟诵的过程中穿插进去极具深情的解说串联词,层层深入,句句动心,与学生充满激情的吟诵完美结合,可谓浑然天成!

以下是“解说诵”的片段:

四、研读

研读,是指学生个人研读、小组研读、主题研读等。在小学高年段,倡导学生广泛、持久、深入地研读,研读的方式可以是个人研读,也可以是小组研读。高年段学生对此种自主探究性学习尤其有兴趣。研读的内容可以为:

1. 研究文学常识:如创作常识、平仄规律、绝句、律诗等。

2. 研究某位诗人:如“苦吟僧”贾岛,“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诗史巨制”的诗圣杜甫(生平、写作风格、背景、趣闻故事……)

3. 研究某类作品,如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等。

五、画读

画读,指的是临摹画、想象画、连环画等。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有的画面感特别强,指导学生可以对着插图临摹画,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想象画,也可以画连环画,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如教学唐朝李峤的诗《风》一诗,“解落三秋叶”中叶是景,“能开二月花”中花是景;“过江千尺浪”中浪是景,“入竹万竿斜”中竹是景。四句诗可成四幅独立的画,连起来就是这首诗的一套连环画,让学生画出“风”的四幅画,学生在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理解诗意,画时兴趣盎然,画后刻骨铭心,可谓一举多得。

以下是学生在示范课上的画作:

六、演读

演读,指的是演对白、演场景、演情节、演故事等。《礼记·乐记》有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小学古诗文短小精悍,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文意思时,可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还可以以演為主线,“演”对于小学生来说真可谓是兴趣盎然! 如《两小儿辩日》可以演对白;《自相矛盾》可以演场景;《赠汪伦》可以演情节;《掩耳盗铃》可以演故事等。

七、读说

读说,指的是说作者、说文意、说理解、说仿句、说启示等。“说”作为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既能激发表达欲望,又能打开思路,为写作打好基础。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寻找说的训练点,巧妙地进行说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二子学弈》时,围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一句让学生仿说:

至此,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掌握了这个肯定句式。

八、读写

读写,指的是仿写、改写、扩写、评写等。古诗文教学,还可以根据内容,迁移到写作训练上。教师让学生把已经内化的古诗文内容用白话文写出来,学生对此兴趣浓厚。

如《早发白帝城》:学生把27个字的古诗改写成了一段文辞优美的现代文。

早晨,我离开了彩云缭绕白帝城,顺流而下,一天就能到达千里之外的江陵。 两岸杨柳依依,树上有的结了黄灿灿的梨,有的结出了通红的大苹果,有的结出了樱桃呢!两岸的岩壁上猿猴的叫声不绝于耳,小船犹如飞一样,转眼之间就已经“飞”过了千万座高山,到达了千里之外的江陵。

再如《渔歌子》:这首词只有37个字,运用“改写”的策略,经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了长篇幅的美文——

好一派桃花流水

西塞山连绵起伏,从远处看,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它有着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感,却又像一位画家走过,挥笔描绘的水墨画。几只洁白的白鸥无拘无束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而偌大的蓝天也因为白鸥的点缀,增添了一些活泼的感觉。

湖边的桃花芳香扑鼻,盛开着的争奇斗艳,含苞待放的却如害羞的小姑娘,躲在花室里迟迟不肯展现自己。凋零的桃花虽不及盛开着的婀娜多姿,香气迷人,但凋谢的花朵落下花瓣,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湖面上,随波逐流,也一样为平静的湖面增添淡雅的色彩。波光粼粼的湖水不时蹦出几只肥美的鳜鱼,它们在欢快地嬉戏、玩耍,平静的如一碗水的湖面也微微地泛起一圈圆晕。一位渔翁身披绿色的蓑衣,头戴青色的若笠,悠闲自得的在湖中心的一只小船上垂钓,嘴里还哼着小曲,一副轻松的神情。

天空下着雨,春天的雨总不及夏天那么热烈。春天的小雨淅沥沥的下着,丝丝春雨轻轻拍打着水面,那“嘀嗒”的声音,多么像一首春天的交响曲,令人沉醉其中,就仿佛是春日私语般的美好。两岸的桃花在绵绵细雨的滋润下,花朵显得娇艳欲滴,让人想把它捧在手心里呵护着。还没绽放的花蕾仿佛也在慢慢苏醒。在这如世外桃源般的仙境中赏春游玩,放松自己,抛开一切烦恼,让心灵受到洗涤,应该没有人愿意离开这里,回到过去的世界吧!

总之,这八种策略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对文言知识的积累、理解和运用。另外,要整体提升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在学校发挥团队的力量,开发校本资源库,建立教材包、教案包、网址包、简报包、视频包、曲谱包、歌曲包、配乐包、吟咏包等,并见缝插针地开展系列活动,实现“课内古诗文教学”和“课外的经典启蒙系列工程”双管齐下,从而以文学为依托,传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和校园文化,让师生“诗情画意”般成长。

(编辑:张 婕)

猜你喜欢
古诗文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初探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我的手机在哪?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高考古诗文默写预测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