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晶
摘 要:一提思想品德课,人们不免就出现一种思维定势——枯燥乏味。部分学生失去了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热情。新课程知识点多,内容繁杂,要提高教学吸引力,就要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以此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妙趣横生、富有情味。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生活;质疑悟理;自主探究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独立的思考和生活体验,离开了学生的真实体验无异于“纸上谈兵”。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践行、评价、教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的“一扇窗”带动活动的开展、问题的分析、内容的拓展、情感的体验和价值观的牵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媒体情境,导入新课,激发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够引“生”入胜。多媒体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一扫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单调、抽象,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思想品德课堂中,很多内容都较为抽象,学生不容易接受和理解,利用适合课本内容的音乐素材、视频素材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尽快地融入特定的课堂氛围中。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二框《珍惜学习的机会》的导入时,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偏远地区的孩子靠在窗前,遥望着远方的大山,在静静思索着“山那边是什么呢?”随后播放一张张幻灯片:“繁华的都市景色”“美丽的校园”“整洁的教室”“丰富的校园生活”“一张张洋溢着灿烂笑容的青春脸庞”,接着教师话
锋一转:“在山的那一边是怎样的呢?”伴随着感伤的背景音乐展示着另一组幻灯片:“学生在昏暗的危房教室上课”“走艰难的山路”“睡在阴冷的教室地面上”“透着童真但更显无助的眼神”,听着那低沉、哀怨的旋律,看着一张张幻灯片,学生不禁感同身受,深深地感受到了差异。此时顺势切入本课主题,避免了强硬的理论灌输,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活动情境,贴近生活,指引主动体验
新课程的教学不再是高于生活的理论,而是回归生活的真
实。“教育即生活”的理念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第二框《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我们要以尊重的态度面对老师的管理,但是如果在管理过程中老师对我们产生了误会,你会怎么办?你有被老师误会的情况吗?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老师的误会呢?接着播放视频《某老师的一天》。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切入,让学生感知更直观,理解更深刻。视频资料中所展示的教师的生活真实、生动、感人,让学生对原本“陌生、距离遥远”的老师有了一个更为真切的了解。
三、创设问题情境,悟理思辨,引导自主探究
真正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体验,充满问题与矛盾的课堂。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地把思维引向深入。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教学中设计了一个情境:主人公(未成年人)机智逃离危险,为以防万一顺手操起一块石头躲在树后,不久,歹徒也追了过来,背正朝着主人公……引出问题:怎么办?该不该用石头砸他?此时思维的火花瞬间迸发,有人赞同砸向歹徒,有人则反对。这也正是学生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契机。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同时顺势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危难关头及时保护自己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自身生命就要受到威胁;在防御过程中如果导致对方受伤,还要及时拨打120和110(对于违法行为应由法律惩处);还需注意的是在法律角度有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区别,如果导致对方重伤或死亡,作为未成年人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有了思维火花的碰撞,通过思考,拓展了课本知识,学会思考人生、关注生命。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情境创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不同内容及教师自身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在对情境的感悟、参与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愿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寻生活之源、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营造更多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思想品德課堂。
参考文献:
[1]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 徐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