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响
【摘要】为适应新课标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数学知识都是必要的,且获得较好的发展势头。高中数学课堂活动中,有效性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改善课堂气氛,激活教学效率,并实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是有效性目标分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征。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有效路径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37-01
引言
新课标以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为主要目标,侧重于学生的兴趣开发和潜力挖掘,是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很难完全投入到课堂活动,其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即使老师费尽心思设计创新环节,也只落得热闹,未能实现目标教学计划,学生的数学能力依旧进步不大。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急需进行教学效能改革。
一、有效性教学理念
在此之前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占主导地位,轻视实际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學生整体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和畏难情绪,普遍缺少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高分低能的学生较多。新课改理念以多角度、全视角的统领性目标,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观。首先,正确认识数学,领会数学在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贯通关联,理解数学特征,发现数学文化价值,是高中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其次,对高中生而言,发现并提出以及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学习过程,这种能力不但适用于知识体系的学习活动,也适用于个人成长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再者,高中阶段的数学注重思维训练,通过推理、论证的求证过程,可以强化高中生的逻辑能力和空间意识;最后,新课改教学理念十分注意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于动机发现、信心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以及意志等精神层面,也大有收效。这种从能力层次到精神层次的习惯养成,实现了由浅入深的教学效果。
二、有效性教学情境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模式引进,主要是增加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建立起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纽带,将抽象知识具象为学生已知的认知形式,通过关联性建立起数学与生活的客观联系。同时,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更容易领会并掌握知识点,从而获得技能性的提高,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优越性得以显现。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与生活有关,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需要情境设置,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式。
三、有效性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个包含着教学技巧的环节,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唤起学生的关注,通过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思考,寻找答案并最终破解问题的过程,可以建立起数学学习信心。有效提问可以形成课堂上良好的互动气氛和讨论氛围,有助于数学思维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平等和统一的,体现在提问环节,是具有亲和力和平等性的相互探讨氛围,是对学术深入交流的启发和被启发关系。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问题讨论,具有深入挖掘的功能,是建立在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上的内容延伸,同时,学生也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达自己见解,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使课堂有效性全面提升。
四、有效性课堂练习
高中数学的作业设计,应尽量避免单纯量化的题海战术,避免过重或者过轻的练习设计,使学生身心疲累之余,并未起到提高成绩的效果,有的甚至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产生应付心理。大规模的习题训练,多是重复劳动,反复练习的结果不但使学生反感,也使作业反馈效果下降。从课堂练习设计来看,有效的练习设计应是科学的,首先在题量上,应以合理为度,避免超出高中生承受能力;其次,在习题设计上,应难易结合,由易到难,题目设计应注重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有机关联,既能激发学生解题兴趣,又能举一反三,使学生体在感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实现能力的提升。此外,习题设计不能脱离教学任务,随堂作业要求当堂完成,当课消化,避免拖拉现象影响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体而言,高中数学虽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应用范围和应用程度却是相当广泛。构建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路径,需要深挖教学理念创新点,在教学情境上尊重实际,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性,用心安排随堂练习,将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深度优化,推动课堂教学活动向高效多能、全面的目标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卫民.问题引领,有效教学——数学题编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16(18).
[2]张小红.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消解路径思考[J].考试与评价,2016(01).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