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文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对沪科版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认识;沪科版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开展中的问题;如何有效实施“综合与实践”的课程教学。
关键词:沪科版 初中数学 综合与实践 教学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而“综合与实践”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新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指引下,上海科技出版社(以下简称沪科版)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新沪科版全套教科书走进了初中课堂,纵观整套教材,教材体系保持相对稳定,但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内容呈现形式都与传统教材不同,寄托着新的教育理念。新版教科书最大的亮点是:增添了“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内容。下面,笔者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浅谈对沪科版教科书中“综合与实践”的理解和思考,希望能与同仁们共勉。
一、对沪科版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认知
(一)“综合与实践”课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它在很大程度从本质上改变传统数学课程的枯燥性与抽象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沪科版教科书中“综合与实践”内容的安排
新版教材每学期均有1~2个“综合与实践”的课题学习,具体如下:
七上 3.6 一次方程组与CT技术
5.5 水资源浪费现象的调查
七下 7.4 排队问题
八上 8.5纳米材料的奇异特性
12.4一次函数模型的应用
八下 19.4 多边形的镶嵌
20.3体重指数
九上 21.6获取最大利润
22.5测量与误差
九下 24.8进球线路与最佳射门角
26.4概率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三)沪科版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特点
1. 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贴近生活,活动中的问题以及引例大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中,既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又能让他们亲身实践。比如第5.5节“水资源浪费现象的调查”中,在学习实践课之前,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浪费情况,学生可以从自己家庭了解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小组之间可在公共场所调查。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接触问题,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分析的全过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老师则应引导启发学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能深刻体会统计的思想。这节活动课也有着现实意义和综合价值,学生切实感受水资源的现状,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2.具有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综合与实践”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例如19.4节“多边形的镶嵌”中,学生通过拼图来理解多边形的镶嵌,通过拼图的过程实践,来感知用一种全等的正多边形哪些可以平面镶嵌,哪些不能平面镶嵌。实践证明,正五边形无法进行平面镶嵌,并能找到平面镶嵌的图形与它在同一顶点处内角和有关。而且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只能存在三种情形: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还会发现一般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也能进行镶嵌。那么我们可以继续提出问题:一般的五边形呢?六边形呢?学生会主动地对于提出的问题给予验证,经过实践,学生发现,一些符合规律的五边形、六边形也能进行镶嵌,学生还能发现这种规律就是本身能成轴对称的五边形和六边形。事实上,七边或多于七边的一般的多边形即使本身符合轴对称也是无法进行平面镶嵌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多边形为凸多边形)。
3.综合性与趣味性相統一。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只要是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丰富学生知识的都可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也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九下“24.8进球路线与最佳射门角”,这是学生们在球场上经常讨论的问题,看到这一课题学生容易产生亲切感,主动探索,在活动之后,有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运用所得到的基本结果,进一步研究两人配合进攻的问题:在不同跑动的路线下,一方如何传球,才能使同伴获得最佳射门角等。再如,数学活动“挪球游戏”中,课堂中准备三堆球,按照一定的规则能有限次挪动三堆球合并成两堆球,这样有趣的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想亲自去实践。
(四)沪科版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数学价值
1.综合与实践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综合与实践中,给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思考并归纳猜想等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为实践创新教育的一个环节,必将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产生深远的影响。
2.综合与实践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和他们喜欢动手操作探究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去探究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数学问题。
3.综合与实践有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综合与实践能让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通过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加以解决。
4. 综合与实践有利于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等。例如八年级下册“对课外作业时间的统计分析”数学活动中,学生需要从事收集数据的活动,然后进行数据处理。另外,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这些活动渗透了统计思想,需要灵活运用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策略,因此该活动也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
5.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的评价。通过“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学与做”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比较客观和全面,能够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新课程中评价理念也在转变,其中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方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书面考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些学生在书面考试中因焦虑而不能发挥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些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深思型,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解答。有些同学更擅长动手实验操作。这正体现开设“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必要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与提高实践专题的研究能力。
二、沪科版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开展中的问题
(一)学校和教师不重视“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中部分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不易操作,加之教师思想上不够重视,导致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时流于形式,甚至干脆不上了,使“综合与实践”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学校层面上没有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综合与实践的校本教材,没有做到综合与实践教学常态化,教师不能积极投入到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研究中来。
(二)教师处理“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当。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知识讲知识,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取代甚至取消了学生的活动过程,不给学生动手实践、探究、思考的时间,致使学生没有充分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丧失了知识的习得与积累。
(三)教师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因初中学生缺少课题学习的研究方式和方法,自主探究的能力欠缺,没有教师的指导就好让探究活动表面化、操作化,看起来热闹,但没有内涵,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不出问题,完成不了必要的归纳和总结,达不到教学目标。
三、如何有效实施“综合与实践”的课程教学
(一)教师要改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综合与实践”。虽然当前考试依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而考试内容似乎又与综合与实践无关,但 “综合与实践”能让学生把握数学的特点,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本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科学习,并不是“无用功”。经过“综合与实践”学习的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问题意识都有明显的提升,虽然需要时间和“走弯路”的代价,但这是值得的。
(二)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是实施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例如,七上“5.5水资源浪费现象的调查”,应安排学生在本章内容的开始就进入活动,记录自己家庭水资源的浪费情况,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浪费情况,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如果課前准备工作没有做细、做实,学生就会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伪造数据的现象,课堂活动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三)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需要学生独立思考。所以在“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独立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充分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才能促成由“经历”到“获得”。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引领水平,要树立更新的教学理念,要关注学生的实际,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对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认识,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教学素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发现、学会实践。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