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中的作用

2017-03-21 15:13崔淑湘
黑河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素养创新意识

崔淑湘

[摘要]数学素养是学生数学学习品质的核心。数学建模是将纷繁复杂的实际事物进行一种数学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用它来解释特定现象之间的数学联系。通过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能激发学生的原创性与实践性,唤醒其创造性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自信心;学生思维发展提供创造性与实践性条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最优思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数学素养;核心素养;数学建模;创新意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王尚志教授在“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专题报告中提出:中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培养好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核心素养。这六大方面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从数学建模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它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数学素养和数学建模的概念

所谓数学素养,就是在人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数学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内容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数学信息交流、创新意识等 。

数学建模就是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实际现象,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它是将纷繁复杂的实际事物进行数学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用它来解释特定现象之间的数学联系。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积累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能够从实际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建模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边缘学科的联系,体验到了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學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数学建模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中的作用

1.数学建模能激发学生的原创性与实践性,唤醒其创造性意识

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分析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得出数学结果——把结果带入实际问题检验——用实际数据检验模型的合理性。在这个过程中,结果若符合实际情况则可作为结论使用,若不符合实际情况则对模型进行修改、完善或重新建立新的模型,直到最后将模型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建模的概念与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将建模的思想渗透到生活实际问题中,能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如在学习“分段函数”后,我选了这样一道例题:生活中我们使用手机要考虑费用问题,某电信公司推出甲、乙两种收费方式供我们选择:甲种方式每月收月租10元,每分钟通话费0.25元;乙种方式不收月租,每分钟通话费0.45元。问:根据通话时间的多少选择那种合适的方式呢?学生经过分析建立起了数学模型,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加以解决。可见,建模的过程就是一项创造性思维活动,它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又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其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转化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类比等各种综合能力。学生的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把数学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2.数学建模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自信心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带有一定的情感和解决问题的动机,这种情感和动机必然会影响解决的效果。情感越强,那么动机就越有意义,对问题的解决难得探索就越积极。尤其是有兴趣性并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实际问题,学生就更愿意主动地去解决,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解剖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激发求知欲。如在学习“排列组合”知识时,教师可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编制如下问题:“体育彩票”这一新生事物,自进入市场以来,倍受市民们的青睐,因为特等奖几百万,许多“彩民”抱着一夜成富翁的幻想,纷纷投注,买了几注彩票,梦想自己能中奖,请问这位彩民中特等奖的中奖率有多大?这是一个既有实际意义,又有趣味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很快得到了中奖几率很小的结论。班级有几个常买彩票的同学纷纷表示以后不再买了,要将精力用在学习上。在得到我的表扬后,他们还表示要继续研究中一二奖的概率,学习的信心也增强了。

3.数学建模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创造性与实践性条件

学生往往习惯于求同思维,爱模仿课本或材料的训练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计能的理解和掌握固然重要,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实际出发,经常编制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综合,并建立不同的数学建模加以解决,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函数”的知识后,可以为学生出这样一道题:飞行员从飞机上跳伞,第一秒落下16英尺,第二秒落下48英尺,第三秒落下80英尺,如不计空气的阻力,那么,在第30秒内的飞行员落下的距离是多少?在课堂上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其应用意识得到了提高。

4.数学建模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最优思想

对一个实际问题而言,一般不是只有一个正确模型,许多不同的模型都可以用来解决相同的问题,而同一个抽象模型又可以用于解决不同的具体问题,它没有固定的方法和规定的数学工具,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和模式可以遵循。其结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追求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以最低的代价、最好的方法求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思维中树立最优的选择思想,促使其不断追求完善。如在学完“函数”的知识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我市新建一服装厂,从今年5月份开始投产,并且前4个月的产量分别为2万件,2.2万件,2.3万件,2.37万件。由于产品质量好,款式新颖,前几月的产品销量情况很好,为了推销产品时,接收定单不至于过多或过少,需要估测以后的几个月的产量。请学生用学过的函数知识加以分析预测。学生在分析中,首先将实际没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由“月份”和“产量”建立函数对,建立坐标系,描点、连接并观察连线,猜想接近的数学模型。学生列出了三种不同的数学模型,得出了不同的结果,我们从中选出了最优的方法。这种建模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也让学生在思维中树立了最优的思想,培养了竞争意识,满足了学生追求数学美的愿望。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靠常规教学是不够的,要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明确探究方向,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建摸中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陈东彦,李冬梅,王树忠.数学建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白其岭.数学建模案例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杜,2000.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数学建模数学素养创新意识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