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丽
摘 要 学前教育是我国学制中的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搞好幼儿学前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及道德修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做好幼儿学前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探讨。
关键词 幼儿 学前教育 习惯培养 智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110-02
一、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为基础
第一,好奇好问。幼儿对于世上的一切都很好奇,喜欢发问,刨根问底,最喜欢问的就是“是什么”“为什么”这类问题。第二,模仿性强。孩子在心智初开的时候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模仿了,教师的一颦一笑,每一个动作在他的眼中都被视为是在引导自己学习。第三,活泼好动。随着肢体动作能力的壮大,好动就成了孩子最大的特点,他们手不停,脚步停,嘴也不停。第四,认识形体形象。这个特征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认知局限性上,所以孩子喜欢感官能力强,视觉效果明显的形象,这样更容易让孩子理解。第五,无意性大。这主要表现在幼儿对事物或者事件的处理能力上总是出现意外情况,并且无意之间就做出一些行为。
二、加强对幼儿的智力开发
第一,加强幼儿的观察力。例如,教师可多做一些辨识小玩具的练习,让孩子平时多注意细节,比如老虎和狮子都是大型动物,区别从额头的花纹来看。第二,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主要从反复练习方面和引导发问方面着手,任何一个事物的记忆,刚开始的反复加强印象和后期的设问回想有很大关系。第三,增强幼儿的语言观念。教师可每天让孩子朗读简单的小诗或者短文,并且要在领读下进行。第四,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多活动做游戏,对幼儿身体和身心都有好处。第五,开发幼儿的创造力。当下开展的彩泥塑形和画画这些都可以起到显著效果。第六,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主要从问问题方面着手,让孩子自己回答,教师在旁边引导。教师要积极向幼儿提供多方面的生活内容以帮助幼儿累积生活经验,使幼儿的智力在各种各样生活经验的推动下得以发展。比如,教师在对幼儿的语言传授课上可以融入情感因素,如“热爱祖国”“我爱爸爸妈妈”。这样一来既帮助学生掌握了语言,又促进其个性及思想感情的发展。
三、加强对幼儿的艺术启蒙
对幼儿的教育,教师不可一味地进行读写训练的,加强对孩子的艺术教育则可以让孩子接触到各种新鲜有趣的事物,如唱歌、跳舞、画画等。就唱歌而言,孩子在美妙歌声的熏陶下可以渐渐学会从歌声中体会情感。音乐的感染力是具有无穷的力量的,它能对幼儿情操的陶冶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如此,音乐还能够使孩子一直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所以,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孩子多与音乐接触。加强艺术的启蒙,不仅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提高素养,同时还有利于发觉孩子在艺术某一方面的特长。
四、加强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1.幼儿园及家庭的双方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家庭的熏陶。幼教机构方面要加强联系,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册、幼儿成长手册来增进双方的沟通,继而使双方对孩子都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幼教机构可以向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不可对孩子过于溺爱,要严格纠正其错误行为习惯。当然,家长也要充分配合幼教机构的工作。幼教机构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使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提供家长与孩子在一起活动的机会以增进他们之间的亲情,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娱乐的过程中也能够受到教育。家庭方面也应该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和睦的家庭,孩子在充满爱心的家庭下才能健康、自信地成长。其次,父母要为孩子创设一个优美整洁的家庭化解,从而培养孩子讲究整洁、爱惜物品、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与素养。
2.树立榜样激励。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一个好的榜样,同时教给孩子一些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让他们在情感上走向成熟。另外,孩子在吃饭的时候总会不将碗里的米吃完,这是一种浪费的行为。教师则可以将已经养成不浪费一粒米的孩子作为其他孩子的典范,对之加以表扬与嘉奖,并让孩子明白“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3.注重引导方法的科学性。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想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思考所采取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例如,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是采取言语上的教育,由于不忍对孩子采取行动上的教训,往往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因此,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孩子都爱听故事,教师或家长可以通过有寓意的故事来教导孩子,引導孩子分辨是非。
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智力、艺术情操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家庭以及幼教机构都要对幼儿的学前教育充分重视。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