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盼
【摘要】在某种程度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完全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改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让学生拥有一定的信息素养。要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必须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生动、和谐。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课内探究 时间 分组 点拨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教学工作基本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学生知识的获取渠道大多也是课堂,因此课堂教学显得十分重要。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如何让学生在课内探究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通过几年的教学,本人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课内探究环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时间交给学生
在课内探究环节,教师应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学、讨论。传统的课堂都是教师先讲知识点,然后把操作性的知识给学生演示一遍,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在自己的电脑上动手操作。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很难把学到的东西进行内化。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适当地进行点拨和组织教学。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如何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时,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总结,因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或者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总结信息技术的正面作用,另一部分总结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还可以开一个小小的辩论会——“高中生使用信息技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学习这个知识点,也容易掌握和记忆。另外,信息技术课堂中操作性的知识特别多,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尽量以小组讨论、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这样学生积极性高,并且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操作。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探究之前,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自学效果的好坏,如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然就急切地想学习课堂上的内容;反之,学生则会产生厌学心理,自学就会变得很被动。因此,课堂探究之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例如,在讲《图像信息的处理》时,教师先给学生展示几张已处理好的照片,有搞笑的,有帅气的,有卡通的,学生看到这些照片时,就会急切地想知道照片的处理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劲头十足,课堂教学自然轻松、高效。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
教师在认真组织学生讨论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学习小组的分组情况也直接关系着学习效果的好坏,如果把学习好的学生全部集中到一个小组,学习差的集中在一个小组,这样学习进度完全不一样,学习好的小组很快就能讨论出结果,学习差的小组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分组就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尽量在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和一个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另外,在小组讨论结束时,尽量把发言的机会留给那些平时不爱发言或者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学习的成就感。这样,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慢慢地就会变得主动起来,学习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教师的点拨要“精”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点拨时,一定要紧扣“精”,不能唠唠叨叨讲一大堆,要注意点拨,把思路告诉学生,以开阔思路为主。虽然有些知识点教师必须要讲,但尽量还是先给出提示,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不要直接说出结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停地思考。
除了以上需要注意的問题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坚持必需的基本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需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它是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应,是人们根据教育目的、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教学规律制定的。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也必须遵循课堂教学原则,即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在于课堂教学,课堂上师生相处融洽,情境构建和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思路也相对比较开阔,解答问题的速度也很快;反之,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不和,情境构建不当,学生情绪低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会一落千丈,教学效果也会变得很差。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让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够在三年的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