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研讨式教学初探

2017-03-21 13:03彭江虹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

彭江虹

摘 要: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研讨式教学在大学语文课中的应用,能更好地发挥大学语文课的优势。根据大学语文课程特点,研讨式教学适合采用主题研讨型为主、文本研讨型和问题研讨型为辅的模式,可分为布置任务、学生自学、课堂研讨、课程总结四个步骤。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 研讨式教学 人文素质教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部高教司在文件中指出,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不过,从1978年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首倡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到现在,在三十多年的历程中,大学语文课程有过蓬勃发展,也面对过诸多挑战。近些年,大学语文课在许多大学成为边缘化、受冷落的课程,一些学校大力缩减大学语文课的学时或者仅在校内一两个专业开设大学语文课。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的知识构成、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语文课要想真正发挥其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教师也必须创新教学思维,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革新,以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一、研讨式教学模式引入的意义

研讨式教学模式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德语原文为“Seminar”,《新德汉词典》将其解释为“(高等学校的)(专题)研究班,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模式是发达国家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在引入中国后,也一度盛行于中国大学课堂。1997年湖南师范大学的郭汉民教授提出,研讨式教学不是如何上好一堂课的方法, 而是将研究讨论贯穿于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 改变了以往研讨教学局限于小课堂的思路, 推动了国内大学研讨式教学的发展。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同,研讨式教学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疑难问题或学科前沿问题为研讨内容,展开课堂讨论,使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和补充,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据笔者了解,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一般采用讲授式教学,仅有极少数教师尝试运用研讨式教学,相关研究成果甚少。

笔者认为, 采用研讨式教学可以有效解决大学语文课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少的矛盾。大学语文课通常开一个学期,多不过64课时少则32课时,而所授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纵使选用的教材已是遴选名篇,作了精减,其所纳篇目依然繁多,其中也不乏大部头作品,在如此少的課时内不可能将这些作品讲解完毕。采用研讨式教学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就可以布置好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外学习进程,督促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如此一来,教师就无需在课堂上浪费大量时间讲述作品内容,而是可以将重点放在对作品的深入讨论和分析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大学语文课教学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材编写注重工具性,轻视人文性,多数教师照本宣科,不注重发掘作品的人文意蕴和文化价值,使大学语文课与中学语文课趋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研讨式教学在大学语文课中的应用,能更好地发挥大学语文课的优势。研讨式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有效深入的阅读完善了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陶冶了学生的美好情操。课堂研讨中学生占据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得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听说读写能力也获得提升。联系现实问题而展开的研讨也会指引学生人生的方向。采用研讨式教学,使大学语文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都得到充分展现,不仅可以培养、锻炼、提高学习者的文字表达能力,也能够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其文化修养,同时在大学生的性格塑造、思想深化、人格构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笔者在所教授的大学语文课程中引入了研讨式教学,并根据课程特点进行了研讨式教学的重要环节设计。

二、研讨式教学环节设计

(一)主题研讨为主的研讨类型采用

研讨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研讨类型的选择。目前,大学课堂中常用的研讨类型有问题研讨型、专题研讨型、主题研讨型、文本研讨型、项目研讨型、案例研讨型、文献研讨型等类型。

因为大学语文课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学生专业背景不同,文学素养也参差不齐,因此不适合采用过于专业化或对学生能力要求高的研讨类型,项目研讨型、文献研讨型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研究能力,案例研讨型是法律、经济类专业课程常用的研讨类型,专业性强,均不适合大学语文课程。作为文学类课程,大学语文课可采用专题研讨型、主题研讨型、文本研讨型、问题研讨型四种类型,但也要定下一种主导性研讨类型,以确定课程的教学框架。

大学语文教材一般是按三大板块: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编排文学作品,教师也大都是按这种安排来讲课,即先讲中国古代文学,再讲中国现当代文学,然后讲解外国文学。采用专题研讨形式的大学语文课程通常也是按这种方式划分专题。但笔者发现,根据主题来展开研讨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思想和情感有许多共通性,这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跨越时代、跨越国界,在不同的人群中引起共鸣的原因。爱情、乡愁、自由、自我、成长等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学生们在自我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要面对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高校大学语文课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授课与现实脱节导致的对学生吸引力的下降。所以,大学语文教学采用主题研讨型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需求紧密联结,开展问题化和情景化的批判性阅读,通过文学主题的探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且在一个主题之下集合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打破时代和国别、民族的界限,也是引导学生以更为开阔的视野审视文学,通过比较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家对同一主题的相似或相异的阐发,了解文学的特性,进一步提高其审美能力和鉴赏分析能力。

文本研讨型通过具体文本的解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大学语文课不可或缺的研讨类型。问题研讨型是围绕师生提炼的问题展开的研讨,适用于各门课程。所以,笔者在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主题研讨型为主,文本研讨型和问题研讨型为辅的模式。

(二)研讨式教学步骤安排

研讨式教学要顺利进行,教学步骤安排相当重要,各步骤之间既要有紧密衔接,又要能共同体现研讨式教学的特色。郭汉民教授将一门课程的研讨教学分为教学示范与布置任务、学生准备、小组交流、大班评议、期末总结五个步骤,步骤合理完整,实践效果佳。笔者借鉴郭汉民教授提出的“研讨式五步教学法”,根据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将大学语文课程的研讨教学分为布置任务、学生自学、课堂研讨、课程总结四个步骤。

首先,向学生说明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布置学习任务,包括阅读课堂分析的重要作品、记录阅读心得、写作课堂讨论提纲、撰写课程作业。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根据自己兴趣在教师列出的主题中自由选择,然后根据其选择的主题分组,每组承担一个主题的研讨,教师提供每一主题的相关阅读书目。一个主题有五个左右的必读作品,承担这一主题研讨的学生要阅读这几个作品并作阅读笔记,记录阅读心得,写作课堂讨论提纲,并选择其中一个作品撰写一篇3000字左右的读后感。对于其他小组的阅读作品,教师建议学生也能利用空余时间展开阅读。之后,教师用两节课时间与学生分享自己文学阅读的经验,告知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

第二步是让学生开展课外自学。这是教师难以掌控的环节,却也是影响研讨教学深度和效果的重要因素。笔者会每周一次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网上回答学生的疑问,在课堂上以提问或检查阅读笔记的方式,督促他们的课外准备。同时开展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研究成果、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使学生更有动力积极准备、深入阅读。

第三步是进行课堂研讨。本门课程的研讨一共划分为八大主题,因总课时为32课时,所以每个主题分配的研讨时间为三到五课时。每个主题的研讨由负责的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分别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他们发表完后,其他小组的成员会就他们的观点展开讨论,笔者也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最后一步是课程总结。在最后一次课上,师生一起交流本课程的教与学的体会,教师评点学生的整体表现,提出课程结束后的学生自主学习大学语文的建议,学生也可自由地发表对于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虽然,近年来,受社会功利主义思想影响,以及大学语文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语文课一度出现了生存危机,但是它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结合时代需求,将研讨式教学引入大学语文课是一个有益的尝试,有助于消除大學语文教学中的积弊,向学生传达大学语文的精髓。

参考文献

[1] 王桂波.论文化融通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的双重价值及其实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 .

[2] 陈文君.提高大学语文课吸引力的方法[J].文学教育(中),2011(4).

[3] 魏一媚.论大学语文课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4] 刘保庆.高校大学语文课经典选读教学模式探究及其相关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研讨式教学
“哲学”研讨式教学探索
“哲学”研讨式教学探索
“哲学”研讨式教学探索
“哲学”研讨式教学探索
高校“伦理学”研讨式教学实践探索
“研讨式”教学法在《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中的实践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能力本位的研讨型课堂设计与应用
中国梦教育在伦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多元化研讨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