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职教课堂不一样

2017-03-24 03:36臧志军
江苏教育 2017年52期
关键词:黑板职业课堂

臧志军

让职教课堂不一样

臧志军

黑板;课堂垄断;职教课堂

今天的教师上课时都要面对黑板,是否有人产生过疑问:黑板发明之前的教室是什么样子?黑板发明之前教师怎么上课?或者说,中国私塾里的先生怎样上课?西方“一间房”学校里的教师怎样上课?

今天流行的大黑板只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此之前中国学生是自己带笔墨纸砚上学,西方国家的小孩会带小石板或小木板。那时的教师一般都是“全科”教师,要能从事所有科目、所有年级的教学。在中国的私塾里,常常是小孩子集体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大孩子默写《论语》;西方“一间房”学校里的教师也常常会在每个学生的小石板上根据各人的学习进度写下不同的算术题或拉丁文。在没有黑板的年代里,课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至少在技术上是如此——尽管那个时代“师道”更受尊重,但教师向作为集体的学生展示权威的机会并不多,他(或她)的权威更多来自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所存在的巨大的知识落差。

黑板被挂到教室前方后,教师可以轻而易举地面向所有学生讲授,学生则不得不从自己面前的纸张或石板上抬起头来,把目光长时间聚焦到老师身上。教师开始垄断课堂:通过统一的学习指令,教师统一了学习进度、学习难度和学习方法,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再难以进入教师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所认定的集体学习需求和他所认定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投影幕布和电子白板逐渐取代黑板的今天,教师对于课堂的垄断地位并未削弱。想想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以及千千万万个类似的普通高中学校,教师从案头上抽取一份试卷发给学生,学生在统一的时间里完成并与老师的标准答案进行对比,教师以自己的经验判定学生的知识缺陷,以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方式讲解试卷。这个过程中,从学习内容到学习进度再到评价标准的确定,学生均无权也没有必要参与。

这种课堂模式的优缺点同样明显——学生的双基扎实,但学习过程是被动的,许多优秀的学生身陷严重的挫折感和无助感中,教师、家长和社会在调动学生学习和生活热情方面的投入巨大而收效往往不明显。

教育界早就认识到这些不足,也开始了不懈的努力,但成效不尽如人意。2016年,河北一位县教育局长因为家长和教师们的反对而主动辞职,家长们主要反对他施行的“反满堂灌”的改革。家长质疑:“老师上课讲得少了,考试少了,考了也不公布成绩、不排名次,我怎么知道孩子学习的好坏呢?”我们不能一味指责家长功利、不尊重教育规律,而应思考社会为何接受并尊崇教师的课堂垄断地位?除了社会因素,应该也与普通学业教育中知识的普遍性、学习过程的可控性和学习标准的一致性有关,这一切奠定了教师课堂垄断地位的基础,也使广大教师和一般民众相信由教师垄断课堂是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教育组织形式。

这个世界上偏偏有一种教育,它不追求知识的普遍性,而更愿意让知识与具体的应用情境相关;它所产生的学习任务往往耗时较长、学生的参与度更深更广,因而教学过程的可控性较差;它的教育产出与具体的产业、具体的工作任务有更强的相关性,因而教育评价具有更强的个体特征。这种被统称为职业教育的教育形式在知识论、方法论基础上与普通教育存在明显差异,所以相比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具有更充分的理由反对以黑板为中心的课堂架构和以教师垄断为特征的课堂组织形式。这就是我们认为职业教育课堂应该与普通教育课堂不一样的根本原因。

但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没有能够支持以上的论述,我们看到的是职业教育课堂越来越像普通教育,不仅没有改掉“满堂灌”的老毛病,还学会了标准化教学与考试,引入了月考等制度,学生不仅无权对学什么发表意见,也难以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决定学习进度,这对于原本就不适应教师垄断型课堂的职校学生而言无异于再次被放在火上煎熬。

不过,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学习垄断机制倒是符合了家长、用人单位的预期和教师们的教学习惯,因此反对者并不多。但我们不能因为很少人反对就认为它是正确的,这只是因为那些真正的反对者——学生——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而已。

因此,我们一方面建议职业教育放弃与普通教育“对标”,不要再用普通教育标准来衡量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向广大职业教育教师呼吁:减少课堂垄断,尊重个体差异,打造与普通教育不一样的课堂。

这一呼吁并不是要剥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江湖中一直流传着中国数学教育的传奇,常见的说法是中国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可以顺利完成西方国家初中甚至更高学段的数学学习。据说中国数学教育的基本经验就是重视双基。我认为职业教育也存在双基问题,这方面的教学显然只能以教师为主导,但教师不能再“满堂灌”,不能再为教知识而教知识,而应在技能训练中、在解决问题中、在具体情境中教知识,让知识活起来,也让学生活起来。具体的策略则是把知识点任务化,让课堂由一个个学生参与的任务组成,而不再是由一段段知识讲解组成。

这一呼吁也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是让学生成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教学决策人。学生也许无法决定学什么,但他们应该能够决定何时学、多快学。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条件下,技术上要做到这一点已不是难事,教师和学校所要做的事就是“倾听”和“宽容”,用微信、QQ去采集学生的学习需求,用弹幕来呈现学生的学习现状,用灵活的学分制度来适应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用更长的学习评价周期宽容那些进度稍慢的学生,用课上课下混合、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照顾那些学习习惯稍差的学生。

这一呼吁的根本目的其实并不在于打破教师对课堂的垄断,而是要让知识、技能具有足够的“相关性”。许多教师以为只要课堂里开展了项目教学,只要有了能够让学生动手的技能训练,职业教育课堂的特色就已经显现了,但这无法解释大量的学生对实践课程提不起兴趣的事实。许多学生选择专业时就很盲目,学习中毅力较差,毕业后也不打算从事相关专业,他们自然对任何专业课程都无感。教师应该认识到这样的学生占比不小,应该尽量在专业教学中穿插一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或未来工作相关的趣味性、前瞻性学习任务,当这些学习任务串联成一个学习链条时,我们的学生也许会逐渐培养出对学习的热爱。

我们相信,只要教师们愿意,减少垄断、尊重差异并不难做到,但为什么这么多有识人士都是知易行难呢?这是因为教师课堂垄断背后还有一个更为深层的“经济逻辑”:教育管理者与教育实践者都有着浓重的效率情节,都在算投入产出比的经济账:市长们在计算投入多少资金培养多少学生,校长们在计算投入多少师资取得多少奖牌,教师们在计算投入多少时间取得多少均分。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理性计算后,让教师垄断课堂就成了自然的选择。也许只有驱逐了效率思维,职业教育课堂才能真的与普通教育课堂不一样吧。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G717

C

1005-6009(2017)52-0011-02

猜你喜欢
黑板职业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黑板
职业写作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