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贸易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2017-03-23 13:18邵钰舒
对外经贸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国国际贸易玉米

[摘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及工业原料。随着栽培经验的积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资料投入的增加,玉米产量逐渐增加,用途日益广泛,在世界谷物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玉米在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二连增”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对我国玉米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寻找玉米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玉米;国际贸易;中国

[中图分类号]F75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1-0024-03

[作者简介]邵钰舒(1996-),女,黑龙江勃利县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随着科学的进步以及对玉米研究的不断深入,玉米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从历史来看,我国玉米对外贸易不仅贸易量大,而且波动较大。2015年我国玉米产量达22460万吨,自2012年以来连续三年超越水稻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为我国粮食连续增产贡献了巨大力量。

2010年我国首次成为玉米净进口国,创纪录的进口量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玉米净出口的状况。2012年我国玉米进口量为5207万吨,达历史最高水平。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为改变我国玉米对外贸易的不利局面,保障国内玉米供给安全,研究我国玉米贸易,分析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玉米贸易现状

1985年以来,我国玉米对外贸易基本处于净出口状态。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出口呈现负增长,2010后由净出口变为净进口。21世纪以来,我国玉米出口量不断下降,进口量逐年增加,贸易规模锐减(见表1)。

(一)贸易量

2000—2015年,我国玉米贸易量波动较大。出口贸易方面,我国玉米出口量最多的年份是2003年,出口量为163995万吨。此后,受玉米出口政策调整的限制,我国玉米出口量大幅度减少;期间2005年由于玉米产量大增,我国出台政策鼓励玉米出口,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015年我国玉米出口量仅为111万吨。

进口贸易方面,我国玉米进口量最大的年份是2012年,进口量达52071万吨。2000—2009年间,我国玉米贸易进口量极少,虽有波动但幅度不大;2010年进口量大幅增加,到2012年达到顶峰。2013年和2014年的进口量均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2015年进口玉米473万吨,进口量同比增长8203%。

通过分析2000—2015年我国玉米进出口贸易量可以看出,玉米贸易规模不断减少,2000年我国玉米进出口贸易总量为104659万吨,到2015年玉米进出口贸易总量为47311万吨。其中,2009年进出口贸易总量仅为2131万吨,为15年来最低。

(二)贸易额

2000—2015年,我国在玉米贸易中由贸易顺差国变为贸易逆差国。出口额由2000年的1051698万美元下降到2015年的48536万美元,年均下降3013%;进口额由2000年的3545万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1078063万美元,增长趋势迅猛。2000年我国玉米贸易顺差10513436万美元,2010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金额为3338927万美元。此后,贸易逆差逐年增大,2015年贸易逆差为11029527万美元。

通过分析2000—2015年的玉米进出口贸易额可以看出,我国玉米贸易波动比较明显。出口方面,贸易金额虽然有所波动,但整体趋势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进口方面,贸易金额增长较快,其中在2001年和2006年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我国玉米进口金额最高的年份为2012年,且是近年来我国玉米贸易逆差最大的年份,达15875514万美元(见表2)。

二、我国玉米贸易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玉米贸易波动较大,玉米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产品竞争力不足

我国玉米产量高但质量一般是不争的事实。国际市场上需求量大,利润较高,适用于工业加工以及食品加工业的优质玉米产量不多。我国玉米生产专业化程度低,优选优育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在深加工利用方面,我国玉米大部分用作饲料,实现深加工的玉米所占比重不到10%,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我国的玉米生产中,劳动力成本最高,占成本总量的四成左右;其次是肥料,大约为20%;接下来是农业附加费等。而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其他玉米生产大国,消耗的生产成本的前四位分别是土地机会成本、机械折旧、肥料和种子[1]。可以说,我国玉米从生产形式到玉米质量都不足以对抗世界上其他玉米生产大国,产品竞争力不足。

(二)生产规模小、效益差,价格倒挂频发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农业经济相当落后,导致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以及手段滞后,商品率低下,没有规模优势,基本都处于小规模粗放型生产方式。我国玉米生产主要依靠农民家庭,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耕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在我国玉米主产区,从事玉米生产的农民平均能提供的商业用途的玉米大约为1吨左右,远远低于美国的1500吨。

玉米价格受供求关系、国家政策、种植成本的影响较大。其中,供求关系是玉米价格波动的决定性因素,种植成本是决定玉米价格的基本因素,国家政策则是决定玉米价格的重要因素[2]。近年来,我国玉米价格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国际玉米价格出现下跌,致使我国玉米价格高于国际玉米价格。玉米价格的倒挂促使我国玉米进口量不断攀升。

(三)出口形势严峻,困难重重

我国玉米受发达国家贸易壁垒限制较多,出口难度大。发达国家不断提高检验检疫标准,美国在2009年通过的727条款、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欧盟《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的实施,将技术壁垒趋向制度化、法制化,给我国玉米出口带来强烈冲击[3]。

同时,玉米也是我国重点调控的粮食作物之一,受政策影响较大。2007年国家对玉米实行临时收储政策,这一举措虽保障了从事玉米生产的农民的利益和国内粮食安全,但是对于我国玉米进出口贸易却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玉米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玉米贸易的发展建议

(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玉米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在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控制玉米生产成本应重点降低生产资料价格。完善农业生产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生产过程中无形的资源浪费。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损失,带动农民积极性,实现玉米增收降本。

(二)申请“地理标志”,打造知名品牌

充分挖掘玉米主产区的绿色资源优势,大力研发新

技术,培育玉米新品种,改良传统优势品种,改变玉米增产方式,增大科研投入,推动玉米生产技术进步。生产高质量玉米,申请“地理标志”,打造知名品牌。

(三)推广玉米新政策,合理规划玉米进口

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从近年来我国玉米供需情况来看,玉米净进口状态短期内难以扭转。我国应合理运用进出口调节手段,合理规划玉米进出口贸易,在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尽快扭转玉米贸易逆差态势。2016年,我国取消玉米临时储备政策,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玉米主产区实施“玉米市场化收购”和“玉米补贴”新政策,应在更大范围内推行玉米新政策,保障农户权益[4]。

[参考文献]

[1]孙丽,刘钟钦,高国栋等中国玉米生产及贸易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09(4):174-175

[2]陈叶盛,潘华斌中国玉米进出口形势展望[J].农业展望,2016,12(6)

[3]仲玉洁,张吉国,胡凤久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11(4):46-49.

[4]颜雨欣,阮氏清华,王晶中国玉米国际竞争力研究[J]北方经贸,2016(10):14-16

(責任编辑:乔虹)

猜你喜欢
中国国际贸易玉米
收玉米啦!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最饱满的玉米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