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结合常识,探求高中地理生活化

2017-03-17 12:35赵丁梅
江西教育C 2016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赵丁梅

摘 要:最生动的地理知识在学生们深有体会、亲身经历的生活实践中。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自然学科,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基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本文的探究中,我尝试将知识结合常识,以生活化的模式开启高中地理教学,并从实例导入、动手实验、解惑生活,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生活常识

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再只满足于应试,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及对日常现象的感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生活化要求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将生活常识融入知识尤为关键。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专注于将晦涩的现象规律说明白,以考纲为主教学生如何进行问题解析和传输答题技巧,并没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尽管费心尽力,但学生并不买账,这对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地理学科具有文理兼容的特殊属性,其辐射的范围从人文知识到天文自然,若以常识带动知识的传输,教师的教学难度将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得以有效提升,那么该如何实现高中地理生活化?我在实践中探索出以下三个步骤。

一、实例导入新课

地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将自然现象、人文现象进行总结归纳,探寻出解答生活中地理事件发生的谜底。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即脱离实际看问题,认为某些新知识有难度但考试的概率低、范围窄,不具备“深入挖掘”的教学意义,认为学生只要掌握定律应付考试即可,导致教学与实际生活的严重脱节。这样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都是功利性的。事实上,我们追求的是学生将知识学以致用,考试只是其中一种检验方式,不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且应该让他们带着疑惑寻找答案。在实际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实”因。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高效地进入课堂学习,我通常会寻找与本课时相关的生活原型进行新课导入,以常见的问题打开学生思维的宝盒,随后的知识呈现便可水到渠成。

在《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关于锋面气候的课堂导入环节,我以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做导入。在以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直接呈现冷锋过境与暖锋过境的示意图,再教会学生如何解析,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将示意图及解析方法死记硬背,脱离实际的知识便很快被遗忘,更谈不上运用到生活当中。在课堂上,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报了沈阳某地12月份的天气预报,以天气播报、记者互动形式,引发学生讨论,随后将其五天内的气候情况以图表形式进行展示。学生眼、耳、脑并用,以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一下子就能发现该地区气温骤降,但天气却逐渐晴朗。此时天气预报员说到了“冷锋过境”一词,学生立刻回想到平时观看天气预报时也经常听到这一词,同时那几天的天气也是“晴冷”。趁热打铁,我将冷锋示意图展示出来,学生茅塞顿开,未经我的解析他们大部分都明白了冷锋过境时会是怎样的天气。通过联系生活来感知天气的方法,将原本抽象的地理名词转化为生动的生活现象,以灵敏的天气感知,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以此提高学生们对“冷锋过境”这一现象的理解与识记。以生活现象的感知与探讨,作为课堂导入的素材,能有效地强化知识与生活之间的纽带,促进学生们的理解与应用。

二、动手验证知识

高中地理虽被归为文科,但其理科属性显而易见,甚至其实践性和实验需求都是非常明显的。常识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而知识则源于实践的结果。科学家用实验得出结论,而我们在课上也可以用小实验验证知识,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与勤于动手的精神,这对构建立体化的地理课堂,大有帮助。

关于“锋”的认识是教学中的难点,历届学生在学习中有这样一个矛盾:已经知道冷暖锋过境的天气情况,但是“锋”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移动?他们却有些迷糊。为了化抽象为具体,解开学生的疑惑,我做了个小实验,工具是塑料盒子、防水卡片、同等体积的染红热水和染蓝冷盐水。操作步骤很简单,防水卡片平均隔断红蓝水,再向上抽出卡片的数秒中,当出现倾斜面时,红水跑到蓝水之上。这个实验模拟了冷暖空气由于密度差异而导致的锋面移动,学生在动手实验之后终于明白了“锋”的由来,这比起教师重复解释轻松而有成效。可见,在解析一些抽象化的地理现象或地理名词时,借助一些生活化的小实验,远比教师反反复复、絮絮叨叨的讲解来得更有效。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是那些平日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聚精会神地盯着老师的双手,迫不及待地想动手试试看,如此一来,教学化被动为主动,地理教学显得更加接地气了。

三、解惑生活难题

我们以常见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又运用实验对疑惑知识点进行验证剖析,而我们所学所得都将回归生活,让它的生活性落到實际问题中。这时候,就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与知识相关的真实环境,让知识“看得见,摸得着”。

我们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学生:地理成绩非常优越,对每个知识点掌握得相当稳固,甚至都可以将课本倒背如流,但是他却不懂得用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外出旅游不懂得根据气候增减衣物,买了地图却不会用……因此,我们会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收集疑惑问题进而转入课堂针对学习,另外又可以将所学知识恰当用于解决生活难题。

举个例子,“一场秋雨一场寒”“一阵春风一阵暖”,说的都是锋与气候的关系,在学习这块知识之前,学生并不理解这些常识从何而来,学完之后他们就可以与他人解释,也感慨中国文化处处蕴藏着地理知识。可见,基于生活常识的难题解析,对于帮助学生深化地理知识、解答地理困惑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最为直接的运用,应该就是观看天气预报了,学生说,以前看天气预报就是听听气温多少,现在也会根据地图显示的图标进行分析,得出今后几天的气候变化,这样就可以在暴雨来临之前提醒妈妈记得关门窗,在气温骤降之前备上厚衣物。为了能让学生的问题得以收纳,我们每周都有半小时的“常识小分享”环节,让学生把最近累积的生活常识进行分享,也尽可能地用地理知识解释,同时,如果有不理解的现象,我们马上进行讨论解答。学生很喜欢这个设置,参与度很高,甚至对教学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个生活常识的答疑解难中,班级的学习小组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当学生遇到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时,笔者总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网络平台寻找材料,并以采访的形式,向生活中的老者们取经,以小探究的汇报形式解决问题。通过这些生活中具有探究性的“疑难杂症”,学生向地理学习又迈进了一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有实践、有合作、有分享,激活了教与学之间的循环互动。

总之,现代地理教学已经摆脱了应试的束缚,我们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熟练地运用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让生活更简单、更便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不仅要以常识带动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主动探寻知识,学会用知识去解释常识,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秉着让课堂“返璞归真”的教学态度,积极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在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的课堂中,充分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生活气息,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