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以质取胜战略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3-23 13:05杨双锋
对外经贸 2017年1期
关键词:对外贸易质量管理

[摘要]我国外贸实施以质取胜战略20多年来,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只是贸易大国,还不是贸易强国。“十三五”期间,我国外贸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分析我国外贸以质取胜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微观层面外贸企业要将提高质量贯穿到每个环节,宏观层面各级政府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做好园区的“加减乘除”,同时要加强质量考评引导,努力在品牌和标准两大关键问题上实现突破,有效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全面深入实施,加快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关键词]对外贸易;以质取胜;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7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1-0007-05

[作者简介]杨双锋(1969-),男,河北武邑县人,经济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以质取胜是我国外贸长期的战略方针。“十三五”期间我国外贸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以质取胜战略的实施成效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突出问题导向,侧重货物贸易并适当兼顾服务贸易,针对提高以质取胜战略的实施成效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我国外贸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和必要性

(一)以质取胜战略的内涵

以质取胜战略是我国外贸领域的长期战略方针,自1991年开始实施以来,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外形势的要求,内涵日渐丰富。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9号)出台,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外贸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主要任务,即围绕大力推动我国外贸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实现五个转变:一是推动出口由货物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资本输出相结合转变;二是推动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为主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三是推动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变;四是推动营商环境由政策引导为主向制度规范和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转变;五是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地位由遵守、适应国际经贸规则为主向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订转变。

(二)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必要性

当前,全球贸易依旧低迷,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外贸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虽然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只是贸易大国,还不是贸易强国。外贸粗放经营,出口货物和服务多处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低端,出口货物中约有90%是贴牌商品,技术含量低、自主知识产权匮乏、产品附加值低,不少纺织企业在靠国家出口退税补贴的情况下利润也只有3%—5%,是典型的以量取胜。世界品牌实验室从全球8000个知名品牌中推出的2015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的500个品牌中,美国228席、英国44席、法国42席、日本37席,中国排名第五,仅31席,而且无一进入前50席。服务贸易出口仍然以交通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项目为主,金融、计算机、保险、娱乐等一些新兴的、附加值和利润较高的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较大,尚未形成一大批管理水平高、综合实力强、能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企业。同时,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中国传统出口竞争优势明显弱化,而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我国外贸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因此,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以质取胜战略,迎接挑战,攻坚克难,务求更大的成效。

二、我国以质取胜战略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坚持不到位,一些外贸企业“只关注产成品质量检验”“订单多时质量管得松、订单少时质量管得严”“利润少了就降低些用料标准”等做法不时出现,导致我国一些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既影响了出口市场的稳固和拓展,又影响了外贸企业和国家的信誉和形象。2015年,质检总局对法定检验商品目录以外的机电、轻纺和资化三大类、12种重点商品抽检显示,出口商品不合格检出率达到326%。

二是一些外贸企业把前期市场调研、售后服务排除于质量构成之外,存在“技术好、性能好就能找到用户”“产品卖给了外商就算成功”等片面认识,导致我国一些企业和项目市场开拓不利,或者已有市场不能巩固,“质”的忽视导致了“量”的消退,如我国某高铁项目在某国的搁浅、好多外贸企业由于售后不到位每年都有一些国外客户投诉等。近几年我国产品一直居欧美召回、通报、退货的首位。

三是质量标准要求不高,削弱了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贸易技术壁壘协议》规定:“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范围内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只要这些措施不致认为在具有同等条件的国家之间造成任何不合理的歧视,或成为对国际贸易产生隐蔽限制的一种手段。”另外《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规定:“缔约方有权采纳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可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初衷是合情合理的。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只要缔约方确认它的措施有科学依据和保护水平是适当的,就“可以实施或维持高于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的措施”。因此,技术标准被许多国家用来实施贸易保护,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而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以限制某类产品的进口。例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家禽,日本采用的卫生标准竟高出国际卫生标准500倍。由于我国外贸企业对此缺乏认识,只满足于符合目标市场标准要求组织生产、进行检验,导致每年有超过30%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

四是质量标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弱,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被承认的校准测量能力数量列世界第四位,但仅为第一名美国的53%。在3万余项国际标准中,由我国主导制定的仅占07%。虽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但缺少核心技术,产品技术含量低,使用寿命不能满足需求。例如,有相当比重的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高端芯片,甚至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等必须依赖进口。其中,国产数控重型机床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高于300小时,而进口的高档重型机床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在2000小时以上(国际标准为800小时)。

五是要素资源利用率不高、制约严重,因质量原因造成的损失大。传统出口商品多依靠要素驱动,靠低成本薄利多销。而且不少外贸企业生产经营粗放,缺乏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对生产环节没有采取精益管理模式,许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率偏高,返工、返修、报废等不良品损失过高,导致生产中能源、原材料消耗较大,造成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国际竞争力显著降低。我国制造业每年因质量原因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目前,我国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成本过高,资源紧缺,环境约束矛盾突出,外贸企业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六是创新能力差,质量提升动力不足。长期依靠拼价格的“以量取胜”的出口方略使众多外贸企业由于利润低、效益差导致积累不多、实力不济,形成了“产品质量差—低质低价形象—中高端需求转移—提升质量的动力不足—产品质量差”的非良性循环。同时,不少企业认为搞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提高质量,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不如抓订单、找客户“钱来得快”,缺乏提质增效的动力和打磨出口精品的人力和经验储备。此外,不少地方政府只注重出口规模的考核,没有将出口质量指标列入逐级考核体系,各级政府和企业缺少提升出口商品质量的动力;国家有关部门建设出口质量示范基地、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打造出口品牌等积极行动虽然已显成效,但在多数地方得不到拓展和深化,基层相关政策资金配套不到位,造成以质取胜战略在基层的落实还有“最后一公里”。

三、提高外贸以质取胜战略实施成效的对策建议

(一)弄清微观层面质量的形成机制,增强外贸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宏观上国家以质取胜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外贸生产企业是主体、是基础。针对当前外贸企业普遍存在的对质量的模糊、片面认识,极有必要帮助企业弄清构成质量的要素和质量的形成机制,促使其提高认识,加强质量管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准。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ISO8402-1994),产品质量是指产品“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和特性的总和”。这个定义适用于有形物质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产品,其特征通常包括符合性、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经济性和环境影响等。为表述产品质量形成的规律性,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朱兰提出质量螺旋模型。“朱兰质量螺旋”是一条呈螺旋上升的曲线,它把全过程中各个质量职能按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用以表征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其规律性,它大致包括市场调查研究、新产品设计和开发、工艺策划和开发、采购、生产制造、检验、包装和储存、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重要环节。在“朱兰质量螺旋”中,产品质量从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并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产品质量就提高一步。

“朱兰质量螺旋” 在微观层面揭示的质量形成机制,体现了创新驱动的发展要求,是创新驱动重要的微观基础。同时,在实践当中,质量的形成、管理和不断提升需要政府、市场和企业“三驾马车”协同共进。为此,为便于更好地发挥“朱兰质量螺旋”对实践的指导推动作用,对“朱兰质量螺旋”进一步完善,定义中间向上的箭头为创新主线,该线下端是政府(政策)推动,上端是市场拉动,中间核心是企业家驱动(包括技术工艺创新、生产经营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等),三者联动,缺一不可,构成了质量提升的动力机制,促进不断循环上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通常将“朱兰质量螺旋”中间向上长箭头标注为“市场拉动或引导”。本文作进一步完善,将该箭头定义为“创新主线”,并进一步明确下、中、上端三段功能和统一联动关系。

表1对照“朱兰质量螺旋”的质量形成路线和新定义的质量提升的动力机制,系统地明确了基层外贸生产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着力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据此有针对性地指导外贸企业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在各个环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从微观上提升我国以质取胜战略的执行力和实际成效,夯实以质取胜,打造贸易强国的支撑与保障。

(二)充分发挥各类园区的优质生产要素高度集成优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实现外贸与产业有机对接,推进实施宏观层面的“以质取胜”战略

目前,我国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19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29个,加上其他各级各类园区,全国范围内的各类园区已经是“千军万马”,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载体、主战场。又由于园区是土地、技术、人才、资金等优质生产要素的最主要集中地,因此已经成为各地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着力点。鉴于各类园区汇聚了90%左右的外貿生产企业和一部分服务贸易企业,并且我国货物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80%以上,因此,抓住各类园区外贸企业的以质取胜、转型升级,就抓住了解决当前我国外贸诸多质量问题的“牛鼻子”。

一是做“加法”。将出口质量示范基地、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跨境电商产业园、自主出口品牌企业、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等纳入各类园区管理,赋予其各类特色产业园、国别产业园等特定园区同等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制定与国家以质取胜战略实施相配套的政策。并选择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外贸企业,在适用信息提供、优质要素聚集、科技创新、质量管理等方面提供“定制化服务套餐”,促其迅速提质增效,为园区其他外贸企业提供示范样板,使更多的外贸企业加入到以质取胜的队伍中来。

二是做“减法”。目前,全国各地产业园区普遍存在产业布局雷同、产品同质竞争、相关联的高端产业链缺失等顽疾,造成了园区内以及相邻园区同业间陷入恶性竞争和要素资源低效利用甚至浪费,产业难以向中高端挺进,极不利于实现外贸转型升级、以质取胜。可以将省级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制定本地外贸以质取胜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出口产业空间布局,将分散在各地的地域相邻、产品相近的出口产业整合集中到同一个园区内,或者以托管等方式由一个园区对另一个产业相同或相关联的园区或“园中园”实施管理,同时,每个园区都确定若干个同产业“专、精、新、高”外贸领军企业,以此实现园区数量精简、要素资源低效利用减少、恶性竞争减少、综合成本减少,反过来使增值链条拉长、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利润空间增大,促进出口结构优化升级、质量竞争水平提升。

三是做“乘法”。瞄准出口产品质量改进和新产品研发存在的技术、工艺等难题,发挥政府(政策)推动、市场拉动、企业家驱动的质量提升动力机制作用,放大“三大资源”(教育资源、人才资源和政策资源)、“三大资本”(民间资本、国有资本和国际资本)、“三大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创新企业高速成长和新产业高效传导)之间的科技创新乘数效应,为以质取胜提供强有力的动能保障。

四是做“除法”。园区制定“以质取胜”具体考评指标,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对于达不到考评指标标准,如抽检不合格率高、出口利润率低、信誉差、出口“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性)商品、长期贴牌出口、质量提升慢,以及存在恶性低价竞争、违反国家政策的外贸企业,责令其限期整改。将不能按时完成整改任务的企业清除出园区。

(三)加强政府对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推动引导作用,切实增强各地落实以质取胜战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落实以质取胜战略,要重点抓基层、突出抓关键。在做好顶层设计、抓好一般工作落实的同时,必须着重加强政府层面的推动和品牌、标准两大关键问题的突破。

一是实行质量效益考评。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建立统一的外贸质量效益型考评体系,包括重点商品检验达标率、出口退税率13%以上(含)货物出口值占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占比、新产品出口值占比、在国外注册品牌数量占登记备案外贸企业总数比重、取得认证(ISO9001、SA8000、OHSAS18001、ISO14001、HACCP)企业占登记备案外贸企业总数比重、取得国际认证(CE、UL、GS、ECO)企业占登记备案外贸企业总数比重、科技人员占比、外贸行业R&D投入强度、外贸行业有效发明专利占登记备案外贸企业数比重、每美元货物出口利润、每美元货物出口税收等指标,连同出口总值等主要规模性指标纳入对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内容,推动各级政府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增强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执行力。

二是突出打造出口品牌。品牌是质量的集中体现,品牌价值代表了“质量红利”,推进外贸实现“优质优价”,打造出口品牌是不二选择。要大力宣传创建出口品牌的重要意义,继续大张旗鼓地开展自主出口品牌评选活动,推动更多自主出口品牌企业进入广交会、华交会、高交会等各类重点展会的品牌展示区,在各类重点展会摊位分配、落实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出口退税等方面对有自主出口品牌的企业给予优先支持。同时,各地要加强自主出口品牌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出口品牌创建活动,加强对重点自主出口品牌在质量、信誉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其国际知名度,集中力量培育打造一批自主出口品牌梯队。

三是强化标准研究对接。首先,加强国家质量基础(NQI)建设。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提出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包括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共同构成NQI,NQI是提高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要开展国家质量基础(NQI)的整体研究,提高质量技术基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推进产业质量技术“走出去”的国际化进程,以支撑以质取胜,打造贸易强国、质量强国。其次,推动骨干企业成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和参与者,形成一批由我国主导的国际标准,增强我国企业在世界上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再次,加强对出口目的国或地区检验检测标准的收集,及时跟进目的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及研究工作,引导企业用更高的内控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将质量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促进“优质优价”占领市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出口效益。

四、结论

以质取胜是我国外贸领域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关键要突出问题导向,在微观层面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提质增效,在宏观层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做好园区的“加减乘除”,同时加强质量考评引导,努力在品牌和标准两大关键问题上实现突破,有效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全面深入实施,由贸易大国加快迈向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1]姚苏烽.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推动外经贸事业发展[J]. 中国经贸, 200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6年春季)[EB/OL]. http://zhs. mofcom.gov.cn/article/cbw/201605/20160501314656.shtml.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EB/OL]. http:// www.gov. cn/zhengce/content/2015-05/12/content_9735.htm.

[4]朱祝何.质检总局发布2015年度目录外进出口商品监督抽查情况[EB/OL].http://www.cqn.com.cn/news/zjpd/zjdt/zjdt/1125828.html.

[5]路炳阳.中泰“大米换高铁”项目面临搁浅[EB/OL].http://www.cngaosu.com/a/2014/0313/482835.html.

[6]佚名.绿色贸易壁垒的案例(绿色补贴、绿色卫生检疫制度)[EB/OL]. http://wenku.baidu.com/ link? url=6k8EWA-TYZ130L1N9 Jsro9lUZ3ejsHDVyo-93LtpwSuFjH2_F5ilHYxceS66P_yQipVXeL 6efhPXQ09plD18HjtwSVVg JWq7Ndp WDnDMIXm.

[7]姚婷.出口產品不能搞“标准化”[EB/OL]. http://www.tnc. com.cn/info/c -001001-d-3552097.html.

[8]李兆廷.质量建设是国家强大的基石[N].经济参考报, 2016-03-16 (A02).

[9]谢媛.聚焦:我国重型机床行业的现状及前景[EB/OL]. http:// www.jdol. com.cn/roll/2014/05/19551.html.

[10]郭彩萍.徐匡迪:中国制造业每年质量损失超一万亿元[EB/OL].http:// intl.ce.cn/specials/zxxx/201403/22/t20140322_2531445.shtml.

[11]李晓龙. 刍议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误区及其对外贸出口的影响[J]. 对外经贸, 2013(8):15-16.

[12]陈永杰.中国约90%出口商品是贴牌产品须提高创新能力[EB/OL].http://www.chinanews.com/cj/2013/08-29/5219765.shtml.

[13]世界经理人-品牌频道.2015年(第十二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揭晓![EB/OL].http://brand.icxo.com/htmlnews/2015/06/16/1454729.htm.

[14]丁弘毅,胡文玉.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 2015 (46).

[15]百度百科.产品质量[EB/OL]. http:// baike. baidu.com/ link?url= 0NMBhGzuGd5E2ZMGARcTh1VT

zzHl3qFlpGVdYDAsH1cu2IEsCp7ZLQslRHhGNtHU.

[16]张杰.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N].人民日报,2015-07-20.

[17]佚名.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将纳入我国“十三五”规划[J].设备监理, 2016(2).

Abstract: We followed the quality strategy of foreign trade for more than 20 years,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goods trade has been the first in the world. But China is still a major trading nation, not a power trading nation.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he foreign trade of our country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strategy, has put forward th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sh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throughout every link on the macro level.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take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s an opportunity to do the parks “add, subtract, multiply and divide”.In the meantim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guide, and strive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in two key problems of brand and standards,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strategy, to speed up the major trading nation to a power trading nation.

Key words: foreign trade; win by quality; quality management

(責任编辑:乔虹)

猜你喜欢
对外贸易质量管理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加入SDR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