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华
[摘要]真正拥有写作的源头活水,开掘出一眼属于自己的写作清泉,那还得靠阅读。而真正的阅读,不仅仅要知道文章的故事情節、中心意思,还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及其表达技巧,并借助品味语言、调动情感去体验,去探究,去发现, 让自己真正走进语文的世界。
[关键词]阅读;写作;素材;词汇;情感;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01901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提到如何写好作文似乎都不能找出一种快速高效的途径。当然,写作固然有些方法技巧可以借鉴,但要真正拥有写作的源头活水,开掘出一眼属于自己的写作清泉,那还得靠阅读。
一、阅读——引领,拓宽写作天地
从学生平时的写作情况来看,每当提笔写作,学生便要搜索枯肠绞尽脑汁。其实,生活中可写的人、事、物实在是太多。一花一木可写,一虫一鸟可写,平凡之人寻常之事可写……因为写作不一定都要写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对于我们来讲身边也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可以写。我们来看看如皋本土作家陈根生的美文集《巷韵·乡情》吧。《飘飞在蓝天上的自豪》写的是那在云天之中自在摇曳的风筝,形状多样色彩缤纷,载着作者美好的童年,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彰显着如皋人的自豪……还有那母亲倚着阳台的剪影,饱含多少期盼的等待和那浓浓的爱意。在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笔下有许多写不完的东西:花可写,草可写,玩的可写,用的可写,吃的可写,就是那让我们看惯了甚至忽略了的母亲的剪影也可写。其实,写作就是写的日常生活。对写作来说关键的是阅读,阅读引领我们拥抱更精彩的生活,阅读为我们开辟更宽广的写作天地。
二、阅读——品评,丰富写作词汇
写诗作文,语言也是不可忽视的,语言过于浅俗,或者板滞、艰涩、缺乏文采,人们就不乐于诵读,也不会流传久远。当然,我们也不是为了一味地追求辞藻的华美,但是只有在丰富积累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的更高境界吧。我们不妨再看看陈根生的美文集《巷韵·乡情》。作者在写景状物时,抓住特征,或工笔描摹,或写意勾勒,穷尽其神韵。总览美文集,可以从如下几点进行学习借鉴:①抓住特征,精准用词。无论是动词、形容词还是叠词,都使用娴熟而多变,精练而传神。②巧用修辞,或比拟生动形象,或排比句式整齐,或对偶工整而合韵。③调动多种感官,工笔描摹,为读者呈现立体感很强的精美画面。④引用诗文、谚语,增添文学意蕴。所以翻开美文集子,灵动的文字,清新的画面,优美的意象,读来让人沉醉。你看《巷韵·乡情》,诗文随处可见,写兰花“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委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写烧饼“花生吃瘪子,烧饼吃屑子”,诗文、对联、谚语等生动形象,增添了文化意蕴。翻开这样的美文集子,篇篇锦绣,字字珠玑,阅读品味,浸淫其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怎会不提高呢?
三、阅读——感悟,充沛写作情感
在文学创作中,只有那些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才具有感动人心的艺术力量。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修养。在那些充满人文气息的美文的熏陶濡染之下,学生的情感会日渐丰富,从而拥有一颗求真求善求美的心。再看看陈根生的美文集《巷韵·乡情》,循着作者的踪迹,我们会“《走过集贤里》,《漫步大成殿》,驻足定慧寺,《古刹塔影》心间留;信步范公堤,拜《谒胡瑗墓》,饮水八角井,《情红意绿》眼中生”。循着作者的踪迹,一步一步走过,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名胜古迹满目风光,心胸间更是千丝万缕情思飞扬。王氏家门有的“博览古今,持法坚正”,有的“吏行水上,人在镜心”,他们的好学精神、刚正无私的品质令人敬仰;冒辟疆董小宛缠绵的爱情佳话流传千古,两人崇高的气节更是丰厚的精神营养……品读中,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处处有美好,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及热爱家国的情怀去写文章,文章怎能不生情?徜徉在这样的美文中,你的精神怎会不净化,你的灵魂怎会不升华?日久天长,耳濡目染,日后写文章自会达到“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
四、阅读——仿鉴,提升写作技巧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对于文章之妙我们用心慢慢品读体悟,长此以往,这对于提升写作技巧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一起走进《巷韵·乡情》中看看,其实有许多写作技巧可以学习。先看开篇之夺目。如《啊,水明楼》之开篇:“好一片粼粼碧波托起一叠青砖细瓦明式平房、一座木阁绣楼,远看酷似一艘航船停泊在明镜之上!”开篇夺目,碧水如镜,倒影如画,静物巧譬,动中造境。紧接着“是的,这是一艘航船”。将读者的目光引入300年前烟雨迷蒙的历史之中。再品结尾之摄魂。如《烧饼飘香》结尾三段:“丝丝缕缕,远远近近,飘飘忽忽,悠悠长长……香得不浓烈,香得不粗俗,香得不华丽。好香,好香!”结尾段叠词之妙,读来似乎周围的空间都氤氲着烧饼之香,让人如入其境,且与开篇呼应形成首尾呼应之势。当然,像这样的亮丽收场的美文还有很多。学生走进美文中去吧,用美文来濡染灵魂,提升写作水平。
总之,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郭沫若说过,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我们也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获得写作的活水之源,在广泛的阅读中感悟积累,模仿运用,才能练就一支属于自己的“凌云健笔”。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