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学生个体的数学课堂应关注选择性

2017-03-21 18:56杨宏权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长方体例题差异

杨宏权

“一刀切,一锅炖”的数学课堂忽视了学生差异,而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我们直面学生差异,并且基于学生差异,实施教学,唯有这样的课堂,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彰显。没有选择就没有差异,也就没有人的个性发展。面向学生的数学课堂,选择性必是其特有的本质属性之一。

一、基于个体学情的差异,提供可选择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 又是调节学习过程的杠杆, 更是学习的最终归宿。传统教学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参考书,制定了一个大一统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目标基本上忽略了学生差异的存在。然而,这种无视学生差异的学习目标,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新知识教学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认知前提准备)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并依据反馈信息,制定照顾差异的学习目标,并据此目标调整教学流程或是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与学生的个体学习匹配。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钟表”一课时,为了摸清学生对钟表的熟知程度,以便制定合适的、照顾学生差异的学习目标,在教学前,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前测,情况如表1。样本学生数为40名,从前测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出,有39人都认识钟,说明学生对钟表不陌生。对于整时的认识已有33人全会了。同时,对这部分知识学生存在两个弱点:一是对钟面上指针的名称不熟悉,二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大约几时”的概念。为此设计教学时,重点就落在了科学、规范地认识钟面,难点是认识“大约几时”。选择教学方法时,钟面的认识与整时的认识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生生互动的方式完成。而对于难点部分则采取半扶半放的教法:通过教师引导、讲解、总结,学生说一说、拨一拨、写一写等形式完成“难点”的突破。

二、基于个体认知的差异,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

教材作为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由于其自身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的使用覆盖面广、内容兼顾性强等特点。但在具体教学中,如果我们按教材配备的学习内容不做任何的调整,是无法照顾学生差异的。

自主学习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自我选择。教材只是提供一个学习内容的范例,并不是唯一,也就是说同样的教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也完全一样。为了实现面向学生的数学教学,我们可以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和组织,以适应不同的教學要求和目标,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优等生面对已会或是很快就能解决的新知识,我们可以再提供难度更高的内容让他们继续探索;对于学习新知识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提供帮助给他们“搭梯子”(低一级难度的学习内容),在他们自主攻克“梯子题”后,再次自主学习新知识时就容易多了。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时,为了摸清学生对“假设”策略的认知情况,我们在教学前进行了测试分析(表2)。

依据前测分析,我们对学习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 ,于是有了以下教学过程:

出示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认真思考一下,自己能独立完成吗?(停顿)如果有困难也没关系,可以先完成黄色作业纸上的“试一试”找一找灵感,然后再完成作业纸上的例题。如果会写可以直接在作业纸上完成,之后试着挑战一下红色作业纸上的练习。

黄色作业纸:

(1)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9个相同的小杯中,正好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3个相同的大杯中,正好都倒满,每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红色作业纸:

除了你已完成的方法外,还能用其他方法解决这道题吗?

学生开始自主学习。

前测数据显示全班有84%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例题的自主学习,但还有16%的学生不能自主学习。为此,在出示例题时,我们另外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学习内容:黄色作业纸是为不能自主学习的学生准备的,当他们自主解决例题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完成“试一试”中比较容易的题目,寻找“假设”的灵感,从而为解决例题提供策略帮助,促进学生自主完成例题的学习;红色作业纸是专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开放思维,创造性地探索多种解法,这也为后面的“拓展”做好了准备。从实施效果看,可选择性的学习内容,为不同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超越自我的可能,实现了自身的最大发展。

三、基于个体能力的差异,提供可选择的学习方式

纽约圣约翰大学邓恩夫妇的调查表明:仅有30%的学生记得其在标准的课堂时间内听到的东西的75%;40%的人记得他们读到或看到的东西的75%。这些视觉的学习者有两类:一些人以语词的形式处理信息;另一些人以图表或图片的形式保留他们所看到的东西。15%的人是触觉学习得最好,他们需要触摸物质,写、画,以及参与具体的经验。另有15%的人是动觉学习者,通过身体来做能使他们学习得最好。邓恩夫妇指出,我们每一个人通常都有一个主要的能力,还有一些次要的。在一个课堂或者学习班里,如果学生的主要知觉能力不适应教学方法,他们也许会有学习上的困难,除非他们能用其次要的知觉能力弥补。根据我们的课堂观察,深刻体会到动觉和触觉的学习者是传统课堂失败者的主要人群。因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不太可能让他们有足够时间通过触摸、运动等方式进行学习。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需要,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应提供多样化学习活动,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的需要自主选择,从而为每位学生提供最大限度发展的机会和可能。

为适应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需要,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要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大家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呢?

生:研究长方体的面。

师:很好,长方体面的特征。(板书:面)

生:研究长方体的边。

师:(教师指着长方体的一条棱)同学们,长方体上两个面相交的线叫作棱。我们还需要研究长方体棱的特征。(板书:棱)

生:还有点。

师:你能指出你所说的“点”在什么地方吗?(学生上台指)

师:这一“点”在长方体中叫做顶点。我们还可以研究长方体顶点的特征。(板书:顶点)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从顶点、棱、面这三个方面去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自主学习提示:

(1)可以直接观察你准备的长方体物品,独立填写记录单。

(2)可以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或剪一剪,再填写记录单。

(3)可以小组合作,选择老师准备的长方形硬卡纸或小棒制作一个长方体或长方体框架,再填写记录单。

(4)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老师帮忙。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巡视,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当有些学生不能通过观察发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时,他们可以通过剪下长方体的面比一比,也可以在用硬卡纸制作长方体的过程中体会;当有些学生不能通过观察研究棱的分组与长度关系时,可以通过量一量或是操作小棒围成长方体模型。部分学生独立探索有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得到组员的帮助,听懂组员的发言或看明白组员的操作后,自己再去亲自操作,体会并理解长方体的特征。多样化学习活动不仅适合不同学生的能力需要,且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

四、基于个体发展的差异,提供可选择的拓展空间

纵观我们日常的数学课堂,拓展提升環节是必不可少的,这已成为每位数学教师的课堂共识。但这样的“共识”往往与“提高题”直接联系,并一味通过形式单一或解法唯一的难题,面向全体同学进行拓展,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学优生得到了“加餐”,而学困生却成了拓展环节的“看客”。久而久之,学困生不但能力未能提升,反而大大削弱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同样需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内容丰富、具有思维梯度的拓展练习,给每位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攻关,并在成功中获得提升。

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课”时,在拓展提升部分,我们设计了两个维度的练习:

必做题:

1. 一片长方形阔叶林,长30米,宽20米。每2平方米阔叶林大约能放出1千克氧气,这片阔叶林大约能放出多少千克氧气?

2.一块长方形窗帘布长5米,

宽3米。如果把这块窗帘布照

样子剪去2米(图1),剩下部

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选做题

☆:图2中每个小正方形表示1

平方厘米。你能算出长方形的面

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如图3,用20米长的竹篱笆

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鸡圈。这个鸡圈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有2个相同的长方

形,长都是7厘米,宽都是4厘米,

如果把它们重叠(图4),这个图形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为了照顾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

在完成必做题有困难的情况下,教师为

这些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系数的“智慧锦囊”提示,给他们提供解题的“脚手架”,以助他们顺利完成任务,从而获得提升的可能。选做题的设计立足儿童,让每位学生都有选择的机会。在处理必做题与选做题时,我们采用不同的合作形式。必做题,面向全体,是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我们采用了“异质互纠”的方式。在异质组中,不同层次学生互相启发,发现问题,及时订正,完善自我认识,这样即节约了时间,又提升了学习的效果。选做题是学生根据自我水平,自主选择的。在此,我们采用“同质互进”的方式,让思维层次相近的同学(选择同样星级拓展的学生),在一起交流、互动,实现共同提升的目的。

面向学生个体的数学课堂,必然是一个充满“选择”的课堂。其实,无论是学习内容的选择,还是学习方式的选择,都是非常复杂的,因为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学习过程。有选择就必然有放弃,在“选择”与“放弃”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提高,思维能力在发展,健全的个性品质才能得以最终形成。

参考文献

[1] 石鸥.选择一种课程就是选择一种未来[J].中国教育学刊,2003(2).

[2] 鲍明丽.个性化教学的课堂特征与实践途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4).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长方体例题差异
相似与差异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表面积是多少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