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育与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分析

2017-03-27 11:23叶春梅
新课程·教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态教育培养分析

叶春梅

(浙江省庆元中学)

摘 要:新时期对于学生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理论知识上,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思维,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格,是新课标环境下对教育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现如今,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应积极加强对学生生态教育的进程,对学生进行具有积极影响价值的教学指导,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保护生态环境宣传工作更好发展。

关键词:生态教育;学生生态意识;培养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对工业发展建设,促使经济快速发展,但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工业生产避免不了能源的大量使用及废气废水的排放,不仅造成了环境压力,破坏自然环境本身固有的自然循环生态系统,同时对于自然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能源的消耗与衰竭,致使很多自然能源面临枯竭现象。然而,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给人类的生活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废气废水的排放,影响了空气质量,污染了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的水源,使人们的生活环境逐渐恶化,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传播疾病。例如,近几年我国雾霾现象越来越严重,冬季里往往整日被笼罩在雾霾下,给人们造成生活压力的同时,引发了很多人的呼吸道病症,人们在冬日出行,预防严寒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防范雾霾的侵袭。由此看来,现阶段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势在必行。国家发展离不开工业发展的支持,但是,只进行有效的治理工业废气废水排放问题是不够的,从根本上说,更应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形成全民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才能使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注重行为,长此以往,为保护生态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提高人们生态意识,在日常宣传外,学校也应该及时开展生态教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生态教育的进程,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不仅是促进“保护生态环境”宣传工作的进行,更是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和健康理念形成添上重要的一笔,引导学生意识到人类依赖生态环境,向生态环境进行索取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为自己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更是为子孙后代积攒无形的财富。

一、生态教育的重要内容

生态教育是指人们在对环境危机进行有效思考后,将生态学理论及保护生态方法等知识运用到学生教学中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提高,人们逐渐从追求物质层面上升到追求精神层面,对生活环境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逐渐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过去的工业生产过程中,重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排放同时没有对废气废水进行合格处理,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极大的排放量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压力。废气对空气的污染可想而知,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不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有毒气体,而很多工厂为节省工业资金,降低废气排放前的处理标准,甚至更多企业直接将废气排放,造成了空气的严重破坏。同时,空气质量的降低还来源于森林资源的减少,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树叶可以通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可以吸收空气中的其他有害元素。但因用工需要人们对森林进行乱砍滥伐,使森林资源短时间内大量减少,空气质量的改善失去了可以净化的途径,导致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进行生态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做一名爱护环境的合格公民。其教学方法可以是讲授基本理论知识,也可以是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无论是哪种方式,其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生态教育内容来展开的。

二、我国学生生态意识的目前状况及原因

1.缺乏深层次的生态知识

就目前来看,我国学生目前已具备一定的保护生态环境意识,能够意识到人们生活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积极地用生态保护理念指导自己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行为。但学生的生态知识仅仅停留在基础的理论层面,对于更深层次的生态知识缺乏一定的领悟及学习机会,所以,学生的生态意识需要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现阶段,很多学校开展的生态教育教学内容,涵盖的生态知识以基础为主,没有进行生态理论更深层次的挖掘,对学生进行授课的课前准备也没有做到位,所开展的生态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学生生态意识薄弱的影响因素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注重“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忽视了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的重要教育理念,致使学生形成人的地位高于一切的思维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生态意识的形成,阻碍了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生态知识学习。

我国教育方式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学校已经开展生态教育工作,但是生态学并没有列入考试范围,基于此,生态教育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学校在开展生态教育教学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注重学生是否已经形成有效的生态意识。另外,教师在进行生态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目前,我国没有形成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对学生进行生态教学的同时,没有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环境,阻碍了学生时时进行生态环境学习及感

受生态环保的感受过程。

三、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有效措施

1.积极开展生态教育课程

学校方面要对生态教育课程的开展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严谨的教学体系,组织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高效率的教学方式。為了使学生学到更有意义的生态知识,学校应不定时组织任课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形成课题讨论小组,共同探讨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传授。以理论知识传授与实验开展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植树活动”、“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感受生态保护工作的乐趣,认识生态环境更高层面的知识。

2.教师加强理论学习

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生态教育学的内容,教师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个合格的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丰富教学语言及内容,带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尊重学生的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接受理论知识。同时,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及时补充生态学的相关知识,为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的引导者,要和学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同时,积极地为学生答题解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念。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地提出问题,同时可以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试着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对学生的讨论结果给予正确的指导,为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提供具有价值的指导意义。只有教师扮演好课堂中的角色,利用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态学的相关知识。

生态危机问题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同时也没有捷径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只有扎扎实实,及时处理工业排放问题,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从实际行动上带动全民参与到生态环保中来,才能达到生态保护的根本效果。学校开展生态教育是进行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内容,在进行生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带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自主形成生态环保意识。生态教育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必须接受的一门课程,生态教育工作的开展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应受到学校和教育界的足够重视,在进行全方位的统一协调后,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是生态教育及学生生态意识形成的必经之路。生态教育学的开展工作,需要得到学校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提供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江.生态教育与高校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48-250.

[2]付义赣,郭坤.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生态意识培养教育新模式[J].职教论坛,2014(29):54-57.

[3]石迪.大学生生态意识及其培养[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3):32-36.

[4]黄平芳.学校生态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1):69-70.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生态教育培养分析
微传播语境下圈商广告文化对消费者的培养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试析生态教育文化平台下情境德育的有效途径
生态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构建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试论科技价值观
构建职业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的分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生态教育之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