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张霞
从“需求”出发看教学
马张霞
教学需求;教学方法;职校课堂
提到“解放”,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自由”。但我们也知道,自由是相对的,只有遵循了一定的逻辑规律,自由才不会成为混乱和盲目。好比你开一辆车去自驾,路线行程可以任性发挥,但交通规则是一定要遵守的。课堂学习力的解放,也不是无限度的自由。是不是将孩子们随意放养,课堂花样百出,就是解放、就能有效提高课堂学习力了呢?显然不是,那“课堂解放”的程度和根据在哪里呢?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市场营销学里必用的高热度词语,那就是“需求”。我们常常会听到“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这样的口号,我们也能看到大凡卓越成功的企业都非常善于换位思考,能主动地从顾客立场来考虑产品的设计和营销。那么在教育界,我们有想过课堂的“需求方”是谁吗?是教室内的学生,还是课堂之外的家长、学校,乃至未来会影响到的企业、社会和国家?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提出一个人们常常会犯的经验性错误,就是以自己对对方需求的理解而代替对方的需求,比如有一个调侃的段子就叫作“你妈觉得你冷”。作为教师,我们也常常“想当然”地解读学生的需求,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
家长希望我们培养出品德良好的孩子,学校希望我们培养出潜质优秀的学生,企业希望我们培养出技能过硬的员工,社会希望我们培养出有责任担当的公民,国家希望我们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这些需求者们想要我们关注的是“有用”。可是学生毕竟是孩子,未必能完全领会段子里妈妈们的苦心。我曾从学生群体中随机抽取了1392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了解到他们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授课环境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并不完全认同,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只是因为外界需要我们这样学习,而没有人问问我们喜欢学什么、怎样学”。他们更想要我们关注的是“有趣”。如果把课堂比喻为烹饪出的菜品,营养但不好吃或好吃但不营养,都不是我们追求的效果。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我想以自己任教的市场营销课程为例,谈一些做法: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多寻找“有用又有趣”的思路方法。如在学习“品牌策略”的时候,我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查找知名品牌中的典型范例,分析其设计命名的共同特点和个性特色。在学习“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的时候,我用情境教学法,以“苏州特产御窑书写砖(介绍期)、蚕丝被(成长期)、珍珠项链(成熟期)、津津豆腐干(衰退期)四种产品延长寿命周期”为学习任务展开策划,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有所用,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又如,在学习“营销调研方法”时,我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扮演调查者和被调查者,通过3分钟的情景再现体验“个人或小组访问、电话调查法、邮寄调查法、询问表留置法”等不同的调查方式下人们的行为和心理感受,从而总结出每种调研方法的优缺点。再如,讲解“广告信息的表达方式”时使用头脑风暴法,先让学生快速回忆印象深刻的广告片,并逐一板书列举,然后再结合广告信息表达的方式对比连线,灵活掌握知识点。此外,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入融合,我还学会了很多新技术,制作微动画、关注微新闻、发起微话题、策划微电影,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究“智微课堂”构建的新领域。
二是在课堂外尝试用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成立了江苏省首家中职生营销社团,通过“创意海报设计、企业人士讲座、校园问卷调查、职教标语征集、季节商品促销”等主题活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其“团队合作、自主创新、分析沟通”等职业素质。我们打造了创业教育平台,通过“超市岗位锻炼、格子铺创业体验、水果吧经营竞赛”等多种创业教育形式,在活动中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其“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爱岗敬业”等道德品质。我们编写了企业文化读本,通过《走近优秀企业家》《营销白领学职场社交》《职业道德伴你成长》等校本读物,让学生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但是要特别强调的是,职业教育各科类专业文化和技能类课程具有很大的“需求”差异。即使是同一门课程,随着80后、90后乃至00后的年龄变迁和特性变化,我们摸索总结出的教学方法也决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寻找不同课程、不同阶段、不同群体更适用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解放课堂学习力,这是我们每一个从教者应该孜孜不倦求索的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
G717
C
1005-6009(2017)52-0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