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靖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中适当的读写训练能够凸显学习语言这一中心,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的语言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练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如何让读写结合在语文课堂上更好地开展提出一些方法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作文 作文教学 读写结合 教材 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108-02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语文教学中习惯将作文教学的阵地完全放到作文课上,往往忽略了教材中的“课文”。“读写结合”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怎样进行读写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很有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运用文本?本学年我致力于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教材进行研究,从模仿到创新到实践。
二、读写结合的策略和方法
(一)从句式处仿写
我们课文中有很多文章,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都别具匠心,因此我在语文课堂上抓住这些精彩的句段,引导学生反复推敲,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
案例:《黄山奇松》这一课结尾很精彩“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这段文字很优美,句式也很有特点。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与平时我们见到的排比句有所不同,它不仅是两字词、一字、四字的并列,而且这四字词还都帶有比喻的味道。让学生在读得基础上,结合图片发挥想象,按照这样的排比描写黄山奇松的姿态。这样的摹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从段落处仿写
《音乐之都维也纳》也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尤其是第二至四自然段,这一部分的每一个自然段都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方法,比如第二自然段,作者紧扣“音乐之都”,选取了个性化素材,从不同方面介绍维也纳这座城市的写作方法。这种从不同方面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的写作方法,我们学生平时运用比较少,因此我抓住这一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
(三)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系列活动
本册书的第一单元主题“春光无限”,课文还安排了名家名作,如冰心老人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笔细腻,字里行间洋溢着春的气息。当时正值冬去春来时节,我也开始了写《春》的想法,我让学生去寻找春,用自己的笔描绘春,两天以后,交上来的文章不尽如人意。孩子们千篇一律,大话连篇,华丽辞藻的堆砌,修辞的滥用。其实三月中旬,在我们这里还根本称不上“春光烂漫”“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但气候还比较冷,只能算作早春。我意识到我们的孩子虽然已经五年级了,却真的不会观察,他们习惯于大话、空话。所以我放慢了脚步,决定带领他们一起找春天。我们师生拿着笔记本,走出课堂,来到校园,来了一次真正的寻春。孩子们很开心,也真的学会了观察。我趁热打铁,和孩子们说我们和春天来个约会吧,孩子们很兴奋也很新奇。我们师生共同制定了《我和春天有个约定》的海报,张贴在我们班的漂流日记本的扉页。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写出的自己的文章也越来越有味道。
(四)我当小作者,尝试改原文
把课文、古诗改写成其它形式。例如,学了《三顾茅庐》,我尝试着让学生改写成剧本,并告诉孩子们,如果改的好,推荐在六一的时候上台表演。孩子们一听可以上台表演,就来劲了。这个剧本是这几个男孩改的,这是我们班平时最发愁写作的孩子,就是因为可以演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经过几番研究、修改,终于登上了六一的舞台。这个剧本尽管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甚至有很多不通顺的语句。这些小演员动作尽管还是那么笨拙,但我想我们是成功的,因为孩子们在自己的文字游戏里享受着创作带来的乐趣。
三、读写结合,共同发展
“读写结合”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运用表达,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运用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因此,我们应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语文课堂竞相绽放,让语文课堂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